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0)
2023(2634)
2022(2252)
2021(2034)
2020(1576)
2019(3799)
2018(3772)
2017(7089)
2016(3781)
2015(4124)
2014(4293)
2013(4370)
2012(4014)
2011(3890)
2010(3975)
2009(3878)
2008(3966)
2007(3436)
2006(3062)
2005(2962)
作者
(10757)
(8984)
(8933)
(8541)
(5875)
(4298)
(4139)
(3551)
(3467)
(3338)
(3125)
(3028)
(2975)
(2931)
(2879)
(2865)
(2662)
(2653)
(2617)
(2409)
(2250)
(2225)
(2212)
(2095)
(2081)
(2012)
(2003)
(1859)
(1835)
(1790)
学科
(19756)
经济(19733)
管理(11297)
(9927)
(9655)
企业(9655)
方法(7667)
理论(5629)
(5502)
数学(5398)
数学方法(5298)
中国(4415)
(4318)
业经(4184)
(3538)
金融(3538)
(3393)
教育(3086)
(2969)
(2900)
(2873)
银行(2870)
(2817)
财务(2804)
财务管理(2803)
(2784)
(2774)
贸易(2774)
企业财务(2730)
经济学(2671)
机构
大学(62731)
学院(59230)
(26183)
经济(25639)
管理(22624)
研究(21340)
理学(19637)
理学院(19399)
管理学(19085)
管理学院(18968)
中国(15873)
(13606)
(12958)
科学(11629)
(10458)
财经(10380)
(9508)
研究所(9412)
(9266)
师范(9208)
北京(8849)
经济学(8798)
中心(8762)
(8338)
财经大学(7887)
经济学院(7846)
师范大学(7782)
(7647)
商学(6600)
商学院(6530)
基金
项目(35900)
科学(28838)
研究(27123)
基金(27115)
(23138)
国家(22935)
科学基金(19904)
社会(18034)
社会科(17070)
社会科学(17065)
基金项目(13687)
教育(12900)
自然(12300)
(12211)
自然科(12015)
自然科学(12012)
自然科学基金(11827)
资助(11120)
(10921)
编号(10722)
成果(9778)
(8667)
重点(8213)
教育部(7857)
国家社会(7528)
人文(7454)
大学(7290)
(7271)
(7265)
课题(7176)
期刊
(30728)
经济(30728)
研究(20349)
中国(11155)
(9913)
管理(9462)
教育(8791)
科学(7663)
学报(7630)
大学(6198)
学学(5559)
财经(5314)
(5035)
金融(5035)
经济研究(4970)
(4890)
技术(4710)
(4683)
问题(3651)
图书(3570)
(3384)
经济学(3367)
农业(3279)
业经(3267)
国际(3245)
理论(3013)
世界(2948)
现代(2836)
技术经济(2805)
(2670)
共检索到90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 俊  
IPO折价现象并非是中国股票市场或新兴市场所特有的,实际上全世界的股票市场都存在此种现象,仅仅在折价程度上有所区别。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明好  陈忠  蔡晓钰  
封闭式投资基金的折价现象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难解之迷 ,吸引了无数的学者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本文对自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国外封闭式投资基金折价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介绍与总结 ,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晓明  胡文伟  李湛  
风险企业的IPO是一个受风险投资(家)声誉影响的过程。在持续的金融市场活动中,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核证、监管、消除信息不对称、提供资源基础等)。风险投资声誉对于区别作用程度不同的风险投资有着重要意义,并对IPO折价以及IPO后的长期业绩等都可能存在显著影响。国外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风险投资家的作用、风险投资声誉的衡量及作用机制、风险投资声誉对IPO折价和长期业绩的影响等方面,并多从实证角度对各自的假设进行检验,为研究风险投资的声誉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围绕风险投资的声誉机制等仍然具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任务,比如对不同声誉的风险投资的"挑选"和"培育"作用的区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丽梅  
定价能反映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及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定向增发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其折价可能是对禁售期、未来监控、挖掘企业价值信息、消极认购人放弃对企业监控或对管理层的私利的补偿,也可能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抑或是投资者对企业真实价值的估计,具体依各国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石劲  
新股抑价现象几乎在每个有股票市场的国家(地区)都存在。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西方金融学界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假说,即信息不对称假说、投资者行为假说、承销商行为与影响假说。尽管这些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股抑价现象作出了一定的解释,但其解释力仍然较弱,甚至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和缺陷。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从法律体系和制度特色的角度出发,更加规范地开展实证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股抑价理论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国华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问题是一个颇为奇特的金融现象,尽管世界各国的金融学家和其他方面的经济学专家们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为这一奇异现象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至今都没有任何一种解释能够做到真正令人信服,这使它成为尽人皆知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通过详尽地回顾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历史和最近的研究进展情况,企图能最终找到它的合理解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天琛  
