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8)
2023(5174)
2022(3730)
2021(3367)
2020(2704)
2019(5831)
2018(5920)
2017(11445)
2016(6603)
2015(7585)
2014(7860)
2013(7369)
2012(6543)
2011(5693)
2010(5952)
2009(5678)
2008(5832)
2007(5437)
2006(5092)
2005(5130)
作者
(19857)
(16536)
(16412)
(15872)
(10272)
(7798)
(7405)
(6312)
(6262)
(6039)
(5722)
(5389)
(5315)
(5313)
(5261)
(5063)
(5011)
(4807)
(4792)
(4677)
(4154)
(4116)
(4077)
(3767)
(3759)
(3699)
(3695)
(3561)
(3450)
(3275)
学科
(26264)
经济(26224)
(17369)
管理(17266)
(13463)
企业(13463)
中国(10541)
(10234)
业经(8179)
(6896)
农业(6722)
(6719)
方法(6312)
(6195)
地方(6177)
(5611)
(5168)
教育(5161)
银行(5136)
(4989)
发展(4886)
理论(4874)
(4873)
(4872)
数学(4649)
数学方法(4503)
(4472)
金融(4472)
产业(4414)
(4180)
机构
学院(94928)
大学(94522)
(36882)
经济(35956)
研究(35327)
管理(31121)
中国(27584)
理学(25501)
理学院(25200)
管理学(24498)
管理学院(24349)
科学(21820)
(20816)
(18992)
(18932)
(18142)
研究所(16832)
(16332)
中心(15885)
业大(14500)
财经(14261)
(13950)
农业(13899)
师范(13852)
北京(13640)
(13174)
(12768)
(12514)
(12300)
经济学(11726)
基金
项目(57652)
科学(44352)
研究(42749)
基金(40138)
(35329)
国家(35004)
科学基金(29005)
社会(27026)
社会科(25349)
社会科学(25340)
(23108)
基金项目(20437)
教育(19696)
(18923)
编号(17867)
自然(17567)
自然科(17125)
自然科学(17121)
自然科学基金(16804)
成果(16235)
资助(15992)
重点(13432)
课题(13278)
(12973)
(11976)
(11463)
(11310)
国家社会(11113)
(11037)
项目编号(10628)
期刊
(48993)
经济(48993)
研究(31806)
中国(21635)
(19304)
学报(17121)
(15099)
科学(14866)
教育(13973)
大学(13113)
管理(12914)
农业(12528)
学学(12196)
(11278)
金融(11278)
业经(8432)
技术(7599)
财经(7566)
经济研究(7251)
问题(7194)
(6635)
(6000)
(5391)
(5211)
图书(4999)
国际(4695)
世界(4644)
现代(4530)
业大(4384)
经济问题(4378)
共检索到157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赵军  
什叶派穆斯林是当代埃及社会的一个宗教少数群体。当代埃及的什叶派问题发轫于萨达特执政末期,并在穆巴拉克政权时期升级为严重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中东剧变爆发后,埃及什叶派因公开提出政治和宗教权利诉求,导致其公开活动的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埃及什叶派问题的形成与恶化是内外诸多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埃及国内政治、伊朗和沙特在地区的教派政治角力等构成了主要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埃及什叶派问题未来能否得到解决,主要取决于其宗教少数派地位能否得到宪法认可、政治参与能否获得政府信任以及国内教派矛盾能否实现和解三个方面。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娟娟  
民兵是一种特殊的非正规武装力量,广泛存在于动荡国家或转型国家,在国内和地区安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伊拉克战后初期,国家处于政治低效和军事软弱状态。什叶派民兵组织乘机跻身国家政治体系,通过维护安全秩序、分担治理责任和助力社会重建,弥补国家政治和军事职能的缺失,获得了强大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动员力量。什叶派民兵合法性权力的扩展威胁到巴格达的政治和军事最高权威,影响了战后国家—社会关系和地区安全形势,迫使政府着手调整与之关系。未来,伊拉克在推动什叶派民兵解除武装、复员和重返社会时,既要协调权力集中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也要维系美伊(朗)博弈与国家主权的平衡,以服务国家治理和战后重建。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毕健康  陈勇  
