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0)
2023(8024)
2022(7071)
2021(6314)
2020(5524)
2019(12695)
2018(12449)
2017(24460)
2016(13292)
2015(15348)
2014(15737)
2013(15938)
2012(15378)
2011(14237)
2010(14503)
2009(13719)
2008(13531)
2007(12675)
2006(11308)
2005(10082)
作者
(41362)
(35070)
(34746)
(33425)
(22156)
(16743)
(16030)
(13633)
(12998)
(12454)
(12150)
(11493)
(11155)
(11073)
(10938)
(10869)
(10572)
(10259)
(10158)
(10028)
(8764)
(8684)
(8491)
(8101)
(8038)
(7808)
(7629)
(7607)
(7066)
(7013)
学科
(81586)
经济(81431)
管理(35054)
(32123)
方法(31934)
数学(26903)
数学方法(26721)
(25877)
企业(25877)
地方(19060)
(17582)
中国(17296)
(16442)
业经(15279)
(14393)
地方经济(13063)
(12560)
农业(11404)
(11241)
(10770)
贸易(10767)
理论(10519)
(10333)
环境(10157)
(9175)
金融(9172)
(8764)
银行(8732)
经济学(8447)
(8352)
机构
大学(209676)
学院(208244)
(96899)
经济(95010)
研究(76367)
管理(75929)
理学(64910)
理学院(64080)
管理学(63000)
管理学院(62602)
中国(56480)
科学(46288)
(44198)
(41762)
(40440)
研究所(36679)
(36316)
中心(33892)
财经(33375)
(32043)
经济学(31311)
业大(30267)
(30016)
农业(28516)
北京(28117)
经济学院(28034)
(27898)
师范(27676)
(26278)
(24754)
基金
项目(131191)
科学(102442)
研究(94977)
基金(94906)
(82519)
国家(81834)
科学基金(68821)
社会(62783)
社会科(58316)
社会科学(58293)
(50657)
基金项目(50175)
教育(42986)
自然(42908)
(42728)
自然科(41853)
自然科学(41839)
自然科学基金(41100)
资助(39218)
编号(38292)
成果(31742)
重点(30043)
(29647)
(29588)
课题(26396)
(26043)
国家社会(25551)
教育部(25219)
科研(25178)
大学(24581)
期刊
(114203)
经济(114203)
研究(64326)
中国(39104)
学报(33386)
(33157)
(33069)
科学(30622)
管理(26643)
大学(24680)
学学(23418)
农业(21805)
经济研究(19107)
教育(18037)
财经(17983)
(17835)
金融(17835)
技术(17668)
业经(16166)
(15628)
问题(15033)
技术经济(12565)
统计(11694)
(11303)
(11300)
世界(10660)
商业(10099)
(9954)
(9907)
资源(9748)
共检索到316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碧云  
资金供求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格局及其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就资金供求与货币供求的关系而言,资金供求均衡是货币供求均衡赖以形成的基础。资金运行除了具有货币运行的效应外,还通过生产过程对价值增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供求均衡是货币供求均衡的核心。资金供求和商品供求密切相关,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将使另一方的均衡变得十分困难,但资金供求均衡是商品供求均衡的先决条件。实现资金供求的均衡,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阮敬  
文章利用2006~2011年"北京城镇居民社会经济生活指数体系"项目的住户调查数据,从幸福、环境、安全感、公共服务、社会和谐、资源节约和诚信7个主要方面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社会生活满意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并分析影响各方面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清  余瑞祥  李彦军  
首先从产出-环境边界的分析指出,任何经济产出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环境质量。不同的经济产出与环境质量的排列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偏好结构。从居民环境偏好的角度来看,居民环境偏好的强烈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绿色程度。那么,两型社会本质反应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偏好与经济物品偏好的选择与排列。使用产出-环境边界和环境偏好曲线分析了两型社会的一般均衡,对两型社会展开了新的解读,并指出,当一个社会的最大产出正好满足居民愿意支付的最高环境质量时,该社会即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提出了两型社会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居民环境偏好打破传统环境治理的二元结构,实现对政府环境规制和企业环境行为的全面驱动,成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唐后期五代宋初 ,敦煌寺院僧侣的社会生活已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他们既隶属僧籍又挂名俗籍 ,与世俗家庭依然保持密切的宗法和经济联系 ,可以相互继承财产和代偿债务。僧人基本脱离了寺院的集体生活 ,多与妻儿姊侄共居同活 ,并象普通百姓一样参加传统私社。僧人名姓也多带俗名俗姓。这些变化 ,是佛教寺院集体经济和僧侣个体私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中世纪中国寺院僧侣生活世俗化的具体反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忠华  吴次芳  杜雪君  
论文利用1978~2007年我国耕地、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存在单向因果关系;②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在短期存在失衡关系,41%的非均衡波动将在下一期被修正;③在长期,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5和-0.03,在短期,经济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和-0.01。结论为:协调耕地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在长期应减少城镇化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霄枭  项晓敏  金晓斌  周寅康  
研究目的:系统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对整治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方法:从资金投入产出子系统、农业生产子系统、土地利用子系统和社会影响子系统入手,构建了土地整治项目社会经济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湖南省长沙县典型项目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冲突。研究结论:土地整治项目在拉动区域国民经济和维持区域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有效反映这些社会经济影响的系统性、复杂性、反馈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并为土地整治政策调控、宏观决策和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一门正在形成的交叉研究方向周涛  
【目的/意义】数字化浪潮下,人类活动的行为数据被越来越多地采集和记录,为社会科学研究者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创造了条件,由此一门正在形成的交叉研究方向——计算社会经济学正在形成。【设计/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出发,分析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指出数据化的浪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全面地改变社会科学的面貌,导致名为"计算社会经济学"的新学科方向的诞生。【结论/发现】计算社会经济学基于大规模的真实数据,用定量化的手段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与社会过程有关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社会问题。这种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所驱动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未来将成为社会科学主流的方法论,将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科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大男,曾毅  
文章基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2000和2002年三期数据,在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下,剖析了中国高龄老人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和居住安排等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和居住安排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传统方法高估了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安排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武志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英国产生的时间更早,发展的成熟度更高,但为什么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明朝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需要解答的历史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通过详细比较科技、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圈地运动和土地兼并、重商主义和重农抑商政策等对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方法具有普遍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武志  
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比英国产生的时间更早,发展的成熟度更高,但为什么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明朝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一直是一个需要解答的历史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通过详细比较科技、地理大发现和郑和下西洋、圈地运动和土地兼并、重商主义和重农抑商政策等对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方法具有普遍规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群  李冰  郭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等问题。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1980-2009年的生态足迹较大,且始终存在生态赤字。运用PLS模型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发现: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常住人口等因素都对生态足迹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俞海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Loren Brandt  
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的两大因素 ,而人们的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人口众多 ,土壤资源有限 ,其 80年代初以来的农地土壤肥力变化备受世人关注。同时 ,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文利用 80年代初和 2 0 0 0年的土壤肥力数据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 ,试图揭示自农村改革以来可能影响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分析表明 ,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壤肥力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耕地资源禀赋则相反。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壤肥力变化之间没有表现出某种明显的相关关系。 2 0a来中国农地的复种指数变化没有破坏土壤肥力 ,反而因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