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3)
- 2023(6239)
- 2022(4937)
- 2021(4789)
- 2020(3694)
- 2019(8189)
- 2018(7899)
- 2017(13943)
- 2016(8277)
- 2015(9629)
- 2014(9583)
- 2013(8800)
- 2012(8116)
- 2011(7545)
- 2010(7803)
- 2009(7140)
- 2008(7200)
- 2007(6759)
- 2006(6016)
- 2005(5373)
- 学科
- 济(26521)
- 经济(26492)
- 管理(21654)
- 业(17427)
- 企(14766)
- 企业(14766)
- 教育(9714)
- 中国(9632)
- 方法(9272)
- 农(8200)
- 学(8101)
- 理论(8049)
- 业经(7223)
- 数学(7145)
- 数学方法(6943)
- 财(6664)
- 教学(6023)
- 农业(5594)
- 制(5323)
- 和(4938)
- 地方(4828)
- 银(4690)
- 银行(4677)
- 环境(4581)
- 融(4549)
- 金融(4546)
- 行(4474)
- 务(4385)
- 财务(4379)
- 财务管理(4368)
- 机构
- 大学(117431)
- 学院(114290)
- 研究(40188)
- 济(37832)
- 管理(36832)
- 经济(36805)
- 理学(31509)
- 理学院(30995)
- 管理学(30074)
- 管理学院(29867)
- 中国(27296)
- 科学(25758)
- 京(25578)
- 范(21128)
- 师范(20968)
- 所(20150)
- 财(19139)
- 江(18676)
- 研究所(18494)
- 农(18117)
- 中心(17361)
- 师范大学(16794)
- 教育(16789)
- 业大(16502)
- 北京(16332)
- 财经(15129)
- 院(14940)
- 州(14929)
- 技术(14502)
- 农业(14150)
- 基金
- 项目(75485)
- 研究(60054)
- 科学(59222)
- 基金(51240)
- 家(44212)
- 国家(43742)
- 科学基金(36616)
- 社会(35848)
- 社会科(33607)
- 社会科学(33593)
- 省(31280)
- 教育(31158)
- 划(27028)
- 编号(26476)
- 基金项目(26381)
- 成果(24175)
- 自然(22060)
- 自然科(21505)
- 自然科学(21496)
- 自然科学基金(21081)
- 课题(20340)
- 资助(20053)
- 重点(18026)
- 年(17350)
- 部(16515)
- 发(16461)
- 大学(16405)
- 项目编号(16246)
- 创(16177)
- 性(15620)
共检索到177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坤林
道德价值观是价值观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主体根据自己道德需要对各种社会现象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做出判断时所持有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坚信不疑的各种道德规范所构成的道德信念的总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邵龙宝
由于长期以来“左倾”思潮的影响,以儒家伦理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同糟粕一起被丢弃,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与传统美德相脱节,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中缺乏自己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素养,道德价值体系中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他们不能区分什么是优良的道德传统,什么是传统道德的负面影响;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什么是积捉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消极因素”,而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儒家伦理思想就具有这双重属性。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有着寓道德于教育并关注于世俗实际生活之德性的优良传统,又便于把教育原则具体化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儒家伦理的精华应用于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应用,是一项值得尝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邵龙宝
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邵龙宝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自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来,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方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应当如何看待、分析和评价这种变化,这是探索面向21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进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波 王华彪 姚路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是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具有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高校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创设校园环境熏陶、结合实践活动磨炼等措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琳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迷失、个人主义的泛滥和重才轻德的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缺失的成因分析,从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载体、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培养体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倬 韦正翔
当代西方价值观指的是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主流的价值观念。在这些国家里,也存在着多国文化,但是这些多国文化只是存在于边缘地带,其主流的价值观是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这些主流的价值观主要包括自由、平等、民主和多元化等。中国的大学生们在理解这些价值观的时候有望文生义的泛化理解的倾向。在说明当代西方价值观的本意的基础上,说明了在中国的大学生中,这样的价值观是如何被泛化的,最后通过社会保障、价值导向的转变、学习的系统化和信仰的确立这几个方面,说明了怎么样才能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当代西方价值观 自由 平等 民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智华
文章对广西科技大学的1248位学生进行的网络调查问卷表明,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以娱乐为主并耗时过长、部分学生消极应对不良信息、扶贫助弱顾虑增多、偏离正确价值观念且网络参与能力偏低。为用好新媒体发挥正能量,文章阐释了积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辨识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应对举措,进而有效发挥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主流价值观 构建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而且也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途径是: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全面发展 大学生 实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琦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理想与现实并重、求职意向多元化和择业过程矛盾重重等特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特点 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园媛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对大学生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姚敏 周生江 于海涛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人格和道德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活跃、坚韧、严谨人格维度和协调性、集体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利己性道德价值观对道德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活跃、坚韧人格在协调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活跃、坚韧、严谨人格在集体性、利己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韧人格在进取性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严谨人格在公德观道德价值观与道德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人格在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
道德价值观 人格 道德行为 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朝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凝练而成,既联结过去,将古人优秀品质融入其中,又着眼未来,指出今人正确发展道路。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但想要获得良好培养效果,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认同。由卢军霞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一书对价值观认同表征要素进行阐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王莉
当前大学生主体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社会环境负面因素影响、教育与管理实效性缺失、少数学生自身素质偏差等的制约,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切实发挥先进文化引领的作用,注重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优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突出强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下大力气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使大学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西彩 付俊贤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理想化、模糊化、现实化等特点。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指出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都应做出适当调整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达到人职合理匹配,从而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