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5)
- 2023(4385)
- 2022(3620)
- 2021(3440)
- 2020(2800)
- 2019(6064)
- 2018(6288)
- 2017(10536)
- 2016(6475)
- 2015(7605)
- 2014(7860)
- 2013(7041)
- 2012(6459)
- 2011(5905)
- 2010(6104)
- 2009(5353)
- 2008(5273)
- 2007(5043)
- 2006(4373)
- 2005(3837)
- 学科
- 管理(15445)
- 济(15356)
- 经济(15321)
- 业(11914)
- 企(9523)
- 企业(9523)
- 理论(7579)
- 教育(7445)
- 中国(6959)
- 教学(6770)
- 制(6454)
- 学(6351)
- 农(6264)
- 体(5556)
- 财(5303)
- 方法(4546)
- 学法(4451)
- 教学法(4451)
- 银(4140)
- 银行(4115)
- 行(4001)
- 融(3895)
- 业经(3891)
- 学理(3889)
- 学理论(3889)
- 金融(3888)
- 地方(3769)
- 农业(3557)
- 数学(3394)
- 体制(3280)
- 机构
- 学院(84938)
- 大学(82546)
- 研究(32189)
- 管理(25869)
- 济(25123)
- 经济(24154)
- 中国(22541)
- 科学(21317)
- 理学(21276)
- 理学院(20922)
- 管理学(20251)
- 管理学院(20105)
- 京(18952)
- 农(18644)
- 所(17349)
- 研究所(15816)
- 江(15275)
- 技术(14903)
- 农业(14699)
- 中心(14430)
- 业大(14409)
- 范(13949)
- 师范(13733)
- 财(13709)
- 院(12217)
- 州(12021)
- 北京(11999)
- 省(11841)
- 职业(11713)
- 教育(11301)
- 基金
- 项目(55960)
- 研究(43547)
- 科学(41576)
- 基金(35075)
- 家(31615)
- 国家(31268)
- 科学基金(24956)
- 省(24942)
- 社会(23181)
- 教育(22836)
- 社会科(21567)
- 社会科学(21559)
- 划(20838)
- 编号(20285)
- 成果(18143)
- 基金项目(17894)
- 课题(16008)
- 自然(15562)
- 自然科(15176)
- 自然科学(15164)
- 自然科学基金(14865)
- 资助(14548)
- 重点(13514)
- 年(13463)
- 项目编号(12065)
- 发(12037)
- 体(11906)
- 创(11734)
- 部(11401)
- 性(11173)
共检索到138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嵩晗 杨丽珠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塑造健全的人格。本文从初中生人格结构5维度入手,建立相对应的目标体系,为初中生健全人格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
初中生 健全人格 目标体系 健全人格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赟程 鲁长芬
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与拼搏精神、公正思维与平等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形成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强化体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身心并育,全面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是高校体育教育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 健全人格 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瑞 李忠云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社会人格。但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却存在自我价值迷失、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匮乏、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结合实际,从提高个人修养、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节等方面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全人格 培养 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景宏华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健全人格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体条件,主体条件的完善和发展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关键。基于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借助学术界人格研究成果,课标研制组凝练了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对健全人格素养进行研究,概述健全人格素养的课程目标,解读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与评价维度,能够为中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琳
《周易》是群经之首,《周易》成语通俗易懂,含义隽永,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学习并实践《周易》成语,有利于我们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胸怀、卑以自牧的品性、通权达变的能力、诚实守信的品质、防微杜渐的能力、居安思危的意识、韬光养晦的谋略等,有利于培育健全人格。
关键词:
《周易》 成语 健全人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戎 庞跃辉 廖巍
教师良好人格的内涵集中体现为"求真、厚德、博学、尚美、笃行、拓新"的品格取向及行为范式。塑造教师良好人格,关键在于增强教师对良好人格的理性认同、价值追求与实践,强化主体意识、发掘塑造动力,塑造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创新型人格和审美人格;同时优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为教师人格的优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教师人格 塑造 教育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郭家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更加强调激发学生作文内部动机,更加强调激发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作为具有显著特色的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出,这足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性。一、读写结合,培养习作兴趣阅读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识好字、读好书,把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落在实处,打好语言文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培养目标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红芳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学生良好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健全人格的培养既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优化大学生人格教育应遵循一定原则,注重导向教育,加强责任感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创新人格,达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教育 健全人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秀娟
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份子,人才培养仍是其办学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开放大学明确了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职业能力。依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经济发展阶段与人才结构关系理论和生源特点,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开放大学需要构建由专业能力、发展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四维职业能力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霍雄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则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有效的创新教育工作体系,既是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技术革新能力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磊 王恩娟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更新教育理念,从知识本位转向人格本位,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经受陶冶,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践,在内化过程中进行自我修养,从而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
人格 大学生 健全人格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敏
一般认为,人格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素养的总和。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心理活动;而从哲学角度看,人格包括人的精神境界、心态、观念以及外在的言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晓堂 吴文彬
要充分地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职业生涯的有效持久发展,就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价值观(统称为"三核"素质)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粗糙集的方法构建学生素质"三核"素质评价模型建构,并结合三个课堂、校企合作的素质培养实践模式,能够有效开拓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新途径,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三核”素质 学生评价 实践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