工业化与国内劳工移民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埃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拉动了农村劳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劳工移民在实现部门和地域转移的同时,推动了埃及工业化进程。纳赛尔时期是埃及国内劳工移民的黄金时期,劳工移民数量迅速增长、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埃及劳工移民的绝对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国内劳工移民率下降;劳工移民陷入职业地位和财产收入难以提升的困境,向上的社会流动也不断受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工业化停滞不前和过度城市化,劳工移民教育水平的低下亦是重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谢志恒  张经纬  
埃及政党政治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发展。埃及是一个青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青年在埃及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埃及固有的历史、政治、宗教和社会因素,尤其是纳赛尔以来新型威权主义主导的政治传统和代际矛盾,制约着埃及青年的政治参与。政党作为埃及青年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不仅未能使埃及青年实现政治理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政治参与。青年政治参与问题正日益成为影响埃及民主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马黛瑞   丁俊  
爱资哈尔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埃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构建起伊斯兰最高权威和阿拉伯民族象征的双重身份。现代以来,爱资哈尔不断增强的国家认同决定了其以配合政治权威、服务国家利益为己任,日益趋向依附国家政权,经历了从支持阿拉伯社会主义到倾向政治伊斯兰主义,再到倡导伊斯兰中间主义的思想演变,逐渐形成了以爱资哈尔长老为核心的宗教学者参政主体,以伊斯兰教义原则为参政依据,以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参政基础,以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参政目的的独特政治参与方式。爱资哈尔积极参政辅政,致力于社会变革与文化建设,在协调政教关系、推动埃及社会发展、凝聚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公平、引领社会舆论、塑造社会主流价值、参与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勇  毕健康  
受制于政府治理能力低下和特权企业垄断市场等因素,当代埃及私营部门内部结构失衡的情况较为严重。非正规部门过于庞大,而中小私营企业的数量和吸纳就业人数占比低,资本规模极小且生产技术落后。由于中小私营企业发展受挫,导致市场转型不佳,进而加剧了社会的二元分化:大商人阶层和上层官僚集团窃取私营部门发展成果;广大中下层难以分享市场化改革的好处,导致生活无法改善,社会地位难以提升。塞西政府在稳定政局后,重启市场化改革,但营商环境并无根本改善,中小私营企业仍未恢复到2011年之前的水平。塞西政府需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杜绝裙带主义,抓住"2030年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契机,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走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之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弘  
文章回顾了福利国家行政机构的建立,讨论了福利国家内部的政治运作和政治程序,分析了“社会价值”的性质和力量。文章指出,福利国家是行政主义的国家,它的行政机制改变了国家内部的社会和生产关系。福利国家将很多矛盾内部化,进而通过政策制定和政策程序来解决政治问题,福利政治是政策化的政治。在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权利”观念也是一种政治力量,它的压力可以削减福利国家内部的商业力量,推动国家干预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压力正在挑战“社会权利”的传统意义。文章认为,考察福利国家的运作和走向,福利政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洪涛  许开轶  
埃及政治转型因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下的矛盾长期得不到化解和地区政治环境变化等内外因素而爆发。政治转型的过程呈现出"社会抗争——军方介入、接管政权——军方安排下的政权过渡"的路线特征。埃及政治转型只是初步实现了由军人政权向民主政权的更迭,其民主巩固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的考验,埃及的民主化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季诚钧  徐少君  
埃及高等教育存在着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紧缺、教育质量滑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等问题。为此,埃及政府在经费投入、质量保障、大学生就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举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华  
