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9)
2023(9513)
2022(8587)
2021(8404)
2020(7025)
2019(16433)
2018(16430)
2017(31612)
2016(17856)
2015(20666)
2014(20894)
2013(20203)
2012(18415)
2011(16477)
2010(16540)
2009(14847)
2008(14373)
2007(12576)
2006(11080)
2005(9778)
作者
(50175)
(41094)
(40850)
(39092)
(26260)
(19792)
(18696)
(16279)
(15768)
(14889)
(14284)
(13676)
(12915)
(12911)
(12559)
(12489)
(12464)
(12330)
(11738)
(11608)
(10231)
(10148)
(9807)
(9430)
(9398)
(9176)
(9160)
(9077)
(8299)
(8179)
学科
(64165)
经济(64078)
管理(49642)
(46159)
(38449)
企业(38449)
方法(30770)
数学(26429)
数学方法(26029)
中国(19935)
(18033)
(16325)
(14787)
业经(14500)
教育(13828)
理论(13343)
地方(13337)
农业(12094)
(11551)
(11459)
贸易(11455)
(11181)
(11105)
(10669)
财务(10605)
财务管理(10581)
技术(10515)
环境(10178)
企业财务(10006)
(9331)
机构
大学(249312)
学院(243833)
管理(98447)
(89841)
经济(87560)
理学(85367)
理学院(84387)
管理学(82763)
管理学院(82334)
研究(79213)
中国(56988)
(54073)
科学(50525)
(41250)
(39662)
(36464)
业大(36416)
(36078)
研究所(35997)
师范(35833)
中心(35708)
(35504)
北京(34958)
财经(33304)
(30192)
(29495)
师范大学(28953)
(28757)
农业(28276)
技术(26490)
基金
项目(167104)
科学(130749)
研究(126354)
基金(118473)
(101488)
国家(100555)
科学基金(86525)
社会(76147)
社会科(71824)
社会科学(71801)
(66252)
基金项目(63816)
教育(60034)
自然(56535)
(55874)
自然科(55177)
自然科学(55166)
自然科学基金(54135)
编号(53773)
资助(48994)
成果(45246)
课题(37491)
重点(36865)
(36776)
(34750)
(34607)
大学(33426)
项目编号(33298)
创新(31886)
教育部(31773)
期刊
(99123)
经济(99123)
研究(76577)
中国(48295)
教育(41793)
学报(37871)
管理(35283)
科学(34434)
(33492)
(30360)
大学(29675)
学学(26218)
农业(23793)
技术(21554)
(18460)
金融(18460)
图书(16790)
业经(16553)
财经(15659)
经济研究(14517)
(13228)
理论(13192)
问题(13169)
科技(12334)
实践(12268)
(12268)
技术经济(11328)
(11319)
情报(11236)
书馆(11154)
共检索到358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彤  张姝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铮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为此,我们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看待大学生求职,与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相比,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受到了重点关注,这对广大大学生和高等学校都具有启示意义,为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毕竟就业市场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场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关勇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在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分别从社会、高校、女大学生的角度分别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于强  崔雅莉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研究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充分就业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忠平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建新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不仅职业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就业过程中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文章立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其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层面制定女性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就业法律等解决措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思尧  吴丹  
通过对中国引文数据库数据的检索,依据文献被引频次建立高影响力研究者的共被引矩阵,采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团体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高影响力文献词频分析,对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研究走向进行了梳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建华  柳意  杨晓  
大学生是未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主体。本文依据纳什均衡理论,通过构建知识型员工与企业相互忠诚度模型,讨论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相互忠诚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先就业后择业"等一些错误就业理念,分析知识型员工不忠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即知识型员工不忠诚,企业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维权,但是却对新进大学生提高门槛。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难,提出了实施"实习保险制度"等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颂梅  丁国钰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分析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变大学生就业转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和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建议,同时也提出政府须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核心作用,保障大学生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启敏  汪昕宇  
就业是解决劳动者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关键。对于残疾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是残疾人中的佼佼者,但依然属于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他们实现更加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让他们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自身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残疾大学生就业是国内学者们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就业现状、影响就业的各个因素、就业帮扶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残疾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当前残疾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如何破解残疾大学生难题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然  
通过对比欧美等国与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成果,总结国外成果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时俱进",即关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动向;二是注重反馈,即关注己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提出国外经验所带来的三点启示,即多途径了解企业需求,准确评估当前大学生的受教育水平以及高校的总体运作状况,通过教育改革来准确定位高等教育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方式以及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敬宝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一)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根据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就业数据而形成的统计报告。2004~2008年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7.5%、72.8%、78.8%、78.1%和81.3%。2008年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2%、82.3%、84.2%和84.1%;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9.4%、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慧慧  王恒  
本文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发现我国学者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基本达成了共识,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对策;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析工具仍存在不足。今后可以从研究对象选取、大学生就业统计标准、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定量分析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谭洁  赵杨  
本文对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的18个行业在2003-2010年8年间增加值及大学生就业人数两个基础数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后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增加值结构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不均匀。从提高行业增加值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而言:应大力发展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2个新兴行业均具有一定的就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符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应适当地予以扶持;制造业、金融业则应巩固和维持其当前的就业规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构建稳定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对于整体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最基本的就业问题,高校大学生是当前社会就业难题的主体,更应当加以重视并妥善解决。文章基于就业优先战略思想,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推动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性、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