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
2023(1647)
2022(1409)
2021(1365)
2020(1068)
2019(2343)
2018(2174)
2017(3872)
2016(2023)
2015(2286)
2014(2147)
2013(1859)
2012(1764)
2011(1518)
2010(1635)
2009(1475)
2008(1425)
2007(1313)
2006(1194)
2005(1101)
作者
(5579)
(4717)
(4615)
(4261)
(3028)
(2284)
(2043)
(1785)
(1683)
(1636)
(1558)
(1543)
(1522)
(1495)
(1429)
(1367)
(1317)
(1311)
(1307)
(1276)
(1144)
(1114)
(1103)
(1085)
(1071)
(1035)
(1020)
(994)
(936)
(921)
学科
(6518)
经济(6498)
(5376)
(4194)
企业(4194)
管理(3708)
(2661)
中国(2642)
(1968)
方法(1878)
农业(1674)
(1615)
(1610)
金融(1610)
关系(1539)
世界(1520)
(1485)
贸易(1484)
数学(1468)
(1464)
数学方法(1451)
业经(1424)
(1381)
国家(1377)
教育(1326)
(1292)
银行(1290)
理论(1254)
(1249)
(1219)
机构
大学(27875)
学院(27038)
(11048)
经济(10844)
研究(10825)
管理(9229)
理学(7780)
理学院(7673)
管理学(7539)
管理学院(7491)
中国(7309)
科学(6381)
(6046)
(5425)
(5124)
研究所(4974)
(4813)
中心(4790)
(4437)
师范(4409)
财经(4095)
(3991)
北京(3946)
业大(3856)
(3807)
(3715)
师范大学(3637)
农业(3631)
经济学(3561)
经济学院(3192)
基金
项目(18473)
科学(14343)
研究(13877)
基金(13466)
(13017)
国家(12400)
科学基金(9780)
社会(9190)
社会科(8614)
社会科学(8609)
基金项目(6811)
(6708)
教育(6228)
(5848)
自然(5752)
自然科(5607)
自然科学(5604)
自然科学基金(5509)
资助(5259)
编号(5248)
成果(4885)
(4166)
重点(4154)
国家社会(4073)
(3989)
(3924)
(3709)
课题(3686)
大学(3645)
创新(3615)
期刊
(13187)
经济(13187)
研究(8886)
中国(6404)
学报(5679)
(4901)
科学(4834)
大学(4449)
教育(4370)
学学(4135)
管理(4015)
(3869)
农业(3439)
世界(2397)
(2255)
财经(2179)
(2063)
科技(2015)
经济研究(1999)
(1969)
金融(1969)
(1951)
技术(1843)
图书(1786)
社会(1718)
业经(1678)
国际(1655)
问题(1611)
(1595)
论坛(1595)
共检索到43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洛齐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意大利亚太艺术委员会委员香港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总编2001年获第三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美迪奇"国际当代艺术奖2004年获首届美术文献中国百位艺术家十年经典提名展"提名奖"获日本富士山国际水墨艺术展国际当代"优秀作品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怡翔1962年生,山东海阳人。1981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任国画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联委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青年美协副主席。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欣  
“身体图像”作为一类重要的作品形态,很大程度上体现并代表着艺术家群体的艺术实践风格,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创作的“自画像”受到身体文化隐喻观念的影响,其主体性与身体图像呈现断裂状态;中国当代女性的身体图式则转向“自我图像”,这种图像确立了女性艺术家自知与自治的主体性,内含着“我”与“世界”的交织,然而,女性艺术家在女性个体与人类共性的差异问题上陷入一种悖论式困境,这导致其身体图像表意上的局促;如何将异质性因素纳入身体图像的创制之中,并生成图像文化的普遍价值,是女性艺术家群体面临的挑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明瑞  
我以为,能聆听学者专家的讲演,是无比幸福、无比高尚的,是一种享受,非常美好的。“上图讲座”让这种美好越来越多,让越来越多的人聆听演讲,享受幸福,享受美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天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已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关注。但从整体上看,雅氏的艺术哲学思想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其丰赡而富有人文意趣的艺术家论一直是雅氏研究学域中的薄弱环节。可喜的是,孙秀昌教授历时六年完成的这部一百万字的专著《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书聚焦于“生存”与“理性”间的张力,系统阐发了雅氏的艺术家论。在作者看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天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已为国内一些学者所关注。但从整体上看,雅氏的艺术哲学思想仍未得到全面、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其丰赡而富有人文意趣的艺术家论一直是雅氏研究学域中的薄弱环节。可喜的是,孙秀昌教授历时六年完成的这部一百万字的专著《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弥补了这一薄弱环节。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该书聚焦于“生存”与“理性”间的张力,系统阐发了雅氏的艺术家论。在作者看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轶  