专门进行多元化折价问题的实证研究文献发表至少已经有10多年了。然而,到目前为止,多元化折价是否存在以及多元化折价的原因一直存在争论,甚至业务多元化与公司价值之间是否存在明确关系也没有达成明确共识。基于最新文献对此专题进行了梳理,并突出介绍了多元化折价与代理问题之间的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  
IPO抑价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IPO抑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一种金融异象广受实务界的重视,同时作为一种热点课题在理论研究中经久不衰。国外研究认为,IPO抑价受资本市场有效性(如信息传递效率)、监管制度(如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行为(如羊群效应、异质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大致形成市场派、制度派和行为派三个主要研究分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的现实背景,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市场结构、制度变革等因素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文章首先对IPO抑价理论含义进行了深入辨析,然后对既有文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华  张程睿  
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立足于不对称信息理论,将IPO折价的起因分别归类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优质公司的信号传递,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指出行为金融学的引入以及有关代理冲突与IPO新股分配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国的IPO折价研究需要西方成熟理论和经验的引导,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环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姜大广  何小锋  
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折价问题被认为是股票IPO异象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关于此现象研究的理论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定论,这已经成为困扰金融学家的一个谜题。而中国的IPO折价幅度更是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从信息不完全的角度出发,通过简化的分离均衡模型,对IPO折价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自身情况进行讨论,认为IPO折价是高质量发行人向投资者发送的信号,并通过后续发行弥补损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其最优选择,从而使高质量的股票发行人与低质量的股票发行人相分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云汇,杨文  
Through the cross section analysis of the first day transnormal yields of newly issuing shares in Shanghai Stock Market,the paper tests the applicability in China of the theory of the transcendental uncertain hypothesis of rebating newly issuing shares,the credit standing hypothesis of investment banks,the signal hypothesis and the market atmosphere hypothesis respectively.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曾庆生  陈信元  
采用法人配售的公司的IPO折价显著高于其他公司。本文的分析检验表明,配售股份的持股锁定及其期限的长短与折价无显著关系。法人配售的高折价产生于配售中的代理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浩萍  陈欣  陈超  
IPO发行折价是企业上市的一项重要融资成本。我们发现2002~2005年国有企业的IPO发行折价比非国有企业平均高出29.95%。已有文献大多从代理成本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则从政策信号理论出发探讨其原因。政策信号理论认为,国有企业较高的IPO折价是政府在私有化进程中主动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的政策信号,表明维护长期股权价值的政策主张。我们发现,国有企业中政府私有化意愿较弱的公司IPO折价较高;国有企业IPO发行折价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股权控制链的长度显著负相关,这些关系皆不存在于非国有企业;此外,国有企业,特别是政府私有化意愿较弱的公司,发行后长期股权回报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这些证据都与政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邵洁浩  易荣华  
近年来,我国逆向交叉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其境外折价、本土溢价的特殊现象导致本土投资者权益流失以及国内财富转移的问题一直存在。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套利检验结果表明,跟随H股定价方法给境外投机机构提供了操纵回归上市发行价,进而利用比价效应实现高价套利的机会,导致内地投资者权益流失以及内地财富向境外市场转移等经济后果。按照本文提出的回归上市IPO定价模型,相同样本的后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模型确定的IPO价格与三十日后的股价更为接近,其累计收益率也大幅低于跟随H股定价。因此,考虑公司特质和本土市场估值水平的综合定价比跟随H股定价能够更合理地反映公司估值,减轻人为操纵对定价和A股市场的负面影响。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IPO定价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晶  
文章通过对中国IPO抑价的已有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发现由于中国IPO抑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资本市场和新股发行制度的影响,西方的理论均不能完全解释中国IPO高抑价现象。鉴于中国IPO抑价的现状,今后应强化对基于中国情境的IPO抑价分析,从而为提高IPO市场效率,促进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