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9)
2023(11476)
2022(9293)
2021(8637)
2020(7066)
2019(16624)
2018(16725)
2017(30696)
2016(18036)
2015(20874)
2014(21506)
2013(20502)
2012(19125)
2011(17594)
2010(17936)
2009(16692)
2008(16799)
2007(15416)
2006(13646)
2005(12716)
作者
(53655)
(44784)
(44679)
(42897)
(28383)
(21574)
(20587)
(17571)
(17348)
(16158)
(15120)
(15014)
(14426)
(14338)
(14335)
(14262)
(13990)
(13389)
(13076)
(13035)
(11347)
(11338)
(11146)
(10394)
(10228)
(10226)
(10101)
(10027)
(9221)
(9107)
学科
(69906)
经济(69828)
管理(42333)
(40689)
(32182)
企业(32182)
方法(30856)
数学(26214)
数学方法(25901)
中国(24946)
教育(21213)
(20572)
(19653)
(16763)
理论(15617)
业经(15615)
地方(13680)
农业(13521)
(12743)
(12498)
贸易(12495)
(12080)
(11209)
(10877)
(10498)
(10464)
金融(10462)
银行(10454)
(9952)
技术(9751)
机构
大学(267690)
学院(259882)
(99369)
研究(97439)
经济(96977)
管理(88323)
理学(75459)
理学院(74401)
管理学(72789)
管理学院(72296)
中国(67186)
科学(61060)
(59572)
(51460)
(48858)
研究所(46961)
(46032)
(44929)
师范(44501)
中心(42588)
(41891)
业大(40264)
农业(38925)
北京(38492)
教育(37797)
师范大学(36448)
财经(36376)
(34456)
(32969)
(32692)
基金
项目(166118)
科学(129761)
研究(123762)
基金(116284)
(102727)
国家(101757)
科学基金(84046)
社会(74940)
社会科(70489)
社会科学(70465)
(65846)
教育(64081)
基金项目(60316)
(58210)
自然(53535)
编号(52859)
自然科(52237)
自然科学(52215)
自然科学基金(51284)
资助(47520)
成果(46574)
重点(39760)
课题(39697)
(38100)
(37458)
(33775)
教育部(32493)
(32109)
(31976)
科研(31808)
期刊
(111582)
经济(111582)
研究(86210)
中国(59934)
教育(58871)
学报(45829)
(44594)
科学(39749)
(35909)
大学(34632)
管理(31043)
学学(30984)
农业(30100)
技术(24677)
(21161)
金融(21161)
财经(18535)
经济研究(17922)
业经(17122)
(16824)
(16102)
问题(15308)
职业(14430)
图书(13733)
(13477)
(12322)
(12181)
论坛(12181)
技术经济(11902)
世界(11693)
共检索到40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文本和话语是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 ,当代美国教育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是与教育文本和话语的多样性有关。作者把教育文本分为学科中心文本和边缘文本 ,把话语理解为外话语和自话语系统 ,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当代美国教育的政治性文本、阐释性文本、批判性文本、企业文本和边缘文本等 ,并提出了四种占主流的当代美国教育理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振佳  肖树璇  
[目的/意义]以多元话语分析为基础,将信息贫困视为由不同社会群体话语所建构出来的话语性“实在”,而不假定其存在某种唯一的本意,旨在摒弃一元论,从多元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信息贫困及减贫路径。[方法/过程]借助多元话语分析理论工具,分别从政府、社会和学界话语切入,剖析信息贫困的话语建构策略、话语系统,梳理信息贫困话语建构的多元性特征,分析话语间的相容及差异。[结果/结论]政府、社会、学界分别为外部结构性、可及性、联结性减贫话语,其中政府话语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和学界话语在其基础上更深入微观层面。过于强调宏观的外部结构性因素,或过于强调微观的个体素养建设,都不利于话语性实践的转换。呼吁多元话语的对话与融合,且在不同情境下倡导由不同话语体系主导的多元话语融合减贫模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梁砾文  王雪梅  
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美国联邦教育局颁布的《为未来准备的教育,重塑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美国2016教育技术规划》描绘了同一时段内,教育信息化战略在不同国情下的未来愿景、关注焦点及实现路径。本文从话语的角度对两个文本比较研究:一方面通过"实是语句…"评价语句""行动语句"和"后果语句",比较中美两个信息化规划文本所规定的政策目标、政策理念及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从话语向度、话语参照、话语姿态的角度,分析中美两国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不同发展路径、全球坐标系下的不同生态位及不同制度规训。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话语体系建构,需关注"本土问题",树立未来愿景;立足多元互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査火云  郑航  
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基于文本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表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两种认同模式,即: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和以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国家认同模式。两种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重心各异,在价值观上分别表现为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并存、公重于私与公私互补的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两种认同教育共存之必要。化解两种认同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需要以公民国家认同教育为重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来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亚  窦卫霖  
