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8)
2023(4933)
2022(4192)
2021(4212)
2020(3391)
2019(8221)
2018(7835)
2017(14121)
2016(7496)
2015(8960)
2014(8473)
2013(8679)
2012(8277)
2011(7741)
2010(7423)
2009(7108)
2008(7127)
2007(5788)
2006(5278)
2005(5120)
作者
(19355)
(16253)
(16171)
(15861)
(10255)
(7724)
(7326)
(6318)
(6238)
(5919)
(5728)
(5507)
(5423)
(5417)
(5107)
(5103)
(4888)
(4716)
(4421)
(4354)
(4243)
(3871)
(3834)
(3818)
(3766)
(3637)
(3542)
(3322)
(3248)
(3241)
学科
(33345)
经济(33313)
(21578)
税收(20145)
(19976)
管理(16637)
(14649)
方法(14302)
中国(13804)
数学(13425)
数学方法(13389)
(11467)
(10818)
企业(10818)
(9807)
贸易(9801)
(9693)
(7410)
(7095)
(6111)
关系(5671)
财政(5615)
(5445)
(5398)
银行(5397)
(5377)
金融(5377)
(5270)
(5265)
环境(5088)
机构
大学(107442)
学院(103218)
(55711)
经济(55124)
研究(44256)
中国(36199)
管理(34960)
(30570)
理学(29606)
理学院(29221)
管理学(29003)
管理学院(28792)
(23702)
财经(22737)
科学(22611)
(22185)
(21080)
研究所(19739)
经济学(19698)
中心(18352)
经济学院(17793)
财经大学(17014)
北京(16313)
(15400)
(13496)
科学院(13483)
(13131)
师范(13079)
社会(12563)
(12560)
基金
项目(63620)
科学(50911)
基金(49827)
研究(48568)
(43648)
国家(43382)
科学基金(36190)
社会(34333)
社会科(32692)
社会科学(32688)
基金项目(25012)
教育(21223)
资助(21164)
自然(20355)
自然科(19908)
自然科学(19902)
自然科学基金(19600)
(18806)
中国(18138)
(17937)
编号(17823)
(16527)
国家社会(16350)
成果(16246)
教育部(14655)
重点(14630)
(14272)
(13717)
人文(13235)
大学(13190)
期刊
(57960)
经济(57960)
研究(45157)
(22611)
中国(22272)
(15189)
学报(14980)
(14836)
科学(14002)
税务(13451)
管理(13011)
经济研究(11847)
财经(11651)
大学(11592)
国际(11112)
(11013)
(10725)
学学(10611)
教育(10208)
(10162)
(9922)
金融(9922)
世界(9481)
农业(8046)
问题(7851)
技术(6584)
(5820)
业经(5119)
(4925)
贸易(4925)
共检索到176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国强  
本文将治税思想定义为治税主体的税收使命观与价值观,考察了当代中国过渡时期、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税制建设、税收征管、税收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治税思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国强  
治税思想是治税主体的税收使命观与价值观,是治税主体从事税收实践的指导思想,包括税制建设思想、税收征管思想与税收管理体制思想。税制建设使命包括组织收入与调节社会经济两方面;税制建设价值观在政策导向层面包括收入充足与稳定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社会公平原则与科学发展原则,在表现形式层面包括法定原则、统一原则、契合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原则、规范原则与简便原则。税收征管使命是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实现政府征税权利;税收征管价值观包括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税收管理体制使命是调动地方积极性,主要是调整税收负担分配的积极性;税收管理体制价值观包括税收收入合理增长原则、企业平等竞争原则、税收负担合理分配原则、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原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需要的"动能转换",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远动力。从国家治理需要、演进证据、演进特征三个维度,分阶段梳理建党百年治税思想变迁的逻辑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普适经验,对于税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的背景下,治税思想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化解公共风险方面主动作为、在顺应人民期待方面精准发力,为税收法律体系形成贡献智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砖添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兹恒  朱荀  
从参加国际会议、人员互访、国际书刊交换、派遣图书馆学留学生、馆员培训、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引进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图书馆国际交流六十年的发展状况,并对六十年来我国图书馆国际交流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乔  吴宗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透过历史可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回顾党的百年治税历程,"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百年治税思想的精髓。这主要基于党百年治税的基本逻辑以及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税实践。具体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税思想是党的初心使命和服务宗旨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与中国传统赋税思想的发展融合,是党领导人民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从实践的角度看,全面总结建党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税收政策与成效,"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税思想主线更加凸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晓凤  范恩洁  
因循经济人假说及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着重分析个人“纳税理性”对纳税行为的选择,以及各种因素对纳税理性的影响。最终试从制度安排的完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我国的纳税理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始发  
<正>在筚路蓝缕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税收治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我国的税收理念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相应的税收政策和制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为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建党百年来的治税思想,江西财经大学王乔教授率领团队倾力完成了力作《中国共产党百年治税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黎力  问严锴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伴随明斯基研究热潮的涌入,新中国成立后便引入中国的后凯恩斯主义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基于相关史料研究发现,后凯恩斯主义在我国从改革开放前艰难起步,到改革开放后依次经历了加速传播、逐渐成熟进步到迎来蓬勃发展的演变历程。在这70年中,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内传播呈现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并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密切相关。尽管该学派的国内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滞后。未来急需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推进后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养分,为指导中国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一、引言中国近代海关以清咸丰四年(1854)新式江海关在上海的创立肇始,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大陆为人民海关所取代,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究其研究则始自清末民初,由海关内部外籍高级关员肇端。此后,随着民国时期民族主义浪潮的汹涌,关税自主呼声的四起,国人对近代海关的关注和研究日渐兴盛。新中国建立后,除了对部分海关档案资料的编译出版,对部分外国学者相关著作的译介之外,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海关的研究几无进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启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姜跃生  
西方国家的税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服务为先,执法为基” 的现代公共税收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经济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应吸收国际上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并总结自己二十多年探索的经验,将现代公共税收作为新时期治税思想的灵魂和核心加以确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连芳  
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资本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资本使得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越来越快的提高,但同时阶级矛盾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渐尖锐起来,利益在阶级矛盾中也体现为更加对立的形式。通过分析《资本论》中的利益思想可以得出:分析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利益对立,联系当前贫富差距的矛盾;分析阶级斗争下的社会利益矛盾,考察当前和谐利益关系的实现;分析经济利益作为社会内在矛盾,解读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矛盾和构建合理分配制度的重要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魏旭  梁月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不仅涉及同一产品集生产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引进与更复杂能力相联系的新产品的产业多样化进程。早期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路与新结构经济学由于其理论自身的缺陷,无法科学描述产业多样化的动力、次序与约束条件而失去实际意义。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演化视角,揭示了不同资本是如何在追求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为应对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推动产业多样化进程的,并将一个经济体的产业多样化进程归于资本的生产力的提高。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业多样化是一个由生产性劳动部门内部分化,并逐渐向生产性劳动部门在流通领域的延续以及非生产性劳动领域扩展的过程。马克思所揭示的产业多样化的机制、次序与约束条件,对当下正处于结构转型和产业多样化进程中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玉华  金小方  
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学者们偏重于西方生态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而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生态经济学的奠基性作用,未将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思想充分融入现代生态经济学建构之中,且三种理论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文章立论在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借鉴但不盲从西方生态经济学,充分吸收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智慧,将三者有机统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玉华  金小方  
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学者们偏重于西方生态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而未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生态经济学的奠基性作用,未将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思想充分融入现代生态经济学建构之中,且三种理论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文章立论在于: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借鉴但不盲从西方生态经济学,充分吸收中国传统生态经济智慧,将三者有机统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