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88)
- 2023(12316)
- 2022(10784)
- 2021(10464)
- 2020(8705)
- 2019(19896)
- 2018(20121)
- 2017(37723)
- 2016(21097)
- 2015(24019)
- 2014(24241)
- 2013(23457)
- 2012(21739)
- 2011(19573)
- 2010(19543)
- 2009(17957)
- 2008(17646)
- 2007(15582)
- 2006(13665)
- 2005(12005)
- 学科
- 济(77769)
- 经济(77666)
- 管理(58605)
- 业(52832)
- 企(45051)
- 企业(45051)
- 方法(35334)
- 数学(29487)
- 数学方法(29033)
- 学(23317)
- 中国(21121)
- 农(20469)
- 财(19542)
- 业经(17088)
- 理论(16886)
- 制(15641)
- 地方(15424)
- 教育(14904)
- 和(13740)
- 农业(13294)
- 贸(13082)
- 贸易(13074)
- 易(12653)
- 银(12198)
- 务(12158)
- 银行(12151)
- 技术(12128)
- 财务(12075)
- 财务管理(12050)
- 体(11722)
- 机构
- 大学(299046)
- 学院(294596)
- 管理(113400)
- 济(106875)
- 经济(104147)
- 研究(99336)
- 理学(97703)
- 理学院(96523)
- 管理学(94572)
- 管理学院(94043)
- 中国(72325)
- 科学(64971)
- 京(64917)
- 所(50983)
- 财(50143)
- 农(49541)
- 研究所(46576)
- 业大(45790)
- 中心(44532)
- 江(43768)
- 范(42388)
- 师范(41930)
- 北京(41113)
- 财经(40046)
- 农业(39018)
- 经(36333)
- 院(36108)
- 州(35706)
- 技术(33889)
- 师范大学(33837)
- 基金
- 项目(200382)
- 科学(154913)
- 研究(146548)
- 基金(142266)
- 家(124429)
- 国家(123338)
- 科学基金(104319)
- 社会(88368)
- 社会科(83267)
- 社会科学(83244)
- 省(78793)
- 基金项目(75366)
- 自然(68750)
- 教育(68316)
- 自然科(67108)
- 自然科学(67090)
- 划(66695)
- 自然科学基金(65842)
- 编号(61167)
- 资助(58901)
- 成果(51696)
- 重点(44518)
- 部(43251)
- 课题(42565)
- 发(41524)
- 创(40920)
- 科研(38268)
- 项目编号(38081)
- 创新(38076)
- 大学(37543)
- 期刊
- 济(120828)
- 经济(120828)
- 研究(87496)
- 中国(58973)
- 学报(53330)
- 科学(46081)
- 农(45250)
- 管理(42466)
- 教育(42377)
- 大学(39670)
- 财(38412)
- 学学(36824)
- 农业(31466)
- 技术(26003)
- 融(22250)
- 金融(22250)
- 财经(19651)
- 图书(19615)
- 业经(19148)
- 经济研究(18173)
- 经(16726)
- 业(16034)
- 版(15527)
- 问题(15220)
- 科技(15056)
- 理论(14899)
- 实践(13796)
- 践(13796)
- 业大(13787)
- 技术经济(13287)
共检索到435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青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开始加快,随之而来的,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让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人们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继而使自己更容易获得内心的幸福感。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大学派理论需要改变自身较为古板的存在形态,让先进思想从书本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帮助人们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为此,儒学要与当代思想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儒学来实现当代思想中与身体转向相关的相关理论措施,以此帮助人们增长见识,一改人们对儒学思想的刻板印象。作者在开展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阳明学与日本战后派文学的关系研究”(22NDJC144YB)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时研读了该书。
[期刊] 求索
[作者]
单正齐
以心性论为中心,围绕几个重要范畴对宋明儒学与佛教哲学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具有诸如理论结构、运思模式等方面的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实质及具体内容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宋明儒学坚持道德本体论与心性论的合一,追求宇宙自然与道德秩序的合一,体现了道德的形上学特色。佛家则坚持超越的境界本体与心性的统一,追求以超理性的直觉智慧体证宇宙实相,成就宗教上理想的生命人格,体现了超道德的境界形上学特色。
关键词:
心性论 儒释异同 实理 空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长虹 徐朝旭
在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上,杜维明摒弃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认为其具有宗教性。"天人合一"为儒学宗教性提供了本体依据,人分享了天地的创生性,逻辑上必然带来人的神圣性、人与人的关系及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的神圣性,神圣性是儒学宗教性的重要表现。杜维明认为不同于其它宗教,儒家宗教性是内在超越,主要体现为超越物质、超越自我,在现世中实现作为人的价值和终极意义,体现了自我救赎的理念。杜维明关于儒学宗教性的论断有利于拓展当代儒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开展文化对话、交流和合作,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曼娜
