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0)
- 2023(13422)
- 2022(11548)
- 2021(11182)
- 2020(9113)
- 2019(20941)
- 2018(21021)
- 2017(39170)
- 2016(22390)
- 2015(25357)
- 2014(25287)
- 2013(24219)
- 2012(22278)
- 2011(20050)
- 2010(20316)
- 2009(18215)
- 2008(17855)
- 2007(15859)
- 2006(14074)
- 2005(12539)
- 学科
- 济(82148)
- 经济(82053)
- 管理(62685)
- 业(57961)
- 企(49150)
- 企业(49150)
- 方法(35539)
- 数学(30200)
- 数学方法(29752)
- 中国(26741)
- 教育(23097)
- 农(21692)
- 学(20275)
- 财(20168)
- 地方(20155)
- 技术(18740)
- 业经(18646)
- 理论(17628)
- 制(14969)
- 农业(14435)
- 贸(14104)
- 贸易(14097)
- 和(13687)
- 易(13624)
- 环境(13120)
- 银(12774)
- 银行(12734)
- 务(12276)
- 财务(12210)
- 财务管理(12183)
- 机构
- 大学(308467)
- 学院(303934)
- 管理(118010)
- 济(112704)
- 经济(109898)
- 研究(104048)
- 理学(101918)
- 理学院(100669)
- 管理学(98858)
- 管理学院(98277)
- 中国(72870)
- 京(67648)
- 科学(65117)
- 所(52336)
- 财(51776)
- 范(50145)
- 师范(49825)
- 研究所(47596)
- 中心(46342)
- 江(45856)
- 北京(43823)
- 农(43750)
- 业大(42879)
- 财经(41280)
- 师范大学(40723)
- 教育(39168)
- 院(38000)
- 州(37573)
- 经(37403)
- 技术(35192)
- 基金
- 项目(206175)
- 科学(163449)
- 研究(158110)
- 基金(145832)
- 家(125850)
- 国家(124658)
- 科学基金(106780)
- 社会(96796)
- 社会科(91366)
- 社会科学(91342)
- 省(82241)
- 教育(77808)
- 基金项目(77412)
- 划(70408)
- 自然(67971)
- 编号(66914)
- 自然科(66343)
- 自然科学(66330)
- 自然科学基金(65085)
- 资助(59105)
- 成果(56634)
- 课题(48466)
- 重点(47096)
- 部(46219)
- 发(45396)
- 创(44541)
- 创新(41354)
- 项目编号(41233)
- 教育部(40031)
- 年(39372)
- 期刊
- 济(124647)
- 经济(124647)
- 研究(98385)
- 中国(64053)
- 教育(63378)
- 学报(44822)
- 管理(43034)
- 科学(42091)
- 农(39315)
- 财(37929)
- 大学(34587)
- 学学(30882)
- 技术(29809)
- 农业(27644)
- 融(24215)
- 金融(24215)
- 业经(20607)
- 财经(19309)
- 经济研究(18826)
- 图书(18039)
- 经(16452)
- 问题(16077)
- 职业(15482)
- 科技(15476)
- 理论(14978)
- 坛(14336)
- 论坛(14336)
- 技术经济(14320)
- 业(13945)
- 实践(13811)
共检索到453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宝来 杨思帆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已凸现出学科发展的新视域,并在诸多方面发生着明显的转向:研究的视野从宏观转向微观;研究的对象从主要关注英美等发达国家转向全球化、多中心;研究的领域从单一、区域研究转向多样、整体研究;研究的层次从描述移植转向深入研究、本土化;研究的方法从传统方法转向多元化。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转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教育哲学作为20世纪重要的教育分支学科,其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分支学科较为缓慢,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教育哲学研究应聚焦三大基本问题:教育价值问题、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和教育研究哲学问题。其中,教育价值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立足点,应明确教育哲学的基本对象和任务;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着力点,应推进教育研究在思维层面的突破和进步;教育研究哲学问题作为教育哲学研究的生长点,应不断提升教育研究的学术品位。这三大基本问题构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视域,引导教育哲学研究回归本源,推动学科发展。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学科建设 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马一丹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已取得突出成就,但仍要不断加强元研究以提高职业教育研究质量。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理论对职业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建立职业教育学科、坚持学科发展路径,与实践同频共振、关注职业教育问题,保持开放姿态、维持多样性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得以发展壮大的逻辑进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需要关注微观实践、走向设计研究,加强交流对话、提升成果可对话性,明确学科边界、推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研究的知识创造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谭丹
"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对空间问题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为众多社会学科探索前卫理论的重要标志。但相比其他社会学科,比较教育对"空间转向"的回应还很迟缓。比较教育研究所秉持的仍然是一种传统的空间观念,即将空间简化为地理空间,将地理空间简化为静止的、固定的容器,将容器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单位。这种空间观念下的研究范式是一种静态的研究范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全球流动和全球关联的社会现实。实现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应让空间关系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让空间绘图/绘制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让追求空间正义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目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宁
