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3)
2023(9870)
2022(8470)
2021(8101)
2020(6797)
2019(16090)
2018(16420)
2017(29542)
2016(17460)
2015(20199)
2014(21353)
2013(20155)
2012(19055)
2011(17382)
2010(18180)
2009(16523)
2008(16866)
2007(15787)
2006(13645)
2005(12507)
作者
(50836)
(42510)
(42276)
(40668)
(26934)
(20476)
(19674)
(16746)
(16172)
(15614)
(14387)
(14319)
(13666)
(13499)
(13465)
(13460)
(13372)
(12509)
(12449)
(12259)
(11023)
(10716)
(10467)
(9929)
(9832)
(9603)
(9526)
(9500)
(8831)
(8782)
学科
(62499)
经济(62418)
管理(43296)
(38628)
(31416)
企业(31416)
方法(28555)
数学(23910)
数学方法(23613)
教育(22368)
中国(22286)
(18612)
(18339)
(17644)
理论(17351)
(14154)
业经(12899)
地方(12390)
农业(11609)
(11148)
贸易(11144)
(10914)
教学(10854)
(10767)
(10740)
银行(10729)
(10263)
(10212)
(10206)
财务(10168)
机构
大学(252094)
学院(247971)
(90011)
研究(87917)
经济(87466)
管理(84126)
理学(70977)
理学院(70015)
管理学(68481)
管理学院(67988)
中国(61719)
(56140)
科学(54784)
(46262)
(44871)
(43871)
(42879)
师范(42491)
研究所(41763)
(41684)
中心(39712)
业大(36857)
教育(36698)
北京(36439)
财经(34671)
农业(34592)
师范大学(34268)
(32887)
技术(32599)
(31151)
基金
项目(152265)
研究(118027)
科学(117483)
基金(103028)
(89230)
国家(88288)
科学基金(72819)
社会(68605)
社会科(64348)
社会科学(64328)
教育(62528)
(62392)
(53929)
基金项目(53443)
编号(53038)
成果(47072)
自然(45165)
自然科(44031)
自然科学(44013)
自然科学基金(43213)
资助(42941)
课题(39957)
重点(35894)
(34861)
(33794)
(33003)
项目编号(31517)
(31086)
(31013)
教育部(29864)
期刊
(105370)
经济(105370)
研究(82587)
教育(62417)
中国(60827)
学报(41389)
(39576)
(37543)
科学(34579)
大学(31344)
管理(28783)
学学(27742)
技术(26296)
农业(26156)
(19823)
金融(19823)
财经(17570)
业经(17194)
职业(16772)
经济研究(16265)
(15222)
图书(14433)
(14080)
问题(13827)
(12950)
(12728)
论坛(12728)
技术经济(11331)
理论(11141)
技术教育(11054)
共检索到388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彭涛  阮一帆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由基本理论、管理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组成。基本理论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管理理论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社会属性,学校教育理论则体现了德国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它们反映了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结构,从不同的层面指导着德国政治教育的实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阮一帆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是德国学者对二战后德国政治教育、政治文化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本文从政治属性、时代属性、本土属性、学科属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属性。其政治属性,体现为服务于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宪法保护方式"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即在本质上服从服务于从公民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维护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时代属性表现为政治教育实践现实语境的产物,生成于对战后不同时期政治文化及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出的思想回应的基础上;本土属性体现为"德国向度"的政治教育理论,具有显著的国别特征;学科属性体现为其隶属于教育学,是理论教育学在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泉  
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对日常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对科学教育等事业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可以看到,许多领域都开始使用网络技术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这一目的,应用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不仅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更多人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国军  
思想政治素质是士官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士官“可不可靠”“肯不肯干”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在价值层面,定向培养士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是适应军队士官人才需求的应然之策,是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揭开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然选择。在现实层面,士官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教育主体的协同意识不强、教育资源的调动利用不够充分、教育时空的排布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因而,在实践层面需进一步统筹设计、融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联动性和常态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彭涛  阮一帆  
德国政治教育有深厚的传统和底蕴,其政治教育的概念与内涵与德语“政治”(Politik)的语源及德国古典人文主义“Bildung”教育观有深刻的渊源。当代德国政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参与意识的培养,注重“知”与“行”的统一,注重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范林芳  傅安洲  
政治课在德国学校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政治职能。政治课特殊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课程设计对政治课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试对德国政治教育课程设计的一般阶段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政治课教学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慧洁  
<正>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与界定,不仅是保证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开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评价等创新完善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全书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了阐释,其中不乏有鲜明的观点与独到经验。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研读,提炼书中的研究观点,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的内核与发展,形成一些新观点。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祥林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和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国家观"、"公民观"、"法制观"、"道德观"、"宗教观"成为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一、彰显"国家观"美国政府时刻都在宣扬"美国是世界上最成功、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国家利益至上"、"我是美国人,我自豪!"长期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涓  
手机作为新型媒介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手机媒体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手机媒体素养、提高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手机媒体素养三方面探析了手机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志敏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主体间性"理论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意义的教育理念。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职院校应从改变灌输与说教的单一教学手段,创建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搭建三维实践教学平台等多角度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洪旺元  张玉荣  林巧华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也深入到各高校,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成份。在分析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对象、施教主体、教育载体三个方面提出了运用新媒体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茂璇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这些理论与实践研究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最新的领域。回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学者们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着的许多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前沿问题研究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耀军  郭晓葵  
思想政治内容体系既具有稳定的层次结构和基本内容,又随着时代的变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发展、更新和充实。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基本构成,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嬗变:一是体系中公民意识教育要素的强化,二是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增加,三是体系要素内部微观嬗变的趋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东方  傅安洲  
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从传统的纳粹权威政治到现代民主政治的巨大变迁,其中德国政治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在改变、创造、维系政治文化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主要从政治教育理念转变、政治教育目标的更新、政治教育内容和主题的转换、政治教育体系的重建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政治教育在政治文化变迁中的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安洲  刘洋  阮一帆  
二战结束后,政治教育在德国的经济恢复、政治重建以及肃清纳粹思想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不同时期所涌现出的政治教育思想理论,一方面反映出德国议会、政府和学术界对不同时期政治教育的认识历程,另一方面也指导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教育实践。本文期望通过对战后联邦德国不同时期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研究,发现其变迁的规律和特征,为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