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5)
2023(6630)
2022(5098)
2021(5155)
2020(3995)
2019(9447)
2018(9361)
2017(16064)
2016(9695)
2015(11235)
2014(11134)
2013(10341)
2012(9736)
2011(9192)
2010(9105)
2009(8061)
2008(7775)
2007(6774)
2006(6034)
2005(5677)
作者
(22887)
(18903)
(18854)
(18309)
(12139)
(8937)
(8811)
(7446)
(7435)
(6735)
(6563)
(6350)
(6074)
(6009)
(5974)
(5904)
(5786)
(5453)
(5451)
(5391)
(5026)
(4568)
(4462)
(4335)
(4303)
(4213)
(4179)
(4156)
(3814)
(3786)
学科
(33978)
经济(33937)
中国(19446)
教育(18917)
管理(16735)
(14201)
方法(13635)
数学(12638)
数学方法(12548)
(9803)
企业(9803)
(9433)
贸易(9428)
(9341)
(8428)
(7363)
(7354)
理论(7121)
(6678)
(6545)
业经(6511)
发展(6280)
(6160)
(6158)
银行(6156)
(6058)
(5887)
金融(5887)
教学(5846)
关系(5841)
机构
大学(132049)
学院(124094)
(56162)
经济(55218)
研究(54167)
管理(38573)
中国(36636)
理学(32809)
理学院(32296)
管理学(31854)
管理学院(31575)
(30411)
教育(28438)
科学(27588)
(27368)
师范(27292)
(26326)
(24141)
研究所(24066)
师范大学(23088)
中心(21957)
北京(21070)
经济学(19732)
财经(19425)
(19324)
(18129)
经济学院(17774)
(17381)
研究院(15049)
研究中心(15041)
基金
项目(78245)
研究(66892)
科学(64438)
基金(56581)
(48484)
国家(48003)
社会(43247)
社会科(40801)
社会科学(40792)
科学基金(39816)
教育(38556)
基金项目(27881)
编号(27715)
(26732)
(26504)
成果(26164)
资助(23228)
课题(22779)
(21652)
自然(21162)
自然科(20708)
自然科学(20702)
自然科学基金(20391)
中国(19827)
教育部(19726)
重点(19426)
(19023)
(18776)
国家社会(18528)
(18413)
期刊
(57728)
经济(57728)
研究(52986)
教育(47353)
中国(35056)
(16481)
科学(15168)
学报(14453)
管理(14384)
(12958)
大学(12835)
技术(12778)
职业(11244)
(11219)
金融(11219)
经济研究(10974)
财经(10242)
学学(10239)
(9656)
世界(9600)
农业(9596)
(9083)
国际(8885)
(7871)
论坛(7871)
问题(7762)
技术教育(7341)
职业技术(7341)
职业技术教育(7341)
(6698)
共检索到202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雷实  
当代中国教育实验在80年代形成高潮,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为实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宏伟目标,我们正面向未来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实验的新方案、新思路、新设想。此时,对教育思潮与教育实验之间的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些探讨,回顾十余年来教育思潮是如何影响着教育实验,展望教育思潮的发展趋势,或许对我们近期的实验研究和未来的规划稍有助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而启蒙对个体主义的强调和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强调则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承续了二者对近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和目标,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松  
教育与启蒙当属哲学研究的范围。启蒙作为教育永恒的使命 ,其责任就是向愚昧挑战、为心智解蔽 ,既关乎体制 ,又针对人。作为本体的教育 ,乃是体现了哲学精神的教育 ,通过它 ,知识成为生活的基础并内化为人的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研究教育变革,必须关注教育变革的主体问题。教育变革主体的构成具有复合性,可分为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和行为主体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内部的构成还有类型与层次的区别。三大部分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且在教育变革的不同阶段发生着转换。变教育变革单一主体观、模糊主体观为复合主体观,认清其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相互关系,强调不同主体的积极合力的形成,提高不同主体的责任意识与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变革深化和取得最终成效的重要保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赛娜   张天宸  
“两个结合”指导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形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时期,中国教育须担负起新文化形态建设的重要使命。但是,现有相关研究总量较少,且普遍成文较早,对当前而言针对性不足。本文聚焦当下,探讨中国教育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建设使命的重点内容与实践方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主要阶段,应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和完善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担负中华民族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教育;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用高质量的教育引领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明  
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当代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升  
现代性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素质教育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吸纳西方先进教育思想,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创新。素质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确立并不断完善、深化的重要原因也在于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索。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找准问题,提升对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地位的科学认识和行动自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刘倩  
在CNKI数据库中,以"教育人类学"为关键词搜索,选取1988年至2013年间引用频次最高的前80篇文章进行教育人类学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借助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技术手段,得出教育人类学研究趋势的知识图谱的演变,展示了近24年来教育人类学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态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从柱  吴秋芬  周采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多元化格局构成中总体上表现出广义现象学的认识论旨趣。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概略地说,就是以怀疑的知识态度和严格的科学精神,放弃前见观念和预设理论,实现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一种认识论路线,是对传统本质主义认识论的否定和超越,直接导向了现代哲学在人学维度上的本体论重构,为教育学认识论转向提供了新路径。以广义现象学的多向度理论视域为认识论出发点,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理论建构的生动景象。在不断拓展的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意义上,教育学研究需要在个体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生命教育学、生态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方面有新建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民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文化观,对其中国弟子影响至深,颇为适合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重建中国文化、启蒙国民性的需要。面对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以吴宓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坚持走人文主义启蒙之路,将新人文主义思想运用于高等教育实践,对东南学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外文系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巍  
金融启蒙始终是中国金融业持续不断的反省与变革的催化剂,不断审视金融启蒙的进程和价值观,才能不忘初心,把握方向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2019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明确提出"经济兴,金融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田春雨  
一提到启蒙老师,大家都会想起小学或中学的老师。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在我步入社会后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说影响我一生,是因为他们让我对一项工作从知之到好之,从好之升华到乐之,并且一如既往地乐之着。一本杂志让我爱上了财政工作十几年前,我调入县财政局工作。初始,我对财政工作很茫然,感觉枯燥乏味,每天的工作就是手写拨款单、盖章、跑银行拿单据、整理单据、编制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蓉  刘婷婷  
本文基于1995—2016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沿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教育财政改革脉络,系统分析了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及使用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基于国际视角分析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中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一直占主导地位,各项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中学前教育及高中教育经费配置较低;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中人员经费支出占比虽然较高,但与OECD国家相比仍明显偏低。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从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及使用结构视角提出中国教育经费改革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