- 年份
- 2024(2252)
- 2023(3556)
- 2022(3026)
- 2021(3129)
- 2020(2634)
- 2019(5897)
- 2018(5920)
- 2017(11019)
- 2016(6551)
- 2015(7524)
- 2014(7666)
- 2013(7278)
- 2012(7349)
- 2011(6732)
- 2010(7191)
- 2009(6872)
- 2008(7287)
- 2007(6769)
- 2006(6121)
- 2005(5664)
- 学科
- 济(24530)
- 经济(24485)
- 管理(16745)
- 业(14152)
- 企(11727)
- 企业(11727)
- 方法(9355)
- 学(8921)
- 数学(7161)
- 数学方法(6934)
- 农(6784)
- 中国(6702)
- 理论(5876)
- 教育(5725)
- 财(5510)
- 制(5487)
- 融(5193)
- 金融(5192)
- 业经(5024)
- 银(4963)
- 银行(4943)
- 行(4770)
- 农业(4459)
- 和(4269)
- 贸(4076)
- 贸易(4073)
- 易(3939)
- 策(3897)
- 体(3773)
- 地方(3739)
- 机构
- 大学(102731)
- 学院(98773)
- 研究(38295)
- 济(34818)
- 经济(33853)
- 管理(31536)
- 中国(28791)
- 理学(26473)
- 理学院(25998)
- 科学(25363)
- 管理学(25179)
- 管理学院(24999)
- 京(23440)
- 所(21139)
- 农(19406)
- 研究所(19204)
- 财(17839)
- 范(17212)
- 师范(17036)
- 中心(16894)
- 江(16306)
- 农业(15523)
- 业大(15285)
- 北京(15004)
- 师范大学(14029)
- 财经(13810)
- 院(13248)
- 州(12926)
- 经(12484)
- 教育(11640)
- 基金
- 项目(60183)
- 科学(46574)
- 基金(43115)
- 研究(42925)
- 家(38713)
- 国家(38360)
- 科学基金(31177)
- 社会(25821)
- 社会科(24066)
- 社会科学(24057)
- 省(22330)
- 基金项目(22149)
- 教育(21034)
- 自然(20670)
- 自然科(20212)
- 自然科学(20203)
- 划(20118)
- 自然科学基金(19841)
- 资助(18356)
- 编号(17555)
- 成果(16914)
- 重点(14089)
- 部(13685)
- 课题(12897)
- 发(12315)
- 创(11523)
- 教育部(11449)
- 大学(11418)
- 科研(11348)
- 性(11313)
共检索到1592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航
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将道德认知理解为对道德知识、道德问题和道德情境所进行的积极的觉识、判断、推理,并始终突出其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相并列、相整合的特性;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在于培养基于某种道德原则的认知心理形式,而在于道德理性的培养,其关键是在德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屈正良 夏金星 彭希林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德育,特别是道德认识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简要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认知发展 阶段理论 德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桂春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如何重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切实解决道德教育低效问题,以便尽快走出道德困境,如何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落到实处并卓见成效,已成为人们关注道德问题的主要思考点。笔者认为,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朴素道德”学说含有一定程度的真理性认识,对于我们审视、思考、认识、规范当前的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金亮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发展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是儿童发展研究新的增长点。成熟理论、技能学习理论、交互式特化作用理论是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目前已形成的三大理论。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关于神经高级功能的可塑性研究,为终身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关于神经发育的研究,为早期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神经发育异常的研究,为特殊教育以及神经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神经发育 儿童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和平
市场权力表示经济主体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程度。市场权力是功大于弊,还是过大于功,经济理论界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和争论。笔者认为,从来就没有超然的市场权力遏制或放纵,在经济发展史上,市场权力遏制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阶段性、相对性和民族性特征。因此,对市场权力及其遏制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其特定的时空范畴,而应该从其特殊的背景开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济洲
教育成层研究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和传统研究领域。传统教育成层理论始终无法摆脱结构主义约束,忽视行动者身心的自我建构导致教育再生产机制的持续维系。当代西方教育成层理论从身心视域研究教育不平等的微观机制,既不同于教育再生产理论的宏观视角,也区别于抵制教育社会学的微观聚焦。教育成层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基于情景定义基础之上自证效应和期望状态论以及学校教育遭遇的刻板印象,身体机制则体现为教育对象不良的健康状况和受贬低的行为习惯。西方教育成层理论的身心转向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追求有质量的公平,具有借鉴意义。针对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必须通过期望干预策略,弥补社会低收入家庭的文化资本和认知图式缺陷,提升其子女的教育成就动机,从微观层面确保社会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教学过程参与机会公平,使其拥有积极的心理期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洪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证明,仅仅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经济问题,虽然“看不见的手”在微观领域中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但在宏观层次上却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和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与协调,促进经济稳步增长,西方经济学家主张国家必须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而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他们较为常用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令英
当代基础教育教师存在诸多消极教育情感。这与当代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过度关注自我利益、过甚的物质欲望和偏个人功利的竞争欲望密切相关。老子在"无为"思想中提出"慈爱""简物欲长德性"和"少私利多奉献",对当代教师在教育中强化爱生意识、弱化物质欲望和弱化个人功利性竞争带来重要启示,利于当代教师在教育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追求,调控消极教育情感,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振娟 陆信礼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二者思想内容各异,但都对人的生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思想。儒家关注人的社会生命,道家关注人的自然生命,不同的关注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命观。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了二者在生命本质、生命存在、生命态度三方面的异同。儒道生命思想的互补性能够弥补各自生命观中缺失的部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这对于关注教育对象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的当代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生命观 成人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洪建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础教育改革应认真处理好知识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芳
中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都通过金融领域表现出来,金融成为宏观的经济矛盾的集中点。因此,借鉴西方各国多年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金融调控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勇 阎水金
知识是课程发展的三个重要来源之一。当代西方知识观经历着以下的转变:知识的本质从绝对真理性到生成建构性,知识的存在状态从公众知识到个体知识,知识的属性从价值中立到价值关涉,知识的种类由分层到分类,知识的范围从普适性到情境性。由此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课程目标应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课程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课程实施应采取“自下而上”的实践范式,教学过程中应更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西方 知识观 课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辛志勇 金盛华
长期以来,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而是与道德教育互相混合和重叠,价值观教育方法也很少有研究者专门涉及。而西方的价值观教育已有很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已积累下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及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国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江琦 纪婷婷 邓欢 马静
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道德问题,传统的"道德认知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认知神经科学对道德领域的介入,可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说明道德判断既是"认知推理的"也是"情绪直觉"的过程,在某些道德情境中情绪直觉过程还起着主要作用。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内化情感充裕的道德知识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带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也是解决现行认知德育教育低效的根本途径。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德育教育除了应从德育内容的科学选择入手外,还要合理运用教育设计、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整合性实施策略。
关键词:
道德判断 认知神经科学 情绪 道德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