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1)
2023(7222)
2022(5807)
2021(5214)
2020(3799)
2019(8561)
2018(8107)
2017(14802)
2016(7940)
2015(8788)
2014(8781)
2013(8623)
2012(8663)
2011(8005)
2010(8303)
2009(7542)
2008(7471)
2007(6783)
2006(6289)
2005(6101)
作者
(24165)
(20093)
(20066)
(18976)
(12832)
(9617)
(9080)
(7782)
(7735)
(7267)
(6974)
(6753)
(6568)
(6527)
(6359)
(6277)
(5915)
(5827)
(5723)
(5652)
(5214)
(5042)
(4877)
(4687)
(4568)
(4539)
(4504)
(4498)
(4095)
(3970)
学科
(42758)
经济(42725)
管理(18852)
(18638)
地方(16854)
中国(16156)
(12843)
(12557)
企业(12557)
业经(10790)
地方经济(9663)
(9346)
农业(9168)
方法(8776)
(8679)
金融(8679)
(8368)
银行(8360)
(8277)
(7985)
环境(7118)
发展(7006)
(6978)
数学(6974)
数学方法(6922)
(6852)
(6613)
贸易(6603)
教育(6327)
(6278)
机构
学院(118469)
大学(115705)
(50696)
经济(49562)
研究(48495)
管理(39171)
中国(37062)
理学(31934)
理学院(31447)
管理学(30945)
管理学院(30715)
科学(28722)
(26483)
(25008)
(22919)
研究所(22355)
中心(21266)
(20549)
(19643)
(19526)
师范(19355)
北京(17571)
(17488)
财经(17066)
(16284)
经济学(15668)
农业(15601)
师范大学(15539)
业大(15491)
(15421)
基金
项目(72476)
科学(56900)
研究(56612)
基金(49740)
(43039)
国家(42579)
社会(36257)
科学基金(35682)
社会科(34200)
社会科学(34196)
(29695)
基金项目(25344)
教育(25221)
(24580)
编号(23368)
(22764)
自然(20143)
成果(19880)
自然科(19638)
自然科学(19635)
资助(19464)
自然科学基金(19249)
发展(18774)
(18449)
课题(17894)
重点(16944)
(15131)
(15083)
国家社会(14861)
(14802)
期刊
(68713)
经济(68713)
研究(42544)
中国(31298)
(21293)
教育(19157)
学报(17262)
科学(16948)
管理(16669)
(16037)
(15333)
金融(15333)
农业(14831)
大学(13356)
业经(12449)
学学(12354)
经济研究(11271)
技术(10786)
问题(8761)
财经(8654)
(7577)
(7477)
世界(6559)
(6504)
(6376)
商业(6192)
(6178)
论坛(6178)
资源(5948)
国际(5887)
共检索到202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齐久恒  
当代发展观经历了从发展=经济增长=工业化、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现代化、发展=综合协调=全面化、发展=有节制的增长=持续化、发展=以物为本的扬弃=人本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当代发展观演变的哲学反思给我们以有益启示:基于发展认识论来考察,发展应实现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科学转向;基于发展方法论来审视,发展应实现从"外源式"发展向"内源式"发展的正确转换;基于发展价值论来分析,发展应实现从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二元分裂到保持适度张力的合理转变。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武建奇  
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是唯物的,关于发展的方法论是辩证的,马克思提出的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抽象形式和最高境界。科学发展观无疑是好的发展观,但在贯彻落实这一发展观过程中却现实地存在着认识上、理论上、体制上诸多方面的误解和障碍,形成科学发展上的"博弈困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治忠  
"物质循环再利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得以确立的重要理论基础,体现在马克思对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代谢过程的论述中,是其绿色发展观呈现出来的一种理论逻辑: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循环过程,因而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具有内在必然性;循环再利用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平衡存在,体现其存在的合理性;循环经济体现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的应然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虹  咸怡帆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视界和逻辑视角。把握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本真意涵,需要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进程中,考察三形态理论阐发的具体经济学语境。从主体与客体双重逻辑视角出发,探讨人的发展形态是马克思三形态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理论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做到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寿  陆勇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碰撞中发展的。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嬗变,可以分为被动移植苏联模式、反思修正苏联模式、两难选择发展模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关系。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修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逐步进入了两难选择的困境:企图消除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最后都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新的弊端,而正是这些新旧弊端共同导致了东欧各国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明理  丁冉  
通过发展来实现国强民富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念想,"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构成了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前者构成了评价发展的道德维度,后者则构成了评价发展的科学维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发展的科学标准与道德标准由自发到自觉曲折统一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的发展观是人道精神优先、科学精神阙如;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发展观是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双重变奏再到科学发展观确立;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的科学标准和道德标准的自觉融合与共生。这一过程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剑虹  
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主线和精髓。从梁家河时期人民意识的萌发,到冀闽浙沪地方领导的从政实践和教育思考,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观照下的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清晰呈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观产生的阶段印记和逻辑进路。习近平教育发展观有清晰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内涵,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等要素构成,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和教育学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健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实际而作出的论断、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三新”发展观,“三新”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均具有重大作用,如以“三新”发展观引领共同富裕是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中形成的经济发展观、财富共享观和政治经济学创新的人民观等理论逻辑,这就决定了其实践必然能够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且其也具有引领共同富裕的优势,如其具有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优势、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和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引领优势。基于此,应在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方案:以新发展阶段的方位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优势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求索  [作者] 韩庆祥  王海滨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是中国现代性问题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黑格尔和马克思都重视精神发展的重要性,坚持精神与现实需要在对方中确证和体现自身的力量,并强调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相转化,然而在视域关照、运思逻辑和研究理路上存在偏重于"精神基地"还是"现实基础"的差异性问题。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内在精神与现实逻辑的和解与互动,具体涵摄相辅相成的三个子问题:人的精神世界如何适应现实逻辑;现实逻辑如何改善关乎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外在条件;精神文化如何优化现实逻辑。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主要指向内在精神与当代中国整体结构转型和社会力量博弈的现实逻辑之间的关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逯长春   谢登斌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是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具有紧密关联的六重逻辑。动力逻辑表明,更好地服务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动力之源;功能逻辑表明,应从功能的实践转换视角审视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实现;类型逻辑表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存在学校外部多样形态和学校内部多样形态;课程逻辑强调,应建构适配于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梯度性和广度性课程;衔接逻辑强调,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应关切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制度逻辑强调,必须重视建设与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相适配的制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翠明  王炳程  
从德育到立德树人,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体现出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从德育到立德树人,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从"灌输"走向"互动"、从"经验"走向"科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突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瞿皎姣  赵曙明  
组织包容性作为多样性管理研究的新视角,被视为应对多样性的最佳途径。为推动组织包容性研究,对其缘起、进展及方向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首先,从人本主义思想回归、二元对立思维转变、多样性管理理念超越三个层面追溯了组织包容性研究的理论演化历程;其次,从经营效益、道德合意、法律理性、心理释意四个方面提炼出组织包容性的价值逻辑,并识别出包容性感知的核心解释机制;然后,从包容性领导、包容性氛围、包容性实践三个维度总结了组织包容性的前因,从多样性、社会心理、社会文化三个角度概括了组织包容性的效应结果,并结合中介和调节变量的归纳,建构出组织包容性作用机理的生态架构;最后,从包容性的概念内涵明晰、作用机理挖掘、情境效应探索、理论视角拓展、包容性组织建构五个方向提出了研究展望。本研究可为包容性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带来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