在墨家与儒家消费思想中,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思想,既与生产的动态过程相联系,又以劳动财富观为出发点,因此,墨家的消费观与儒家鄙视劳动的等级消费观形成鲜明而尖锐的对立;但儒家的"知足"说、"寡欲"论、崇俭思想以及"用不伤义"的消费标准,则和墨家的节用思想有着某种相通之处。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两个学派因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存在着思想分歧,但因二者处于同一历史时期,所以两个学派的消费理念也就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和互补性。
关键词:
墨家 儒家 消费思想 异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基于儒学智慧理解课程意味着走出德性与创造性的二元对立,把课程的本质理解为"道德创造性"。儒学不仅是一种价值观,还是一种方法论。至宋明理学发展到极致的"体验形上学"既可成为一种课程研究的方法论,也可成为一种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论。这意味着"课程即分享"的中国传统课程观可以在21世纪显露生机。而儒学精神的寻找与重建需要走向日常生活。
关键词:
儒学课程观 道德创造性 体验形上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焕
儒学是二千多年前出现在中国的一种学问。这种学问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成为社会思潮,而且影响到后来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成为统治阶级的“官学”。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跨出古老的万里长城的故乡,在日本、朝鲜、新加坡乃至整个亚洲都有儒家思想的印迹。二千多年来,崇儒的朝代很多,批儒的也不乏其人,但褒它也好,贬它也好,儒学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名辉
儒学资源中有许多与今天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精神相一致的元素。了解这些元素,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文章从儒学的"忧患"意识与企业的遵纪守法,"义利之辨"与企业的长远经营,"诚信"与企业的内外部治理,"天人合一"与企业的生态环境,"感恩慈悲心"与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五个基本方面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这能为我们建设健全合理的企业文化提供一种参考依据。
关键词:
儒学 企业社会责任 元素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晓丽
人类世的显著特征是在“人类能动性”视野下,后工业时代技术发展对地球产生的不可逆转之影响,以及“身体”与“社会”在“归化”和“社会关系重塑”的双重变化之间再次交替。在此影响下,身体的边界不断扩展,身体正在转变为一个与技术、文化和社会交织的物质网络,这一特征引发了身体在当代艺术中的转向,即身体—环境、身体—技术,以及物质—话语三个主要向度,这三个向度同时触及了身体的重新定义对当代艺术创造性发展的拓展之维,以及身体政治的有效性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引导之维,它们共同为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面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志拔
北宋哲宗亲政以后至徽宗时期,新学真正成为官方学说,这是北宋新学发展的顶峰,也是新学沦为王朝政治工具的开始,新学因此逐渐走向消亡。新学在徽宗时期主要是徽宗宣示理想政治和个人神圣性的论证工具,这既使新学成为唯一被允许发展的学术,也使其从根本上失去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必要性。
关键词:
徽宗 新学 礼学 学术史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震 金瑞
11世纪宋代新儒学是一场儒学复兴运动。这场运动源于各方面思想资源的促成,佛老之学及魏晋玄学等外源因素需消化以外,儒学内部如汉唐经学的思想资源对于新儒学回归经典的创新更有直接关联。中唐思想文化特别是"是经疑传"等经学新风气,推动了唐宋之际"疑经改经"的思潮发生,新儒学通过创造转化汉唐经学知识的固有范式,实现了"经学理学化"的诠释学转向。最终,朱子学建构了一套"四书学"及"家礼学"的新典范,标志着新儒学"经典世界"的全面重建,有力推动了儒学在哲学、经学及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天保
"东亚儒学圈"已是国际儒学研究的焦点。受其影响,寻求儒学文化力的比较优势,已是中国华南及中东部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新主题。西南民族地区的儒学建构及其文化力功能相对滞后,亟待深入。就广西而言,重新考察"南传儒学",既是提升区域文化力的必然内容,更是"朝向东亚"、增进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闵乐晓
左派王学是阳明后学的殿军 ,这一将王阳明心学思想推向极致的思想流派 ,以良知现成无待、当下即是为立论的原点 ,并沿着心学自我成圣论的思想理路 ,将率性造命的狂者精神发展为带近代色彩的救世意识。这种精神开启了儒学史上一个全新的局面 ,并构成了儒学现代性转型的某种信号
关键词:
左派王学 全人形象 乌托邦试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光
本文鸟瞰式地论述了浙江儒学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从中提炼出浙江儒学的学术特色与基本精神,进而论述了浙江儒学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作者认为,浙江儒学有三大学术特色:一是多元包容,二是经世致用,三是从民本、亲民到民主的思想转型。浙江儒学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实事疾妄"的求实批判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学精神,"崇尚气节,正直敢言"的豪杰精神,"教育优先、人才第一"的文教兴邦精神五大方面。浙江儒学的典型思想型态是王充以"实事疾妄"为宗旨的求实批判之学、叶适以"崇义养利"为核心价值的功利之学、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核心命题的"良知心学"、黄宗羲以"民主君客"为核心观点的"力行"实学、马一浮以"六艺该摄一切学术"为核心命题的现代新经学。他们的思想宗旨与学术命题不仅在当时开风气之先,而且具有现代性与普世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与实践治理模式的良好借鉴。
关键词:
浙江儒学 脉络 特色 基本精神 当代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