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3)
2023(7360)
2022(6656)
2021(6213)
2020(5575)
2019(13000)
2018(12859)
2017(24003)
2016(14081)
2015(16600)
2014(16840)
2013(16157)
2012(15108)
2011(13854)
2010(14102)
2009(12842)
2008(12893)
2007(11890)
2006(10118)
2005(9025)
作者
(41226)
(34735)
(34652)
(33105)
(21811)
(16711)
(16135)
(13704)
(12885)
(12524)
(11687)
(11628)
(11389)
(10964)
(10790)
(10757)
(10743)
(10258)
(10017)
(9940)
(8705)
(8684)
(8483)
(8027)
(7914)
(7798)
(7722)
(7654)
(7148)
(7107)
学科
(53010)
经济(52953)
管理(36462)
(34859)
方法(28521)
(27975)
企业(27975)
数学(25401)
数学方法(25140)
(15077)
中国(14220)
(13170)
理论(11820)
(11768)
教育(11363)
业经(10513)
(10300)
贸易(10299)
(9982)
农业(9957)
地方(9676)
(8920)
教学(8789)
(8387)
财务(8365)
财务管理(8340)
(8317)
技术(8235)
企业财务(7889)
(7304)
机构
大学(206638)
学院(201021)
(77246)
经济(75429)
管理(74792)
研究(66283)
理学(65275)
理学院(64450)
管理学(63074)
管理学院(62717)
中国(46199)
(43425)
科学(42464)
(38680)
(34127)
(34117)
业大(33478)
(31537)
研究所(31340)
农业(30882)
中心(30550)
(30354)
师范(30031)
财经(27842)
北京(27099)
(25233)
(24419)
师范大学(24071)
技术(23423)
经济学(23301)
基金
项目(133990)
科学(104612)
研究(98383)
基金(94428)
(82088)
国家(81346)
科学基金(69039)
社会(59583)
社会科(56274)
社会科学(56251)
(54770)
基金项目(50860)
教育(50323)
(46261)
自然(45298)
自然科(44294)
自然科学(44279)
自然科学基金(43550)
编号(41654)
资助(38678)
成果(35311)
重点(30684)
(30605)
课题(30019)
(28373)
(28072)
大学(27703)
教育部(26286)
创新(26205)
科研(26035)
期刊
(80234)
经济(80234)
研究(58665)
中国(43170)
教育(38513)
学报(35415)
(33895)
科学(30168)
大学(27332)
(27288)
管理(24317)
学学(24273)
农业(22998)
技术(18601)
财经(14173)
(14068)
金融(14068)
业经(13142)
(12745)
经济研究(12691)
(12194)
问题(11078)
图书(11046)
(10681)
技术经济(10221)
职业(9674)
科技(9478)
统计(9217)
理论(9022)
商业(9016)
共检索到292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应是社会道德风尚的传承者与体现者。然而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却存在着行为能力与道德素养失调的状况,这将会对大学生个人、高校以及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对此我们必须在分析状况的基础上深入查找原因所在,以促进大学生群体道德素养与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楠  武昭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但也不能忽视其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课缺乏实效性加之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的自身特点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不统一,道德选择标准模糊,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武州  
网络道德素养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时代相适应,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重要群体,其网络道德素养的研究迫在眉睫。文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锋兵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尽如人意,这与高校人文教育以及人文基础课学科定位不明晰有关。本文认为,切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可以从多个视角切入,着重从厘清人文学科定位、强化审美教育着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子仪  萨茹拉  
职业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是社会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通过从"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校爱家"做起和以"实习生态度、主人翁精神、亲友的真心"的"三从三以"法给予引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文学  张淑艳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本文从人文素养和职业人文素养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当代职业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倡导改善职业教育中"重技轻文"的状况,培养出既有职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社会有用之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安平  周期玉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为构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方法和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应积极推广Big6,深化文检课教学改革,探索基于课程整合的信息素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静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因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人文素养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等诸方面。高校应通过增设人文课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等手段,从各方面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魏德运  黎荔  
可以说,现今的大学生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浸染、包围之中成长的,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都不可避免地与视觉图像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视觉符号泛滥和生活审美泛化的到来,给高校学生视觉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适应时代的要求,在高校中大力开展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晓伟  娜日  李丹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是科研实践、知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对信息素养国内外标准研究,设计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量表,该量表由31个题项,4个维度组成。经过对信息管理专业60名学生进行前导性测试,删除不一致的题项,结果显示该量表的Cronbanch系数达到0.815,具有很好的信度,表明该量表对网络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海洋  周马杰  陈元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信息甄别能力培养与媒介素养教育应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信息甄别能力与媒介素养的养成教育应形成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媒体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拓展。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而言,具备对信息的选择能力、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兵  
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信息素养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教育者及时获得反馈提供依据。综合国内外相关能力标准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以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研究、信息自制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志良  
培养道德能力是对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必要性在当前表现得尤其充分,这主要是因为:道德能力是大学生应对社会全面转型和多元价值并存挑战的现实需要;道德能力是大学生抵御道德相对主义和“去道德化”负面影响的客观要求;道德能力是大学生走出信息多样化困扰和道德困惑的内在支持力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的形成,是当代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和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选择。文化环境开放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有双重作用。道德人格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将特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经过主体的个性化整合之后,积淀而成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化自我。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指个体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运华  张洪星  
信息素养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提出对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文化、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