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73)
2023(18503)
2022(15740)
2021(14863)
2020(12263)
2019(28295)
2018(27720)
2017(52742)
2016(28329)
2015(32124)
2014(31538)
2013(30930)
2012(28329)
2011(25461)
2010(25063)
2009(22718)
2008(22070)
2007(19183)
2006(16544)
2005(13987)
作者
(78341)
(65354)
(64890)
(61863)
(41537)
(31132)
(29620)
(25675)
(24903)
(23057)
(22356)
(22113)
(20509)
(20429)
(20181)
(19842)
(19216)
(19147)
(18800)
(18603)
(16070)
(15897)
(15768)
(14922)
(14612)
(14490)
(14288)
(14060)
(13001)
(12802)
学科
(115400)
经济(115193)
管理(78333)
(72353)
(59440)
企业(59440)
方法(55518)
数学(48226)
数学方法(47653)
中国(33424)
(31816)
(27878)
业经(26109)
(23728)
地方(22320)
(21684)
贸易(21673)
(21084)
农业(20933)
(19321)
理论(18929)
(18903)
环境(17615)
(17037)
财务(16956)
技术(16946)
财务管理(16923)
(16507)
银行(16470)
(16319)
机构
大学(394935)
学院(392105)
(159946)
经济(156748)
管理(155537)
理学(135601)
理学院(134128)
管理学(131671)
研究(131665)
管理学院(130970)
中国(99111)
(83596)
科学(80434)
(72014)
(63930)
中心(60371)
(59282)
财经(58681)
研究所(58611)
业大(56781)
(54907)
(53743)
北京(52822)
(52724)
师范(52242)
经济学(49290)
(48563)
农业(46176)
经济学院(44605)
(44565)
基金
项目(276135)
科学(218612)
研究(203688)
基金(202005)
(175680)
国家(174232)
科学基金(150381)
社会(130401)
社会科(123052)
社会科学(123019)
基金项目(106550)
(105134)
自然(96761)
自然科(94538)
自然科学(94517)
教育(94130)
自然科学基金(92817)
(89464)
资助(83125)
编号(83006)
成果(67018)
重点(61984)
(61777)
(58410)
(57035)
课题(56705)
国家社会(54151)
教育部(53475)
创新(53211)
科研(53085)
期刊
(166739)
经济(166739)
研究(114897)
中国(73396)
学报(60672)
科学(56638)
管理(55529)
(53457)
(53123)
大学(47196)
教育(46239)
学学(43980)
农业(37521)
技术(34644)
(30987)
金融(30987)
财经(28177)
经济研究(27857)
业经(26917)
(24132)
图书(22243)
问题(21653)
(19608)
统计(18275)
技术经济(18151)
理论(18072)
科技(18066)
(17886)
(17687)
资源(17669)
共检索到565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忠  
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差序格局"特征决定了对中国社会人际信任的研究不能采用西方"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二元对立的理论架构,而应采用体现中国学术传统的连续统视角。本研究基于信任研究的连续统视角,通过对2020年最新发布的第7波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大陆地区数据(2018)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依旧呈现出"从家人到熟人再到生人"的差序格局状态,对家人的信任极高,对熟人的信任较高,对生人的信任依然很低,且生人信任水平与第6波WVS数据(201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当代中国社会的人际信任呈现出明显的"连续统"特征,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虽然家人信任对生人信任无显著性影响,但对熟人信任有显著性影响,且熟人信任对生人信任存在显著性影响。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社会的生人信任水平依旧很低,人际信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但由于熟人信任对生人信任的显著性影响,因此重建熟人社会理应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人际信任建设的重要参考路径之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静  张学志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共同构成影响社会信任的重要宏观制度环境。基于市场化、城镇化与社会信任的关系机理,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VS)的中国数据,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个体社会信任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化进程对个体社会信任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就现阶段而言,城镇化程度与社会信任度呈负相关关系,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地区治安水平的下降对社会信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城镇化程度及其质量的提升,市场化进程对社会信任的促进效应将得到增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庭天  
通过生态政治的渊源介绍和阶段划分,归纳了生态政治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联系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解决的迫切性,并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化。从"科学性、全面性、人文性、和谐性、公正性、民主性、有序性"等方面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特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铁山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归纳出农村女性具有特殊信任、制度信任与普遍信任等三类人际信任取向,并对农村女性三类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女性的三种信任具有差序化特征,农村女性的特殊信任水平在3.04与3.35之间,农村女性的制度信任水平在2.69与3.11之间,农村女性的普遍信任为1.60。社会因素与市场化对农村女性人际信任具有不同影响,农村女性的社会公平感对特殊信任与制度信任、普遍信任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社会安全感、生活水平与网络媒介对于三类信任没有显著影响;省份市场化水平与省份GDP增速对农村女性特殊信任没有影响,却对农村女性普遍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省份GDP增速对农村女性制度信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代彦  闫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却在不断加深。社会信任感是影响个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部分数据研究发现,与"认为大多数人不可信且需特别小心谨慎"的人相比,"认为大多数人可以信赖"的人报告对生活满意的概率较高(3.3%),报告对生活不满意的概率较低(0.9%),在1995年、2001年和2007年的三次调查中,除东部地区和高收入人群亚样本无显著影响外,这一结论都成立。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沈婷婷  
