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6)
- 2023(7237)
- 2022(5922)
- 2021(5688)
- 2020(4603)
- 2019(10756)
- 2018(10485)
- 2017(18866)
- 2016(9547)
- 2015(10665)
- 2014(10238)
- 2013(10308)
- 2012(9556)
- 2011(8791)
- 2010(8637)
- 2009(8107)
- 2008(7853)
- 2007(6899)
- 2006(5904)
- 2005(5380)
- 学科
- 济(43600)
- 经济(43565)
- 业(32931)
- 管理(32061)
- 企(28245)
- 企业(28245)
- 方法(18962)
- 数学(16543)
- 数学方法(16490)
- 中国(16058)
- 技术(15252)
- 技术管理(11978)
- 贸(11191)
- 贸易(11178)
- 易(11027)
- 业经(9944)
- 农(9778)
- 财(8426)
- 制(8091)
- 银(7524)
- 银行(7522)
- 行(7381)
- 划(6945)
- 融(6914)
- 金融(6914)
- 策(6729)
- 环境(6581)
- 出(6453)
- 农业(6393)
- 产业(6318)
- 机构
- 大学(141118)
- 学院(138900)
- 济(71344)
- 经济(70497)
- 管理(56714)
- 研究(50970)
- 理学(49383)
- 理学院(48887)
- 管理学(48492)
- 管理学院(48213)
- 中国(40191)
- 京(29538)
- 财(28770)
- 科学(26759)
- 所(23988)
- 经济学(23668)
- 财经(23607)
- 研究所(21963)
- 中心(21868)
- 经(21857)
- 经济学院(21297)
- 北京(19112)
- 江(18548)
- 院(18412)
- 财经大学(17846)
- 范(16750)
- 商学(16736)
- 师范(16633)
- 商学院(16566)
- 农(16504)
- 基金
- 项目(95402)
- 科学(78888)
- 基金(73211)
- 研究(72399)
- 家(63693)
- 国家(63233)
- 科学基金(55380)
- 社会(51023)
- 社会科(48740)
- 社会科学(48736)
- 基金项目(38160)
- 省(34543)
- 自然(33035)
- 教育(32535)
- 自然科(32425)
- 自然科学(32418)
- 自然科学基金(31958)
- 划(29714)
- 资助(28693)
- 创(26659)
- 编号(25681)
- 创新(23917)
- 国家社会(23023)
- 部(23000)
- 重点(21718)
- 中国(21469)
- 发(21331)
- 成果(20650)
- 教育部(20527)
- 制(19725)
共检索到209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欧思博
中国的发展过程在几方面同于其他东亚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分别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创新的经济体之一。但是,也有其他国家,虽然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仍未达到同样的转型。专利、论文被引用次数和国内创业倾向等几种不同的数据测度表明,目前中国的创新程度已经有所改善,但中国在很多方面仍然只是在进行边际创新,轻视了那些最有影响力而最有风险的重大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杨 刘新梅
应用创造力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对创造动机在组织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传导过程进行分析;借鉴知识创造的转化模型,构建了个体想法产生向组织想法产生的跃迁机制;依据组织创造力的交互作用模型,提出了影响组织创造力形成的主要组织及环境因素,最终系统性地构建了组织创造力的余弦式周期形成框架。
关键词:
创造力 组织创造力 形成机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汤超颖 高嘉欣
员工创造力是组织竞争力的源泉,理清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近30年来国际重要商业管理期刊刊发的员工创造力研究论文,将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提炼为三类来源:创造性个体因素、创造性情境因素和两者的交互作用。文章进一步指出,当前众多员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所依据的源头理论机理只涉及四类关系: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与创造力、创造性个体特质与创造力、动机与创造力、情绪与创造力。未来的研究面临的挑战在于深入探讨员工创造力的内涵、研究框架的系统性与导向性,和创造力形成的过程机理。
关键词:
员工创造力 创造性个体特质 创造性情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庆 宁维卫
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测试与分析四川省科委高庆西南交通大学宁维卫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高级后备人才的当代大学生,其创造力状况与素质如何,将会影响到下世纪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大学生肩负着新世纪的重任,他们的知识与能力能否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葛米娜 范钧 彭聪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体验"作为中介变量,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用户在线参与服务创新推动自身创造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并构建了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对用户创造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对307位有过或经常参与企业虚拟社区在线创新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线参与企业虚拟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中,宽松、自由、互动和充分授权的创新氛围对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获得参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用户创造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葛米娜 范钧 彭聪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体验"作为中介变量,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用户在线参与服务创新推动自身创造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并构建了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对用户创造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对307位有过或经常参与企业虚拟社区在线创新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线参与企业虚拟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中,宽松、自由、互动和充分授权的创新氛围对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获得参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用户创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葛米娜 