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4)
- 2023(4859)
- 2022(3918)
- 2021(4020)
- 2020(3206)
- 2019(7282)
- 2018(6918)
- 2017(12459)
- 2016(6667)
- 2015(8077)
- 2014(7524)
- 2013(7491)
- 2012(7173)
- 2011(6833)
- 2010(6594)
- 2009(6202)
- 2008(6052)
- 2007(5153)
- 2006(4609)
- 2005(4281)
- 学科
- 济(32142)
- 经济(32111)
- 方法(13617)
- 管理(13143)
- 数学(12383)
- 数学方法(12340)
- 中国(12159)
- 业(11779)
- 学(9772)
- 贸(8806)
- 贸易(8798)
- 易(8695)
- 企(8330)
- 企业(8330)
- 农(6893)
- 教育(6672)
- 关系(5703)
- 制(5441)
- 财(5435)
- 出(5058)
- 银(4940)
- 银行(4925)
- 行(4871)
- 融(4789)
- 金融(4786)
- 业经(4769)
- 发(4612)
- 环境(4462)
- 和(4300)
- 农业(4197)
- 机构
- 大学(105512)
- 学院(99705)
- 济(51420)
- 经济(50858)
- 研究(42846)
- 中国(32875)
- 管理(32361)
- 理学(27590)
- 理学院(27206)
- 管理学(26918)
- 管理学院(26717)
- 科学(23768)
- 京(22982)
- 所(21578)
- 财(21176)
- 研究所(19912)
- 经济学(19038)
- 财经(17550)
- 中心(17356)
- 经济学院(16972)
- 经(16431)
- 农(15293)
- 北京(15274)
- 院(14763)
- 范(14692)
- 师范(14568)
- 科学院(13439)
- 财经大学(13362)
- 研究中心(12529)
- 江(12471)
- 基金
- 项目(64922)
- 科学(51810)
- 基金(50289)
- 研究(48096)
- 家(44495)
- 国家(44215)
- 科学基金(36576)
- 社会(33733)
- 社会科(31880)
- 社会科学(31875)
- 基金项目(25018)
- 教育(22712)
- 自然(21389)
- 资助(20993)
- 自然科(20913)
- 自然科学(20907)
- 自然科学基金(20598)
- 省(20429)
- 划(19019)
- 中国(17692)
- 编号(17034)
- 部(16877)
- 国家社会(15699)
- 成果(15621)
- 重点(15198)
- 教育部(14828)
- 发(13847)
- 大学(13632)
- 创(13068)
- 重大(13056)
共检索到154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白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创人类文明新类型的巨大胜利。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自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资本论》占据着当今时代真理、道义和文明的"制高点",又为作为时代文明表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最经典的文本支撑。可以说,正是在理论传统、实践基础和文本支撑的"三维一体"中,作为"哲学中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才真正成为可能。唯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才真正成为反映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理论自觉和问题意识。只有对建构何种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前提性问题作出清晰的判断和解答,相关探索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总体判断,由于面对繁多而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停留于某一个微观的节点,而应从三方面着力建构一种整全意义上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一是应避免规范性与事实性的分离;二是应实现理想性维度与现实性维度的互补与打通;三是应探索不同价值的创造性整合。
关键词:
整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马克思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构建,是当前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学术界目前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表现之一就是对这个课题具有规导意义的一些根基性问题,尚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现实导向、理论资源与思想原则,就是这一课题所包含的三个根基性问题。从现实导向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相顺应的,能够对权利、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和问题作出有效回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理论资源上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为我们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能够提供的支持和奠基上,是其他各种类型、范式和传统的政治哲学所根本无法比拟的。从思想原则上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需要发挥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和法治社会语境下的社会生活提供一种理想性的、超越性的、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指引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发挥为"美好生活"的构造提供思想素材和思想目标的功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红梅 李福岩 沈玉志
对于当代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发展以及政治哲学建构,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发展目前面临着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是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新形态。为此,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国情与实际发展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指导,转换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智慧,批判吸收西方政治哲学文化的精华。
关键词: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新形态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飞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体系需要树立问题导向,在急剧的经验变化中捕捉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理念,在差异化的多元社会中把握到普遍的社会实践意志和共同利益诉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和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为把握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现实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概念化的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为支撑,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和西方政治哲学学术资源,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真实问题,面向事情本身,推进三者的对话、互动和会通,以提炼政治哲学命题,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体系的重要学术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丽榕
经济哲学是对经济世界进行理性追问的学科,具体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就是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原理与方法,阐释当代中国道路、解答当代中国问题、呈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经济哲学研究,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智慧支撑。张雄教授撰著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探索》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8月)是近年来学界经济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诠释了与之相关的重要范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高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哲学研究方法论体系,阐明了经济哲学与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哲学之间的关系,为读者理解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之后,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中国建立以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实践,是对这一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更为宽广视域的研究和运用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特色的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新性的和批判继承性的"术语的革命",成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学术范式的标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重于吸收和借鉴各种经济学理论的菁华之处,又善于摒弃和批判其糟粕之处,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交流、交融、交锋等多种对待方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的新发展,蕴藏着"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创新的难得的历史...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定鑫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尴尬"直接影响了其进展。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定位、构架、称谓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雨辰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西方社会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西方社会“异化问题”、“消费主义文化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的分析和批判上 ,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得失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笔者在是年11月一次全国理论讨论会上及随后的一篇短文中尽管也说了:“1.‘计划’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作为社会占有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相对社会占有制来说,计划是派生的;即有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才使社会性的计划成为可能。”现在看来,这种表述仍有点含糊,仍使“计划”没有摆脱“直接社会化”的烙印。不过笔者也的确又说过:“尽管有本质的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俊峰 马乔恩
"柯尔施问题"对于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现代进程中,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才能避免它蜕变成依附理论和殖民理论,否则,这不仅不能从理论上,而且不能在实践上颠覆资本主义制度,更是无法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消灭哲学"意愿,也就无法把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表达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只有全面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才能更好地理解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打造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柯尔施 马克思主义 消灭哲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丽美
鉴于当代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产生或遗留的消极制度、政治、观念上层建筑问题。当前,需要剥离户籍权益,消除城市(工业)偏向的二元制度上层建筑;需要构建促使农村政治上层建筑——乡镇政府"服务"农民的体制上层建筑;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上层建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农民问题 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