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3)
- 2023(8135)
- 2022(6705)
- 2021(6646)
- 2020(5427)
- 2019(12493)
- 2018(12248)
- 2017(22398)
- 2016(12222)
- 2015(14356)
- 2014(14589)
- 2013(14414)
- 2012(13488)
- 2011(12186)
- 2010(12256)
- 2009(11394)
- 2008(11892)
- 2007(10531)
- 2006(9301)
- 2005(8457)
- 学科
- 济(52162)
- 经济(52000)
- 管理(37436)
- 业(32296)
- 企(28440)
- 企业(28440)
- 财(26323)
- 方法(23030)
- 中国(19482)
- 数学(17665)
- 数学方法(17532)
- 农(14136)
- 制(12882)
- 财政(12708)
- 理论(12324)
- 业经(12219)
- 务(11916)
- 财务(11901)
- 财务管理(11846)
- 贸(11353)
- 贸易(11345)
- 企业财务(11273)
- 易(11132)
- 学(10806)
- 政(10287)
- 和(10074)
- 银(9206)
- 银行(9201)
- 体(8992)
- 策(8933)
- 机构
- 大学(178938)
- 学院(176502)
- 济(79683)
- 经济(78241)
- 管理(62840)
- 研究(62716)
- 理学(53235)
- 理学院(52608)
- 管理学(51894)
- 管理学院(51557)
- 中国(50736)
- 财(46357)
- 京(38747)
- 科学(34091)
- 财经(32978)
- 所(31256)
- 经(30001)
- 研究所(27515)
- 中心(27321)
- 经济学(27019)
- 江(26273)
- 北京(25491)
- 财经大学(24242)
- 范(24221)
- 经济学院(24210)
- 师范(24069)
- 院(21956)
- 农(21718)
- 州(20523)
- 师范大学(19560)
- 基金
- 项目(105837)
- 科学(83949)
- 研究(82968)
- 基金(78336)
- 家(66746)
- 国家(66148)
- 科学基金(56565)
- 社会(56035)
- 社会科(51978)
- 社会科学(51964)
- 基金项目(39963)
- 教育(39358)
- 省(37312)
- 编号(33706)
- 资助(32747)
- 自然(32631)
- 划(31948)
- 自然科(31891)
- 自然科学(31884)
- 自然科学基金(31366)
- 成果(30025)
- 部(25823)
- 重点(24071)
- 国家社会(23898)
- 课题(23783)
- 中国(23710)
- 教育部(23090)
- 性(22975)
- 发(21941)
- 大学(21755)
共检索到284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菊波
随着我国财政由新民主主义财政向社会主义财政过渡这个伟大转变的完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也逐渐形成.作者通过对财政的性质和作用、税收的重要性和作用、国债、财政制约经济波动、三大平衡、改进财政体制等一些主要理论的形成过程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对建国后头七年的财政经济工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吸收了前苏联财政理论的科学成份,富有创造性,其中一些理论在财政学术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研究中国当代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发展史,对于今天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庭天
通过生态政治的渊源介绍和阶段划分,归纳了生态政治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联系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解决的迫切性,并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化。从"科学性、全面性、人文性、和谐性、公正性、民主性、有序性"等方面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特征。
关键词:
生态政治 和谐 社会公正 中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孟捷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来源,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以《资本论》为代表的经济学,它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其二是当代西方新兴政治经济学,如演化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斯拉法主义经济学等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秀
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六十余载。历史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以及科学提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创新提出实现生产目的有效途径,是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社会出现的新矛盾,生产力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广大人民提出的新诉求,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研判当下,创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阐释其新内涵、拓展其实现途径。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历史回顾基于对当时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兴益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之一,财政是国家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并贯穿于社会资源配置的全过程,这是财政活动的性质;财政活动的范围是提供社会公共福利,并且是提供社会公共福利的基本途径;财政活动的目标是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财政活动的内容是兼顾公平与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智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的最大主题,也是最为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改革的核心始终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改革既由"人主导",又是"为了人",必须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置于人学的场域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人本学的视角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总原则、总开关、总任务和总动力。即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总原则,把控好解放思想这一改革的总开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最终依靠公众的广泛参与,凝聚共识,集聚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改革 人学向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宁立成 胡继玲
财政立法权配置是一个原则性、基础性的问题,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财政立法权的配置应当坚持基本人权、事权决定财权等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立法权的配置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
中国财政立法权 配置 基本原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宁
深化财政改革,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背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我国财政改革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财政改革的首要任务,这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财政改革的原则之一。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我们切实遵循江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政治账、社会账”的理财原则,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去认识、把握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叶琪 李建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手段,构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着眼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指向,要从推进绿色发展、强化顶层设计、促进资源节约、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来构建其实现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董艳玲
2019年5月18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探索与创新"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探索与创新。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石绍宾副教授主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研究员、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先后致辞。首先,傅志华研究员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财政学理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力的学理支撑,期待研讨会推动理论创新,为繁荣中国学术注入新的学术资源,为丰富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提供智力支持。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院院长邢占军介绍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和人文社科学术会议精神,以及推动山大人文社科学科振兴、打造"山大学派"的举措和取得的进展。最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在致辞中回顾了山东大学财政学科的发展历程,对各位专家学者对山东大学财政学科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欧阳光 张弛
利益集团来自于部分人对共同利益的维护。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决定了利益集团发展的路径离不开权力和政策优惠。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缺乏合法性认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也是中国民主法治改革的基础。应依据"遏制与平衡"的原则,把各种利益集团纳入新的政治框架之中,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以求得社会平衡。
关键词:
利益集团 利益博弈 遏制与平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长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经济学 当代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