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3)
- 2023(7440)
- 2022(6097)
- 2021(5871)
- 2020(4634)
- 2019(10747)
- 2018(10253)
- 2017(19554)
- 2016(10185)
- 2015(11481)
- 2014(11247)
- 2013(11476)
- 2012(11027)
- 2011(10397)
- 2010(10422)
- 2009(9748)
- 2008(9497)
- 2007(8480)
- 2006(7740)
- 2005(6643)
- 学科
- 济(53252)
- 经济(53097)
- 农(26826)
- 业(26604)
- 管理(21897)
- 方法(21351)
- 中国(19171)
- 数学(17779)
- 数学方法(17716)
- 农业(17608)
- 企(17002)
- 企业(17002)
- 业经(14849)
- 制(11989)
- 财(11551)
- 贸(10719)
- 贸易(10712)
- 易(10557)
- 地方(9834)
- 发(9531)
- 学(8794)
- 发展(8249)
- 展(8238)
- 银(8218)
- 银行(8212)
- 体(8142)
- 行(8027)
- 融(7864)
- 金融(7863)
- 农业经济(7738)
- 机构
- 大学(155145)
- 学院(153342)
- 济(76455)
- 经济(75260)
- 研究(59478)
- 管理(55935)
- 理学(48167)
- 理学院(47581)
- 管理学(47012)
- 管理学院(46704)
- 中国(46582)
- 财(33147)
- 京(32659)
- 科学(31638)
- 所(28877)
- 农(27367)
- 财经(26557)
- 经济学(26162)
- 研究所(26108)
- 中心(26014)
- 经(24447)
- 经济学院(23551)
- 范(21524)
- 师范(21389)
- 江(21247)
- 北京(21136)
- 院(20580)
- 农业(19996)
- 业大(19742)
- 财经大学(19642)
- 基金
- 项目(100353)
- 科学(81355)
- 基金(77111)
- 研究(76919)
- 家(66504)
- 国家(65908)
- 科学基金(56185)
- 社会(56051)
- 社会科(51959)
- 社会科学(51946)
- 基金项目(39906)
- 省(34960)
- 教育(34050)
- 自然(31675)
- 自然科(30969)
- 自然科学(30962)
- 资助(30950)
- 自然科学基金(30487)
- 划(30180)
- 编号(29366)
- 成果(25116)
- 部(24982)
- 国家社会(24602)
- 中国(22858)
- 发(22783)
- 重点(22706)
- 教育部(22020)
- 人文(20858)
- 课题(20345)
- 社科(20326)
共检索到237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青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从宏观社会背景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乡土社会的"地方性"特征正趋于消解,传统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形成的非正式社会规范日渐式微,乡村社会呈现出利益分化与规范多元的格局。从微观社会结构看,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但进入诉讼渠道的案件类型中陌生人/半陌生人纠纷以及经济类纠纷总体占比较高且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乡村人民法庭在硬件设施、人员结构以及司法的规范化层面亦获得充分的发展。这一系列深层次的转变,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法治建设和乡村司法全新的社会背景。为顺应变迁后的乡村社会及其法治需求,亟需转变现行理论和政策层面对乡村司法的工具主义定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连喜
改革开放以来,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的中国亿万农民开始了缓慢而又艰难的从无序到有序的流动,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农民流动,实质上就是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使农民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摆脱和解放出来,实现农民职业与身份的分离。作为我国社会变迁和转型的缩影,农民流动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三农”问题本身,农民的流动为国家对农村的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由徐勇、徐增阳所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一书,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对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的特征、农民流动与乡村治理的关联性(影响),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丹怡 刘朔
文章对转型前后我国社会功能分化及社会结构体系变迁进行了讨论,以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文体社会组织为例,对社会组织的产生逻辑及地位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由此梳理出了替代性结构逻辑,构建了我国新时代国家与社会关系和社会运行的结构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葛春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关键词:
社会阶层 课程知识观 基础教育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公磊
在中国宗法社会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 ,制度结构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柔性制度为主、以刚性制度为附的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结构中的信用链条与信用制度表现出其特有的连接方式和约束条款。在这种文化观、伦理观的濡化和教化之下 ,在中国市场经济热潮覆盖的今天 ,信用制度结构框架仍有待重构与再建
关键词:
礼法 制度 信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1949年以来我国盐业产销量大幅度增长,结构调整,品种丰富,质量提高,产销经营管理体制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并面临新的改革。
关键词:
中国盐业 产销 体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戴菊贵 何翔勇