随着现当代艺术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艺术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与时代发展之需,开始进行艺术课程改革,以人自身为中心的价值观教育逐步深入人心。在美术教育领域也要拓宽其教学内容,积极引入当代艺术,建构中国当代学校美术教育体系,把当代艺术融入学校美术教育之中;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剑雄  余慧  
当代艺术陶瓷作为艺术品的一个种类,由于其特殊商品的属性,制定价格比较复杂。试图从当代艺术陶瓷的一些主要定价方法入手,分析定价主体、定价目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而阐述运用这些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为合理构建当代艺术陶瓷定价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才庶  
当代艺术哲学中关于媒介的本质与作用问题产生了不同争论。“媒介特殊性”源于莱辛诗画界限之说,强调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媒介。当代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媒介特殊性”进行了持续批判,提出要“忘掉媒介”。他强调不同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却只是把媒介看作物理材料。“媒介特殊性”理论在当代艺术哲学中复苏,“媒介之巢”与“媒介轮廓”之说相继被提出,它们不再把媒介看作材料,而是把媒介视作技术、资源和符号的统一。从总体上讲,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这一媒介之辩还是把媒介视作艺术表达的工具。只有超越媒介工具论,才能超越媒介之辩。媒介包括物质基础与语言符号两个层面,审美感知经由媒介之途抵达多元的艺术实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周兴  
狭义的当代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落幕,但它的意义和影响未曾消隐,反而拓展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隐而未显的是,当代艺术是以20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的重大革新为观念前提的,广义现象学(包括实存哲学、阐释学、解构理论等)构成当代艺术的哲学基础。当代艺术何以是现象学的?因为广义现象学对观念(本质)的直观性的理解,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直接性、关联性和行动性要求,正是博伊斯所谓“扩展的艺术概念”的基本内容。由此我们就为作为“观念艺术”的当代艺术作了一次辩护;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当代艺术完成了尼采所开启的艺术-哲学关系的重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侯霍玉  
日趋多元化的文化审美风尚激发了当代艺术发展的潜力与活力,而符号学作为极具现代化的包容性理论体系赋予了艺术学学者更加全方位的视角,帮助其脱离传统的具象化、实体化研究思维,为艺术发展提供了多元诠释与精准定位。由加拿大籍华人段炼编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视觉文化: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符号学研究》一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化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最大学术难题是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广义的"艺术设计学"是一门科学,它通过融合多种学科促成了"科学技术"及"文化艺术"在精神、物质产品供应领域的统一,并广泛地渗透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次,几乎每一个行业系统都离不开对应艺术设计专业的支持。然而,艺术设计视阈下的"科学生产力"既定事实并不足以隔绝工艺美术教育的同质性。在4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里,高校"工艺美术教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志元  胡兴存  马永凡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17年国画的拍卖数据,采用重复交易法、门限回归研究了艺术品市场的实际收益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样本统计期间市场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10.1%,波动性较高。(2)引入声誉代理变量解决了内生性问题,更有力地证明了艺术品市场中杰作效应的存在。(3)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艺术资产价格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正U形,拐点值为114,艺术资产在经济政策较高水平时表现出一定的避险属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鑫  鞠玉翠  
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是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由于某些认知偏差或操作局限,学校美育时常沉溺于审美素养的浅表化增值。儿童所拥有的令人惊叹的素朴审美力为审美素养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而此前其在学校美育中并未得到应然的重视和尊重。从现实意义来看,学校美育在于满足儿童的生理与本能、社会生存、生命存在的审美需要。审美素养作为学校美育的追求,亦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体验、行动和信仰。为实现审美素养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将儿童的素朴审美力作为坚实抓手,努力通过对素朴审美力的彰显、发掘和升华,实现从素朴审美力到生活艺术家的跨越,实现从用美培养儿童到培养美的儿童的突破。最终,达成学校美育从个体小美到万物至美的超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