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6)
2023(9177)
2022(8367)
2021(7970)
2020(6763)
2019(15768)
2018(15770)
2017(30609)
2016(16983)
2015(19205)
2014(19234)
2013(19102)
2012(17457)
2011(15704)
2010(15537)
2009(13967)
2008(13330)
2007(11525)
2006(9861)
2005(8551)
作者
(49315)
(40762)
(40524)
(38609)
(26065)
(19699)
(18411)
(16309)
(15664)
(14593)
(14142)
(13625)
(12945)
(12893)
(12556)
(12513)
(12400)
(12099)
(11673)
(11518)
(10295)
(9984)
(9775)
(9263)
(9230)
(9102)
(9011)
(8903)
(8275)
(8226)
学科
(62179)
经济(62109)
管理(46336)
(44608)
(36729)
企业(36729)
方法(30661)
数学(26384)
数学方法(26082)
(18105)
中国(15982)
(14998)
(14895)
业经(14112)
地方(13459)
农业(12054)
(11717)
理论(11447)
(11070)
贸易(11066)
(11000)
(10712)
教育(10668)
技术(10365)
环境(10040)
(9741)
财务(9683)
财务管理(9669)
企业财务(9167)
(8876)
机构
大学(236538)
学院(234102)
管理(96544)
(86905)
经济(84662)
理学(84255)
理学院(83321)
管理学(81863)
管理学院(81451)
研究(77819)
中国(55523)
(51073)
科学(50625)
(39881)
(39452)
(37785)
业大(37655)
研究所(36308)
中心(35622)
(33718)
北京(32383)
(32376)
师范(32084)
农业(31169)
财经(31056)
(28323)
(28269)
(27785)
师范大学(26035)
技术(25532)
基金
项目(167497)
科学(130354)
研究(123332)
基金(119572)
(104176)
国家(103232)
科学基金(88021)
社会(74530)
社会科(70308)
社会科学(70289)
(66222)
基金项目(64678)
自然(58579)
自然科(57152)
自然科学(57137)
教育(56751)
自然科学基金(56086)
(55994)
编号(51763)
资助(49268)
成果(42190)
重点(37041)
(36720)
课题(35390)
(35292)
(34723)
创新(32240)
科研(32208)
项目编号(31864)
大学(31410)
期刊
(94291)
经济(94291)
研究(67400)
中国(43975)
学报(39221)
(35847)
科学(35546)
管理(33244)
教育(30116)
大学(29013)
学学(26990)
(26485)
农业(25321)
技术(20055)
(17485)
金融(17485)
业经(15680)
图书(15134)
财经(13991)
经济研究(13580)
(12605)
理论(12330)
科技(12245)
问题(11940)
(11713)
实践(11606)
(11606)
情报(10986)
(10849)
技术经济(10780)
共检索到332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刘伟  陈宁  陈念劬  
运用自编问卷,对全国三类地区14大城市51所高校的10056名硕博研究生实施大规模道德情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当代研究生道德情感由爱国感、责任感、正直感、奉献感、公益感、信用感、公平感等组成,其总体发展正向积极,但仍需大力提升;道德情感下属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状况良好,而正直感、奉献感发展欠佳;跨学段比较分析发现,从青少年到本专科生再到硕博研究生,责任感不断提升,而正直感逐段下降;研究生道德情感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影响,其中,对社会舆论的关注、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徐雷  蔡丹  陈宁  陈念劬  周炎根  
根据自编的《中国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对全国三类地区14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 982名大学生实施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由爱国感、责任感、正直感、奉献感、公益感、信用感、公平感等组成,其总体发展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道德情感下属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发展良好,而正直感、公益感、奉献感状况欠佳;大学生道德情感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影响,其中对社会舆论的关注、对自身的要求、上网时间、课外阅读量及家庭氛围、人际关系等尤为明显。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要坚持个人自觉、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关心相结合的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袁军  王俊山  陈宁  
在理论推演与实践探索基础上,编制了用于调查青少年道德情感的问卷工具。首次对我国三类地区九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11~19岁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总体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爱国感和关爱感发展可喜,正直感和责任感现状堪忧;女生道德情感及其关爱感和责任感优于男生;青少年道德情感与学业自评、师生关系、教师有情施教的状况同步发展。我们从中获得的教育启示是: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现状既令人欣慰,又给人警示;青少年正直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急需加强;学校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汪海彬  陈宁  田学英  
在理论推演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编制了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包括乐学感、自信感、成就感、探究感和好奇感五个因子的《青少年理智情感问卷》。首次对我国三类地区九大城市及其郊县的117所学校的25485名11~19岁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理智情感总体正向积极,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成就感发展最好,探究感发展最差;男生的探究感和好奇感优于女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理智情感没有逐级提升,反而有下降趋势,其中乐学感和自信感下降显著,而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是两个明显的突降点;自信感在学校声誉、乐学感在学校位置上存在差异;理智情感及其下属的乐学感和自信感随青少年学业自评的提高而上升;师生关系良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汝霜  牛梦虎  贾斌  牛卓  