范钧 彭聪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情绪体验"作为中介变量,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用户在线参与服务创新推动自身创造力提升的内在驱动机制,并构建了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对用户创造力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对307位有过或经常参与企业虚拟社区在线创新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在线参与企业虚拟社区服务创新过程中,宽松、自由、互动和充分授权的创新氛围对激发用户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获得参与的"积极情绪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用户创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晨 高中华
本文基于创造过程投入视角,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领导创造力支持、创造过程投入与双元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来自企业领导的360份有效样本分析发现,在工作领域,来自同事和下属的支持不仅能够对激进式创造力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而且还可以通过创意生成对激进式创造力产生间接影响,通过问题识别对递增式创造力产生间接影响;在非工作领域,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对递增式创造力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而对激进式创造力的影响需要通过创意生成来传递。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谷传华 韩梅 薛雨康 沐小琳
数字创造力是在数字化背景下,个体、团队或组织利用或通过数字技术表现出来的新颖而适用的能力。数字创造力研究的主题包括设计环境、创造性艺术和学习、人—技术—环境的关系、支持和政策等。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创造力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创造性的社交活动、创造力训练工具的开发以及提高创造力的辅助工具的应用等方面。数字技术的个体使用者和团体使用者的特征、工作环境的特征均会影响人们的数字创造力。未来应注意加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改善研究设计,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对数字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冲 杨自伟 余彩婷
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视角,利用河南郑州地区76个创业企业团队的调研数据,分别检验了创业拼凑在组织信任、经验学习和创业团队创造力之间的链接作用以及组织信任、经验学习在创业拼凑中介机制形成过程中的相互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组织信任、经验学习会对创业拼凑产生积极作用;(2)创业拼凑对团队创造力会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组织信任、经验学习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经验学习对组织信任与创业拼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组织信任经由创业拼凑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影响;(4)组织信任对经验学习与创业拼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经验学习经由创业拼凑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资源拼凑视角下创业团队创造力形成机制的研究,为探索资源拼凑理论的解释边界条件提供了思路,对创业团队及企业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组织信任 经验学习 创业拼凑 团队创造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丁琳 王海珍
个体创造力是团队创造力的基石,然而,实践中拥有高创造力的员工却不一定能够引领团队创造力提升。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包含被调节的中介和被中介的调节嵌套模型,打开高创造力员工何以阻碍团队创造力的“黑箱”。结果显示,在地位—权力错位的条件下,高创造力员工引发的创造力差异更易诱发团队地位冲突,团队创造力难以涌现;团队领导的观点采择行为可以化解这一消极作用,通过降低成员的地位—权力错位程度,缓解地位冲突对创造力差异与团队创造力的负向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明晰了高创造力员工导致的消极团队表现的根源,并揭示了团队领导破解上述困局之道,对企业和团队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云硕 叶龙 郭名
基于中国情境,构建工作重塑、心理所有权、员工创造力、垂直集体主义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来自12家企业375名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重塑正向影响员工创造力;心理所有权对工作重塑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积极关系起中介作用;垂直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心理所有权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垂直集体主义正向调节心理所有权在工作重塑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延奎
中国经济起飞的翅膀——开发国民创造力刘延奎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又多次对技术创新工作做了重要指示,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庆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金融业为支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仍需金融业更大支持。为此,必须创建更具创造力的中国金融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建武
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基于个体特征视角和基于组织情境视角关于员工创造力的现有研究成果,继而探讨了西方研究成果在中国情境下的适应边界,并提出在员工个体特征多样化与员工—组织关系多元化背景下关于员工创造力研究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中国情境下员工创造力研究的未来可能方向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