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5)
- 2023(7554)
- 2022(6372)
- 2021(6296)
- 2020(5052)
- 2019(11125)
- 2018(10869)
- 2017(20293)
- 2016(10677)
- 2015(12337)
- 2014(11839)
- 2013(11516)
- 2012(11104)
- 2011(10228)
- 2010(10165)
- 2009(9611)
- 2008(9700)
- 2007(8827)
- 2006(7990)
- 2005(7183)
- 学科
- 济(47515)
- 经济(47357)
- 管理(28867)
- 业(25642)
- 企(21853)
- 企业(21853)
- 方法(21314)
- 数学(16886)
- 中国(16720)
- 数学方法(16677)
- 农(13246)
- 贸(11566)
- 贸易(11560)
- 易(11382)
- 业经(11154)
- 财(10817)
- 制(10324)
- 学(9534)
- 理论(8810)
- 和(8776)
- 体(7740)
- 农业(7710)
- 银(7370)
- 银行(7363)
- 关系(7360)
- 行(7149)
- 环境(7137)
- 融(6907)
- 金融(6905)
- 策(6626)
- 机构
- 大学(161363)
- 学院(157485)
- 济(70826)
- 经济(69658)
- 研究(59951)
- 管理(56465)
- 理学(48298)
- 理学院(47703)
- 管理学(46869)
- 中国(46810)
- 管理学院(46579)
- 京(35425)
- 科学(33731)
- 财(32607)
- 所(29678)
- 研究所(26797)
- 中心(26269)
- 财经(26171)
- 经(24073)
- 经济学(23447)
- 北京(23100)
- 农(22848)
- 范(22008)
- 师范(21833)
- 江(21719)
- 院(21400)
- 经济学院(20978)
- 财经大学(19608)
- 业大(19601)
- 师范大学(18042)
- 基金
- 项目(101657)
- 科学(81337)
- 基金(76915)
- 研究(75905)
- 家(67371)
- 国家(66835)
- 科学基金(56699)
- 社会(52707)
- 社会科(48877)
- 社会科学(48860)
- 基金项目(39352)
- 教育(35216)
- 省(34711)
- 自然(34157)
- 自然科(33436)
- 自然科学(33428)
- 自然科学基金(32871)
- 资助(31753)
- 划(30827)
- 编号(29136)
- 成果(25258)
- 部(24752)
- 重点(23293)
- 国家社会(22857)
- 中国(22528)
- 教育部(21827)
- 发(21185)
- 课题(20360)
- 大学(20204)
- 人文(20061)
共检索到24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勇文 田逢军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分析对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策略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对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空间层面,而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空间意象重视不够。以旅游虚拟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评价性旅游空间意象和结构性旅游空间意象两个层面对蚂蜂窝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广场"、"滕王阁"、"八一"是南昌市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都市景观风貌"是最为偏好的意象主题,旅游情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勇文 田逢军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分析对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策略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对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空间层面,而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空间意象重视不够。以旅游虚拟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评价性旅游空间意象和结构性旅游空间意象两个层面对蚂蜂窝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广场"、"滕王阁"、"八一"是南昌市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都市景观风貌"是最为偏好的意象主题,旅游情感评价意象总体以正面和积极为主;南昌市整体的旅游意象空间格局由物质实体形态的八一广场——滕王阁——秋水广场构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八一广场旅游意象区域、以观光为主题的滕王阁旅游意象区域和以娱乐和休闲为主题的秋水广场旅游意象区域等三大重点旅游意象区域,意象元素呈现出中心城区集中化分布、外围区分散分布的特征;网络虚拟社区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虽然仍以物质实体的空间意象为核心组成,但非物质意象要素在空间意象建构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在方法上突破了以往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研究的局限,也为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向静林
本文以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与其参与社区治理的有限效果之间的反差为起点,讨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的关系问题。通过构建"外部环境-供求匹配-治理水平"的分析框架,将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的供求匹配问题作为核心,分析导致匹配不足的环境因素和可能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1)从需求侧看,嵌入性和专业性是社区治理对于社会组织的两个基本需求,但从供给侧看,社区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出现了结构分化,即浮动的专业社会组织(嵌入性低)、虚弱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性低)、少量的理想社会组织(嵌入性和专业性高)和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嵌入性和专业性低)等并存的基本格局,供需匹配不足;(2)自上而下的政府环境与自下而上的社区环境是影响结构分化的关键因素,核心的影响机制是资源依赖机制;(3)可能的应对方式,是增强专业社会组织的嵌入性和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可以由此得到理解。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美玲
虚拟合作信任关系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十分重要,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保证虚拟合作的成功,必须在合作的图书馆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在不同的虚拟合作阶段,图书馆之间的信任关系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通过建立虚拟合作图书馆间信任关系与机制、建立以法制为基础的信任保障体系、完善信任的社会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图书馆协会制度、加强以诚信为原则的图书馆服务道德建设等方式,建立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的虚拟合作信任关系。
关键词:
图书馆资源共享 虚拟合作 信任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容中逵
自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教育学科在我国恢复重建以来,30余年间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总体特征,在地域特色上呈现近攻、远交、内和的犄角发展态势,而在未来发展的策略上,各地将主要围绕崇术、贵用、尚学三种功用交相竞逐而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克强 季唯佳 刘红梅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虚拟团队这一新兴的组织形式。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对虚拟团队信任问题的提出、作用、影响因素及实证的研究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虚拟团队 信任 研究综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宝珍
作为经济交往的基础性平台之一,虚拟经济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虚拟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是对现实的超越。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应用和管理,把虚拟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是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以契约性整合为主导,形成集体约束机制,以对现实共识的映射为核心,构建信任合作规范,实现虚拟经济的和谐互动,从而建立信任关系。
关键词:
虚拟经济 信任关系 和谐互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闯 陈彦亮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虚拟企业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组织间协调机制,虚拟企业的治理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而信任作为虚拟企业的基石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本文首先在虚拟企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机会主义行为和治理结构缺失是虚拟企业治理的主要困境,并以企业网络理论作为分析视角探讨了虚拟企业中嵌入性的信任存在,阐明了虚拟企业信任关系的演进路径。然后采用演化博弈理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对虚拟企业中的外部约束机制对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的积极合作与信任的影响进行了矩阵分析。论文最后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企业
关键词:
虚拟企业 网络经济 技术创新 企业网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喜征
如何实现各成员企业资源共享与风险分担是虚拟企业必须面临的管理挑战。文章提出一个基于信任治理中心的虚拟企业资源池管理模型,通过建构信任治理中心来实现虚拟企业成员企业间资源的协调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
信任治理中心 资源池 虚拟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喜征
以核心资源整合为导向组建虚拟企业时,针对如何实现虚拟企业中各成员企业资源共享与风险分担等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个资源池模式下虚拟企业信任治理模型,实现了面向企业资源的虚拟企业资源的协调管理与控制。
关键词:
信任治理 资源池 虚拟企业 资源描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忠超
消费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的必经阶段,有历史性进步意义。目前,我国正步入大规模消费时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一方面明显提升了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使我国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此,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充分重视消费社会这一重要因素,从经济、法律、文化等多个层面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新型消费理念和模式,缓解消费社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消费社会 环境 生态文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连喜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