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7)
2023(10222)
2022(8172)
2021(7811)
2020(6426)
2019(15103)
2018(14741)
2017(27210)
2016(15177)
2015(17325)
2014(17032)
2013(15799)
2012(14094)
2011(12955)
2010(13808)
2009(12690)
2008(11456)
2007(10437)
2006(9241)
2005(8558)
作者
(37912)
(30912)
(30660)
(29555)
(19605)
(14688)
(14224)
(12170)
(11848)
(11324)
(10633)
(10338)
(9856)
(9779)
(9596)
(9390)
(9223)
(9183)
(9027)
(8722)
(7972)
(7593)
(7430)
(7177)
(7038)
(7022)
(6968)
(6900)
(6210)
(6182)
学科
(50833)
经济(50791)
管理(36718)
(35016)
(30791)
企业(30791)
中国(27523)
(25868)
金融(25866)
方法(23663)
(23133)
银行(23130)
(22465)
教育(21512)
数学(20996)
数学方法(20409)
理论(15524)
(14836)
(12531)
(12236)
业经(11765)
(11457)
中国金融(11090)
地方(10870)
教学(10556)
(10211)
财务(10164)
财务管理(10147)
企业财务(9652)
(8807)
机构
大学(194077)
学院(192947)
(70719)
经济(68872)
管理(67801)
研究(63608)
理学(58082)
理学院(57397)
管理学(55855)
管理学院(55477)
中国(49887)
(42098)
科学(35378)
(35355)
(34857)
师范(34675)
教育(33625)
中心(30691)
(30233)
(30166)
师范大学(28170)
财经(27696)
北京(27660)
研究所(27241)
技术(26199)
(25077)
(25049)
职业(24721)
(23281)
业大(23209)
基金
项目(123036)
研究(100019)
科学(98685)
基金(85095)
(71640)
国家(70863)
科学基金(61406)
社会(60497)
社会科(57204)
社会科学(57187)
教育(55893)
(50757)
编号(44678)
(44002)
基金项目(42772)
成果(38779)
自然(37062)
自然科(36262)
自然科学(36255)
资助(35877)
自然科学基金(35556)
课题(34586)
重点(29401)
(29364)
(28413)
项目编号(27622)
(27522)
规划(26875)
(26490)
(25989)
期刊
(73640)
经济(73640)
研究(67548)
教育(60262)
中国(50383)
(31064)
金融(31064)
(28454)
管理(26038)
技术(24243)
学报(23692)
科学(22012)
(20869)
大学(20401)
职业(17778)
学学(17372)
财经(13871)
农业(13403)
经济研究(12895)
(11928)
技术教育(11893)
职业技术(11893)
职业技术教育(11893)
业经(11800)
(10573)
论坛(10573)
统计(10531)
(9695)
图书(9267)
(8944)
共检索到306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福利  
当代职业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前提,是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职业学校可以尝试构建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本一融"育人模式,并通过培树办学理念、创设动态课程、提升学习能力、依托集团办学等路径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忠明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职业教育诞生以来,其价值取向总是跟随历史的变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对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历史回顾和不断的总结,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作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有五个根本性影响,即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技能操作高端化、工作方式研究化及服务与生产一体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需要高度复合的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他们是支撑未来工业的基础力量。智能化时代,必将带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其核心框架应为,构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的一贯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深度校企合作的高端现代学徒制,构建以"工作系统分析"与"职业能力研究"相结合的课程开发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徐国庆在《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阐释了智能化生产系统对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的五个根本性影响,分析了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并且提出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框架。首先,作者分析了智能化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固定式流水线生产,这种生产系统给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曾学龙  
信息化时代的中国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类型日益走向融合,立德树人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根本任务,教育信息化2.0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学习工厂成为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劳动教育成为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路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适应新的形势,地处广东的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应确立主动服务基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办学定位,主攻特色,实现职业本科育人模式的突破;攻克难点,部署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新思政,构建知行创合一的思政教育体系;完善方案,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本科教学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宽  秦玛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必须围绕基本要素的系统整体创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维"属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从学校的中观层面设计一个模式创新构建总体框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前新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构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观念。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对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重新认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予以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涛  任占营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想不断深化形势下,校企合作仍然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分析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成功经验、模式入手,从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选择校企合作育人载体、注入育人过程五大要素、把握专业建设等关键环节出发,对几个核心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尝试构建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多元共建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霞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向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为促进这种结构形成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及运行机制。为此,应把"产学结合,双证融通"作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勇旗  孙青  
“双主体”育人教学模式以资源依赖理论、翻转课堂理论和行动教学理论为依据,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学实施分为“学”和“教”两条主线,教学管理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双目标、双导师、双资源、双评价、双场地是该模式的五大关键要素;教学目标、学习任务、问题清单、教学流程、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构成该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改革教学考核办法、完善教学网络平台是该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该教学模式有效支撑了“双主体”育人模式,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满足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方面成效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文斌  李宁  
我国人才结构中技术技能人才的相对短缺,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阻碍,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长期以来作为以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倾向人才为主的我国职业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迄今仍未能与普通高等教育受到同等重视、获得同等待遇、得到同等发展。研究表明:只有各方面真正树立职教与普教是不同类型、而非不同层次的教育观,培养以能力见长而非看重学历学位的职业人才观,才能弥补我国人才结构的短板。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中职、高专、职本”三层级职业教育呈现简单的教学“叠加”状态,基于能力倾向相关理论,探寻中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乃至更高层次的专业型而非学术型硕士博士人才能力形成的机理及其系统衔接,有助于在人才培养环节清晰界定“中高本”不同的培养重点,形成延续性、区分性、科学性的系统模式。同时,以能力倾向为依据,可以从稳定生源、专业匹配、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等方面进行教学优化,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针对学生特点,江苏省海安职业教育中心探索构建了"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即以"床位、餐位、座位、工位、岗位"为抓手,"床位"、"餐位"侧重打造学生成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春磊  刘芳芳  孙守强  
文章阐述了职业教育SLMS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指出共享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是职业教育SLMS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进而提出职业教育SLMS教学模式要以共享思想和自主学习思想为指导,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改革目标,利用强有力的教学规范指导改革,教学过程要包含学前研究、引导知识重构、课程管理和课程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庆  伏梦瑶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它不是以往所实施的一些模式的再表达,其意义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取得几张技能等级证书,而是智能化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当与学分互认体系相结合时,1+X会发挥出更加巨大的制度优势。要实施好1+X证书制度,需要完善技能等级证书体系,重构学历职业教育的内容,创新职业教育办学形态,构建专业水平的X选择指导体系,以及构建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玉保  刘斌  刘国栋  
健全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妥善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衔接问题,以符合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集中在一贯制和对口招生模式,通过层层分析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构建"一个目标、双边合作、四方联动"的平台、创新"两阶段四过程"人才培养方法、建立"学习补助-奖学金-企业创新基金"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构建开放式合作办学平台,拓展学生行业认知、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创新中高等职业教育"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