话语分析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理论与方法,教育公平已成为政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12年OECD发布的报告《教育公平与质量》为研究对象,融合语料库方法与话语分析,统计结果主要是该文本的主题语义域和主题词,包括"弱势"、"领导力"、"经济"等,这揭示了目前OECD教育公平政策的关注点,即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动因,并反映了政策制订者如何定义教育目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韶芳  张广君  
"教化"是中国儒家思想中一以贯之的重要内涵,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和教育意义。当代教学中,一些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化和教学的断裂有关。本文基于《学记》的文本话语分析,指出当代教学的本原应回归到"教化"。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来看,教化具有的关系性、开放性、求善性、文化性和艺术性是教学发展的应然取向,"教化"所蕴含的由个性向类性的跃迁和精神生命的自觉转化等教学哲学意象,本质上是因文而教、向文而化,最终走向人文化成,这是当代教学寻找"教化"灵魂本质的回归之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课程的本质是什么?这是长期困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基于传统认识论的课程定义多限于对课程属性的描述,而课程属性的多样性又使得各种定义只能关注某一方面而不能予以系统阐述,由此导致了观点杂陈、语义多歧的局面。本文借鉴当代西方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新成果,运用谱系学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课程的概念进行阐释和比较,尝试构建课程的概念谱系,以期提供一种理解课程的新范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袁昱明  
我国精英教育文化价值观和话语长期左右和操练教育大众化层面的远程教育,形式隐蔽,危害深远,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培养成精英教育价值观和行动模式的奴隶,使远程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边缘化,理论研究失语,事业发展“失范”。把精英教育的话语霸权、越界使用、独断、结构主义等剥离出来,开展教育文化批判、教育话语批判和教育价值判断批判刻不容缓。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信  柯平  
文章阐释了后现代语境中话语的权力、话语成规的表现形式及话语分析在LIS领域的应用,认为打破话语成规的话语分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探寻新的话语,二是伪装成现有话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吕光洙  
共生是一种关系的思维方式,目前逐渐应用于教育研究。美国教师教育与多元文化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是一个由寄生共生向偏利共生,最终向互惠共生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经历了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初步形成并走向发展。每个共生关系具有其时代诉求的必然性,是时空坐标中美国教师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因应选择。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应树立教师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惠共生观,培养对教师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惠共生认知,构建教师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惠共生项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栩  
教师话语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 ,它既是目的语的来源 ,也是管理课堂的手段 ,教师话语成功运用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类型、特征和功能的描写 ,结合可理解输入和互动输入理论 ,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和课堂互动进行评述 ,得出结论 :教师应转变传统角色 ,应更关注教师话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课堂上应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培养学习者意义协商的能力为主 ,以便学习者从外部环境获取更多的优化语言输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露茜  
"文字的含义蕴含在它的运用之中。"政治象征理论主张,从政策的生产、传递和接受三个层面,来分析"字面上"的政策是否被实施,从而质疑语言的政治性和作为性。在政治象征理论的分析视域中,20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阵营在公共教育政策文本中生产出"优异"与"选择"两个"象征符号",并通过"学校大辩论"实现了政策的合法化,最后在与新进步主义的"民主对话"中实现了政策的社会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茂军  孟凡杰  
教育话语分析是指通过对教育话语的考察与分析,探寻教育真理、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教育话语分析强调在历史和社会两个向度上开展教育研究,在解读话语意义的同时考察教育话语与社会的演变与互动;教育话语分析采取批判和多元的立场,洞察教育话语背后的力量与真实性,强调话语研究的语境与解释性。教育话语分析的基本过程包括话语主题的选取、话语生成与作用机制分析、话语解释与指导话语实践。教育话语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有利于凸显教育研究的实践旨趣,促进教育研究的人本化,以及强调教育研究结果的语境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葛园园  
首次深入探讨了话语分析的一些主要理论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同时通过分析指出其对于图书馆学是一种独特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珉君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两篇分别来自《中国日报》和《悉尼先锋晨报》的英语社论语篇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结果表明:社论利用评价资源实现其人际功能意义,这种做法使社论更容易作出评论、表明立场以及处理与读者间的关系;社论的结尾部分多使用积极的态度资源,以呼吁积极的行动并增进报纸与读者间的人际沟通。从作为报纸社论写作者的编辑与报纸读者间的对话、协商过程可以看出,通过收缩、扩展对话空间,编辑实现了社论的权威性与读者结盟之间的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