学生所学专业跨学科程度越大对跨学科学习的体验就越深,对跨学科素养各方面能力的认可度也就越高。目前各高校基本能落实培养方案中规定的1-2门的跨学科课程,导师及教学组织也为研究生跨学科学习创设了有利条件,但各项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生跨院系选修课程的各种限制性因素仍需进一步消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黎文升  易连云  
通过对当代越南大学生儒家道德观继承方面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越南大学生对儒家伦理的认同度非常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弘扬儒家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可以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同时他们对儒家伦理的道德文化贡献有着很高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儒家伦理在21世纪将仍然是越南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越南大学生对儒家道德在当代越南社会中的适应性也提出了反思与质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晓峰  王磊  张颖  
从研究生学术科研的动机、投入、产出以及对学术失范现象的主观认知和客观行为等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的衡量体系;通过对全国2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总结判断当前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状况:学术失范行为较为普遍,学术规范认识比较模糊,学术诚信教育和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郝生跃  郑祥江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社会结构性失业与劳动力需求基本不变的现实使原本处于人才高端的硕士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其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求找到硕士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理论指导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维芳  颜晓彬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97名中职生的职业兴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中职生职业兴趣类型偏向于研究型、艺术型、自然型和社会型。②女生在艺术型和常规型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技术型上显著高于女生。③非独生子女中职生在社会型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中职生。④农村中职学生在研究型、常规型、技术型和社会型上显著高于城市学生。⑤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技术型、研究型、社会型、常规型和经营型上存在显著差异。⑥理科生在艺术型和经营型上显著高于工科生,工科生在技术型上显著高于理科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同清  
采用自编"职校生心理需要调查问卷"调查686名职校生,结果表明:职校生在表现需要和爱的需要因子上,男生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在认知需要方面、表现需要方面和实现需要方面,年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认知需要方面,专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类和理工类学生的均分显著高于艺术类;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初中毕业于城区学校或者农村中学等人口学变量对于职校生的心理需要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学校应从积极职业教育的理念出发,采取针对性强、高效适当的心理教育举措,以促使职校生健康成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刘丽娜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辽宁省内十三个市的462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结合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涉及的教师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从意识和行为两个维度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袁媛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榜样教育陷入重重困境,其表现为社会和学校树立的榜样与青少年崇尚的榜样价值取向不一致;道德榜样教育由宣传"精神"异化为宣传"人";被动灌输式的榜样教育模式效果乏善可陈;缺乏道德榜样教育的专业人才等。社会和学校要重塑青少年榜样的道德教育功能,则需要深入分析青少年道德认知系统和心理特征,选取富有时代特色、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榜样;充分挖掘榜样的道德资源;重视榜样教育中"事"与"精神"的宣传;从"灌输"模式转向"对话"模式。此外,还要不断地提高榜样教育者自身素质,加快青少年道德思想意识教育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文辉  张爱秀  刘俊起  赵清华  周玉清  
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得到了较高的认可;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模式也仍以传统的师徒关系模式为主,同时科研伙伴关系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模式;研究生与导师在职业计划与想法、人生观与理想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面对面交流的频率较高,交流手段丰富;研究生广泛地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从中受益,导师在科研中对研究生的培养多于使用;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及各方面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芬  张麓麓  
本调查研究对9所普通高等学校2 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意识整体较强;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家庭、个体、学校是当代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欧阳峥峥  吴鸣  刘艳丽  张杰龙  宋秀芳  
信息素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实验、写作、投稿全过程之中。基于2006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ACRL)《科技信息素养标准》5项标准的解读,设计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的信息素养调查问卷,选择中国科学院12个研究所的120位硕、博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现状,旨在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信息素养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