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7)
2023(12739)
2022(10652)
2021(10092)
2020(8427)
2019(18876)
2018(18919)
2017(34919)
2016(18896)
2015(21089)
2014(20606)
2013(19770)
2012(18249)
2011(16598)
2010(16688)
2009(15738)
2008(15546)
2007(14079)
2006(12686)
2005(11484)
作者
(50227)
(42218)
(41965)
(39993)
(26715)
(19957)
(18972)
(16195)
(16067)
(14954)
(14500)
(14078)
(13713)
(13545)
(13387)
(12896)
(12508)
(12197)
(12065)
(11843)
(10784)
(10080)
(9994)
(9731)
(9424)
(9337)
(9302)
(9245)
(8504)
(8352)
学科
(70862)
经济(70684)
管理(59605)
(54276)
(48261)
企业(48261)
方法(27150)
中国(25663)
(21864)
数学(21582)
(21453)
数学方法(21397)
(19504)
业经(19024)
技术(17572)
(16104)
(15029)
银行(15007)
(14508)
(14265)
贸易(14253)
理论(14208)
(13978)
(13797)
金融(13790)
(13734)
技术管理(12590)
体制(12572)
(12355)
农业(11773)
机构
大学(260377)
学院(257442)
(113562)
经济(111414)
管理(97022)
研究(93464)
理学(82382)
理学院(81473)
管理学(80368)
管理学院(79844)
中国(73305)
(56578)
(55878)
科学(51226)
(45779)
财经(43232)
中心(41607)
研究所(40917)
(39456)
(39417)
(37251)
经济学(36119)
北京(35933)
(33931)
(33764)
师范(33603)
业大(32404)
经济学院(32177)
财经大学(32087)
(30331)
基金
项目(167341)
科学(134448)
研究(128827)
基金(122997)
(106428)
国家(105524)
科学基金(90901)
社会(86302)
社会科(81030)
社会科学(81012)
基金项目(63835)
(63403)
教育(60224)
自然(54243)
(53833)
自然科(53059)
自然科学(53044)
自然科学基金(52191)
编号(50692)
资助(48767)
成果(43604)
(40133)
(39255)
重点(38110)
(37453)
课题(36953)
国家社会(36769)
创新(36703)
(35870)
教育部(34632)
期刊
(130591)
经济(130591)
研究(86833)
中国(64308)
(45595)
管理(41245)
教育(37403)
学报(36409)
科学(35867)
(35130)
大学(29356)
(27179)
金融(27179)
学学(27078)
农业(23366)
技术(23006)
财经(23006)
经济研究(21991)
(20017)
业经(18940)
问题(16483)
(15094)
世界(14199)
国际(13385)
(13328)
科技(13218)
技术经济(12662)
(12305)
论坛(12305)
(11578)
共检索到411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元竹  
改革和创新社会体制,并使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必须跨越的门槛。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三点基本思路: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公众参与的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目标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建立中国社会体制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制度环境;以及通过优化利益格局,再造微观主体,创新运行方式,建构中国社会体制运行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智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主题,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改革的核心始终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改革既由"人主导",又是"为了人",必须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置于人学的场域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人本学的视角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总原则、总开关、总任务和总动力。即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把控好解放思想这一改革的总开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最终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凝聚共识,集聚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车传锋  
随着现在社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也成为我国政治治理的重要区域和范畴。作为政府部门也依赖网络技术加强了对网络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利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对中国信息网络传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集结出版了《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一书,该书对加强传媒专业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隶属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薛勇民  
改革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现实。立足于 2 1世纪的时代基点 ,进一步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社会改革的现实原因、思想纲领和根本实质进行深层次的理性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可园  
当代中国农村体制变革进程实际上是一个从底层创新到上层建制的过程,农民的底层创新实践包括生存压力下对集体经济制度的"修改"、经济理性主导下对集体经济制度的突破,以及权利诉求下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政策调整和"合法化"农民创新实践两种方式实现了底层创新向上层建制的转变。上层建制受到维护政治统治、当时的国家发展战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六十余载。历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科学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创新提出实现生产目的有效途径,是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社会出现的新矛盾,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广大人民提出的新诉求,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研判当下,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阐释其新内涵、拓展其实现途径。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历史回顾基于对当时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社会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及文化体制改革同等重要,既需要独立设计,又需要协同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需要以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为目标,以培育社会对话主体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实现社会领域多元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良性博弈,最大限度地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公民的社会权利,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福垣  
本文从国民经济大分配关系入手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高度上论证了经济学意义的社会保障的目的、本质、对象、资金来源、管理主体、分配原则 ,提出了建立与现行社会保障体制有太大差别的、全新的社会保障体制及其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久鹏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研究孙久鹏我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着政出多门、机构重叠、相互掣肘的弊端,在实际运行中产生了诸多问题。通过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优劣的分析,我国应建立集散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一体化的保障制度,在职责分明的原则上,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人伟  
同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适应,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迄今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特别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社会保障体制同现代企业制度、统一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并列为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祝平  
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粘连,或直接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供滋养的源泉。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国迅速全面铺开,为传统民间信仰的当代存续提供了正当性的理据,也拓展了民间信仰价值彰显的社会空间。然而,在"文化求纯"价值理念的支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往往成为"净化"文化遗产的过程,以至于民间信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他者"。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整体性保护,必须正视民间信仰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传承的意义,也要正确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春霞  许金叶  许文兴  蔡剑辉  魏远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共和主义的一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与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既存的政治文化传统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这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或者其具体形式可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程度的有益借鉴,增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共和主义法治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作用,共和主义公益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在活力的驱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