关于当代比较文学的特征和热点话题,不同的学者已经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比较文学界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也即所谓的"世界转向"(world turn)。这一"转向"的特征在于从以往的一对一的比较研究逐步转向一种总体的、综合的、比较研究,实际上体现了总体文学的特征。具体说来,就是将过去的那种专注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或另几国文学的影响以及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另几
关键词:
比较诗学 全球化 国别文学 文学阐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张慧萍
自人类产生之日起,带着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古代成人教育便以口耳相传的姿态俯瞰人类历史;自西方先哲将人类视野拉回人间后,带着对自然和社会的征服,近现代成人教育便开始了人类理性展扬和工具功利的显势征程;然而科技这把双刃剑带来的整个人类社会的浮躁和矛盾纠结,产生了诸多涉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成人教育学作为高于其他社会科学的富蕴生命活力的大学科,重新进行新的使命和价值思考,使人成熟,使人类觉醒,助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才能真正擢升成人教育学科价值而合归道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北生 王萍
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民幸福总值(GNH)正逐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教育是追求和实现人之幸福的崇高事业,可促进与达成GNH的有关指标。在GNH视野中,教育具有追求幸福的个体功能,为了和谐的社会功能,彰显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调节功能。应遵照社会发展要求,尽力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多种功能的整合。
关键词:
GNH 幸福 教育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氢 王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实现常态化帮扶,职业教育急需把握形势、认清问题、重塑路径。文章基于两大战略衔接之际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重新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持续服务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常态化帮扶视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即针对不同对象特点重构培养机制、优势互补协同多主体共创、因地制宜构建产业新生态、挖掘文化价值引领乡村新风尚。
关键词:
常态化帮扶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黄志成 赵中建
本文从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出发,以"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为切入点拓展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研究方法论层面对"课程与教学论"在中国的发轫、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试图构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学术共同体,并通过课程理论研究的突破,在世界课程界形成一定影响,旨在为了中国课程学派的崛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孔令帅 王超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关键词:
比较教育 数字化转向 教育数据 数据主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蒙成 徐承萍
我国比较教育长期以来遵循的研究范式具有显著的离身特征,造成盛行书斋内研究、旅行报道式研究,重宏大叙事与器物研究轻具体教育生活,倾向"拿来主义"等问题。具身认知理论对促进比较教育研究转向、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包括由宏大叙事回归真实教育生活、从器物研究转向重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身体意义、从文本研究转向深入教育生活现场的田野研究等。比较教育具身研究可以生产更具身体意蕴、更能凸显时空特征的真实生动的比较教育知识,能够帮助知识使用者选择和运用更加适切的知识来解决本土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比较教育研究者不断提升自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近30年来国内外比较教育研究的范围。第二部分从区域和问题研究两个角度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重点。第三部分提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 方法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倩 李子建 宋萑
本文以西方教师教育的研究话语为线索,梳理西方教师教育近二十年来的研究脉络,从当代西方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迁移和转向中分析基于西方实证研究的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教育研究平台。
关键词:
教师教育研究 话语 西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振玉 张珂
知识经济本质上是创新型经济,一个国家创新型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她在未来国际社会的地位与影响力。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意识觉醒的关键期,因此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在高中阶段实施英才教育对早期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具有特殊意义,而课程设置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各三所实行英才教育的高中课程目标、结构类型和内容的比较,分析其差异性,总结美国高中英才教育经验,以期对我国高中英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早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英才教育 中美高中 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勤
本文认为,在中国情景下要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社会层面要重塑社会价值观,形成政府、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共享新理念;政府层面要设计家庭友好型政策,在工作时间政策设计上由关注长度到关注弹性。在休假政策设计上要由促进女性就业到促进男女平等分担照顾家庭责任;企业层面要探索有效的弹性时间制、时间储蓄制、休假制等制度安排,实施员工支持政策、家庭福利政策等政策,同时还应培育良好的"工作—家庭平衡"的组织文化。
关键词:
国际比较 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