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7)
2023(9519)
2022(8580)
2021(8381)
2020(7071)
2019(16473)
2018(16462)
2017(31385)
2016(17777)
2015(20471)
2014(20602)
2013(19942)
2012(18194)
2011(16434)
2010(16287)
2009(14494)
2008(13890)
2007(12089)
2006(10364)
2005(8958)
作者
(50018)
(41316)
(41099)
(39237)
(26462)
(19966)
(18819)
(16474)
(15854)
(14947)
(14350)
(13729)
(13097)
(13053)
(12786)
(12641)
(12505)
(12296)
(11797)
(11689)
(10343)
(10183)
(9870)
(9489)
(9408)
(9220)
(9136)
(9104)
(8379)
(8330)
学科
(62145)
经济(62074)
管理(47261)
(44492)
(36485)
企业(36485)
方法(30421)
数学(26221)
数学方法(25883)
(18180)
中国(17604)
(14794)
(14755)
业经(14120)
地方(13732)
教育(13698)
理论(12823)
农业(12213)
(11103)
(11041)
贸易(11037)
(10677)
技术(10440)
(10372)
环境(10044)
(9669)
财务(9611)
财务管理(9597)
企业财务(9097)
(8886)
机构
大学(245610)
学院(239750)
管理(96942)
(86755)
理学(84678)
经济(84539)
理学院(83683)
管理学(82054)
管理学院(81630)
研究(79119)
中国(55574)
(52901)
科学(51329)
(39577)
(39517)
业大(38015)
(37836)
研究所(36417)
中心(36145)
(35705)
师范(35418)
(34537)
北京(33821)
财经(31168)
农业(30890)
(28775)
(28761)
师范大学(28653)
(28350)
技术(26625)
基金
项目(170475)
科学(132695)
研究(127911)
基金(120398)
(104256)
国家(103269)
科学基金(88011)
社会(76701)
社会科(72297)
社会科学(72276)
(67692)
基金项目(64988)
教育(60678)
自然(57771)
(57446)
自然科(56370)
自然科学(56358)
自然科学基金(55313)
编号(54519)
资助(49494)
成果(45725)
课题(37813)
重点(37719)
(37614)
(35847)
(35463)
大学(33831)
项目编号(33755)
创新(32744)
科研(32588)
期刊
(92638)
经济(92638)
研究(73005)
中国(46997)
教育(41575)
学报(39986)
(35871)
科学(35521)
管理(33477)
大学(30799)
学学(27375)
(26565)
农业(25489)
技术(20931)
(17226)
金融(17226)
图书(17055)
业经(15722)
财经(14138)
经济研究(13537)
(12660)
科技(12649)
理论(12311)
问题(11983)
(11883)
实践(11600)
(11600)
情报(11365)
书馆(11281)
图书馆(11281)
共检索到345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芬  张麓麓  
本调查研究对9所普通高等学校2 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民族意识整体较强;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家庭、个体、学校是当代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森  
语言是民族认同的共同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包括外语学习,同时也是文化学习。民族认同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母语、本土文化的认同。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对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为客观、公正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现况,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对部分专业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更加客观地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徐雷  蔡丹  陈宁  陈念劬  周炎根  
根据自编的《中国大学生道德情感问卷》对全国三类地区14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 982名大学生实施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由爱国感、责任感、正直感、奉献感、公益感、信用感、公平感等组成,其总体发展正向积极,但亟待提高;道德情感下属各因子发展不均衡,其中爱国感、责任感、信用感发展良好,而正直感、公益感、奉献感状况欠佳;大学生道德情感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影响,其中对社会舆论的关注、对自身的要求、上网时间、课外阅读量及家庭氛围、人际关系等尤为明显。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要坚持个人自觉、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关心相结合的原则。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蓝波涛  
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民族观作为观念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民族问题的存在;当前社会环境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会对大学生民族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学校的主渠道教育是造成教育困境的直接原因。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推进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德雅  张少利  
大学时期是个体慈善公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笔者选取长沙十所高校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慈善公益价值观现状的问卷调查,进而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慈善公益价值观是积极的、清晰的、明确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慈善公益价值观存在偏差,有消极、片面的情况。文章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慈善公益价值观偏差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应从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高校参与,探索教育新模式;社会介入,加强行为引导,来构建大学生慈善公益价值观培育体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黎文升  易连云  
通过对当代越南大学生儒家道德观继承方面的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越南大学生对儒家伦理的认同度非常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弘扬儒家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可以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同时他们对儒家伦理的道德文化贡献有着很高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儒家伦理在21世纪将仍然是越南大学生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越南大学生对儒家道德在当代越南社会中的适应性也提出了反思与质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缪小红  罗玲英  雷玲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择业心理也发生显著变化。以南京农业大学工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收入预期、单位性质预期、地域选择预期、专业对口预期及择业目的 5个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并与实际就业状况进行比较,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青广  
随着高校的扩招、招生数量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致使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4万,2005年为338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3倍,2007年为495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4.34倍,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钟范  郑喜淑  
大学生就业难已日渐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存在的问题不少,如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在择业观念上过于追求实利;考虑就业问题的时间较晚;在校期间未能为走向社会做必要的准备等等。笔者认为各民族院校应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择业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对民族院校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开展自主创业教育并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建立健全毕业生的跟踪和反馈机制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金辉  李晓飞  
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基于手机媒介的学习行为的四种表现形式:基于手机的信息浏览、信息发布、信息交流、问题解答的学习行为。其次对山东省日照市6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他们上述四种学习行为的现状。最后对10名不同专业大学生进行了个体访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表现较为显著;基于微信的信息浏览与发布对大学生学习有较大促进作用;基于手机的问题解答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手机搜索功能对大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产生两面性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基于手机的学习行为的策略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春梅  
听障大学生的行为现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也关系到他们将来的社会融入度。文章结合听障大学生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所高等院校,自制调查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均存在着学习动机、交往对象、学习环境以及网络、心理需要方面的矛盾,必须引起重视。文章也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安排聋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引导听障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应对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菊红  杨帆  
根据对徐州地区四所高校671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研表明,普通本科院校与民办院校在目标制定与达成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目标制定与达成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优于理科与工科专业的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概念、目标制定与达成、选择与矛盾三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慧  吴敏榕  韦燕云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并对其影响因素作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增强专业兴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凡柱  耿勋  
以江苏某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探讨新生代大学生社会网络现状,并对不同类群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大都认识到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多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借助了社会网络的作用;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社会网络在多方面均呈现出了较大差异,管理阶层家庭的大学生社会网络成熟度高于非管理阶层家庭大学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