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时代,埃及历任掌权者均鼓励种植和出口棉花,使埃及从尼罗河谷仓演变为小麦进口国,粮食问题从无到有。从1952年七月革命胜利到2011年初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当代埃及的小麦进口日渐增多,粮食问题越演越烈。价格政策和投资政策构成粮食供给的制度性约束,城市食品补贴制度刺激着粮食需求并导致普遍浪费,粮食供需均与制度安排紧密相关。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天社  胡睿智  
补贴制度在埃及不仅是个民生和经济问题,也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埃及的补贴制度始于1952年之前,并延续至今。埃及的补贴种类繁多,不同时期种类有所不同,食品和能源是主要补贴领域。埃及补贴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是发挥了社会兜底作用,有效保障了埃及底层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维持了社会稳定,但也积弊重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不断攀升,二是价格倒挂,三是损耗与浪费严重,四是加剧社会不公和滋生腐败。自1977年起,萨达特政府、穆巴拉克政府、过渡政府以及塞西当局对补贴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提价与削减补贴支出,但总体效果不佳,陷入不得不改革、又难以彻底改革的两难境地。埃及补贴制度改革困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贫困阶层依赖补贴维持生计,二是埃及粮食问题严峻,三是获益者反对。补贴制度是埃及政治与社会稳定之需,补贴制度改革的困境反映了埃及现代化进程的困境,其根本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毕健康  陈勇  
本文借鉴社会学理论,依据统计数据和学术文献,对当代埃及社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的基本判断是,当代埃及社会依然是中间层及以上30%的人口与其余70%的人口二元对峙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这种两极分化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的普遍贫困,造成了埃及三大发展困境,即人口与人力困境、储蓄与投资困境、治理与政治困境。埃及必须有力地推进社会结构转型,促进社会结构现代化,即埃及政府需要大幅度地提升中间层人口所占比率,降低中下层特别是底层人口比率,从国民储蓄和资本形成亦即供给侧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方能破解埃及发展困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均科  
将政治权力运作与国家审计监督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国家审计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国家审计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民主和政治昌明有密切关系。不同政治权力结构下审计存在形式的差异常常有一定必然性;国家审计在党派之争中的中立性并不改变它对公众利益的政治倾向;国家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的拓展中增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使它的政治工具属性更为突出。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毕健康  
殖民主义与埃及政治,或者广而言之殖民主义与埃及现代化,是学界百家争鸣、见仁见智的重要议题。帝国史学或殖民史学认为,东方是“野蛮”“愚昧”的未开化之地,殖民主义教化“野蛮”或“半野蛮”人民,践行“文明使命”。现代化学派则提出,殖民主义促进了埃及这样的亚非拉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埃及、中国和其他亚非拉国家的主流学者,如实书写殖民侵略的凶残、殖民统治的残暴、殖民剥削的沉重,讴歌埃及人民可歌可泣的反殖斗争和前赴后继的民族独立运动,同时承认殖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近年来西方兴起的后殖民史学,以碎片化的历史或新经济社会史叙事方式,夸大局部和细节,回避主要矛盾,迂回曲折地重拾“文明使命”论,大有殖民史学卷土重来之势。然而,英国对埃及进行殖民统治70年间一再出现的撤军言论之虚伪与政治压迫之沉重,由之引发的埃及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三次革命”,以及1923~1952年间埃及持续不断的政治动乱与政治危机,充分证明各种形式的“文明使命”论是于史无据的虚假叙事。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田冉冉  丁隆  
2011年埃及发生政治剧变,导致剧变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威权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实施导致埃及社会结构重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改革的负面社会效应,包括民族工业破坏殆尽、经济寡头化、中产阶级破产、贫困率上升、裙带资本主义蔓延等,使得威权主义政权失去合法性,伊斯兰主义运动等反对派获得社会支持和社会动员能力。近年来,埃及政局虽逐渐恢复稳定,但高程度的政治威权与低水平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却更加突出,进而使埃及仍存在陷入动荡的隐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