对《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我国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科学数据使用上的特征。重点分析研究者获取实证数据的主要来源,所要分析的数据类型,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和工具,以及数据分析完成后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一些空泛概念的名词在人文社科论文中的使用情况。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图书馆提供科学数据服务给出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正  夏波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部分的数据,采用Ols、Ordered Logit和Ordered Probit三种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居民信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信任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越信任他人,幸福感越高。政府应该制定有效的措施治理诚信危机,重建社会信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们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维国  
2014年6月21日,由河北经贸大学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提高"高层论坛在石家庄召开。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万俊人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王莹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杨义芹研究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戴长江,河北省人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薪喜  
文章从文化论角度分析了世俗价值观与自我解放价值观对中国政治信任的影响。在维泽尔"自我赋权"的理论框架下,"物质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通过自我解放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影响着政治信任。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2012年中国区的调研数据,文章发现个人生活条件对政治信任的直接效应更加明显,但通过自我解放价值观的中介效应仍近似存在;受教育程度通过两个价值观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传统信息获取方式通过世俗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作用。世俗与自我解放价值观均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其中,世俗价值观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孟捷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来源,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以《资本论》为代表的经济学,它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其二是当代西方新兴政治经济学,如演化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斯拉法主义经济学等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智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主题,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改革的核心始终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改革既由"人主导",又是"为了人",必须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置于人学的场域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人本学的视角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总原则、总开关、总任务和总动力。即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把控好解放思想这一改革的总开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最终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凝聚共识,集聚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洁  
居住区位在移民的社会融合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代中国,大量移民迁居城市寻求机会,但大多数居住在相对落后的城市边缘地带。采用在上海展开的随机问卷调查,考察定居郊区对移民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区位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影响的情况下,郊区移民不仅在收入上低于中心城区移民,而且建立群际间的社会关系的机会也显著降低。郊区居民几乎无望迁居资源更为丰富的中心城区,很可能长期困于郊区。应对新常态下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亟需为郊区移民聚居社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给予移民在城市中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移民在城市中的融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麻富游  
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事关高职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从体现职业特征的视角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形式、建设路径等展开研究,认为,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的首要特性,校企文化互动是高职校园文化打造职业性特色的实现形式,应让优秀企业文化在校园"软着陆",构建体现职业性要求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强  胡雅萌  陆奇斌  
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中的热门概念,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推动社会创新并将其纳入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创新的主体界定、创新模式、扩散路径等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案例的讨论。近年来,社会创新实践在中国也风起云涌,文章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分析框架,通过多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揭示中国社会创新的创新主体、创新领域、创新模式及环境影响因素等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创新可能的阶段性特征是:主体以社会部门为主,政府、市场参与为辅,其机遇和空间来源于治理变革中的政府、资本化竞争的市场及发展中的公民社会分别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趋势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尉建文  李培林  
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西方传统理论。"后西方社会学"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根据各国不同的新发展经验对当代社会学的重塑。"后"不是摈弃、颠覆、反抗和解构,而是创新、发展、重构甚至超越,是试图共同建构一种超越西方和非西方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知识体系。"问题导向"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将社会学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为"中国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持,是"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超越了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分野,揭示了社会转型动态和连续谱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