社会关系是民间借贷的基础。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结构与性质也不断变迁,对民间借贷交易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不管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们处理社会关系的原则都不是单一的,人情原则和利益原则同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借贷的社会关系基础并没有发生改变,道义和理性两种因素的作用并存。其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民间借贷的关系结构是简单的线性型,现代民间借贷的关系结构则是复杂的网络型。从借贷资金用途看,传统民间借贷主要是用于生活应急,讲究血缘亲情,社会关系以伦理道义为主;现代民间借贷主要是用于生产投资,讲究经济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远旺 陆继锋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一大趋势。国家转型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其条件。与现代化相伴随的国家转型体现在现代国家的建构。本文通过总结比较传统与现代国家乡村治理结构的几种模式,考察不同时期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及其绩效,同时指出,民主合作模式代表了未来乡村治理结构变迁的理想目标与根本方向。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建构 乡村治理结构 变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雷晓明
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新一轮改革的起点——农村税费改革具有超越减轻农民负担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形成了对乡镇基层政府组织的财政紧约束而迫使乡镇基层政府通过机构改革、撤并乡镇来缩小政府规模,缩减政府职能,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关键词:
农村税费改革 机构改革 乡村社会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唐宋时期,农村投资与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土地和耕牛投资增长很快,成为农村投资热点,乡村富民积极主动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农村总体消费水平增长,奢侈性消费较为突出,货币性消费也出现增长状况。这些新特点,是唐宋社会变革在乡村社会的折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性变革引起了农村投资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农村社会分化。新财富力量——富民阶层崛起于乡村,他们通过地方性公共产品投资和炫耀性消费,谋求在乡村的社会话语权。商品经济作为一种革命性经济因素在农村的渗透,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村自然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了农村总体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唐宋 乡村社会 投资与消费 社会变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学艺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中,变动的目标主要是使贫穷落后的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转变为繁荣富强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从1949-1952年,历史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得到了重构。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消灭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从1953-1956年称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在国家工业化的同时,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从1957-1977年,是中国大规模进行工业化...
关键词:
中国 社会阶级 阶层结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四维 傅强 王庆宇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会融资结构与经济收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促进了经济收敛。在社会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只有人民币贷款与经济收敛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委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据此建议,在未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需重视社会融资结构内部协调共进,以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经济收敛 时间序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四维 傅强 王庆宇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会融资结构与经济收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促进了经济收敛。在社会融资结构的组成部分中,只有人民币贷款与经济收敛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委托贷款是社会融资结构的格兰杰原因。据此建议,在未来我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中需重视社会融资结构内部协调共进,以满足经济发展和转型经济中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
社会融资结构 经济收敛 时间序列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尉建文 李培林
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西方传统理论。"后西方社会学"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根据各国不同的新发展经验对当代社会学的重塑。"后"不是摈弃、颠覆、反抗和解构,而是创新、发展、重构甚至超越,是试图共同建构一种超越西方和非西方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知识体系。"问题导向"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将社会学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为"中国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持,是"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超越了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分野,揭示了社会转型动态和连续谱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小霞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乡村社会是由内向型农村转向外向型农村。这种转变,使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认同条件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也引起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这时的乡村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作为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法律依据,存在一些缺陷,今后逐步作出一些技术性的调整是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时期 政治结构 政治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