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7)
- 2023(11679)
- 2022(10264)
- 2021(10110)
- 2020(8349)
- 2019(19726)
- 2018(19452)
- 2017(37530)
- 2016(20414)
- 2015(23443)
- 2014(23222)
- 2013(23109)
- 2012(21268)
- 2011(19355)
- 2010(19144)
- 2009(17506)
- 2008(17038)
- 2007(14685)
- 2006(12878)
- 2005(11595)
- 学科
- 济(82459)
- 经济(82357)
- 管理(56642)
- 业(52710)
- 企(43232)
- 企业(43232)
- 方法(38240)
- 数学(33380)
- 数学方法(32994)
- 中国(24707)
- 农(21771)
- 财(19889)
- 学(17713)
- 贸(17393)
- 贸易(17383)
- 业经(17207)
- 易(16980)
- 制(15314)
- 地方(14861)
- 农业(14188)
- 和(13408)
- 理论(13328)
- 教育(12964)
- 环境(12878)
- 银(12768)
- 银行(12736)
- 行(12157)
- 技术(12087)
- 务(12057)
- 财务(11991)
- 机构
- 大学(292941)
- 学院(287602)
- 济(119446)
- 经济(116999)
- 管理(114843)
- 研究(100580)
- 理学(99290)
- 理学院(98184)
- 管理学(96632)
- 管理学院(96119)
- 中国(76139)
- 京(63569)
- 科学(60814)
- 财(53209)
- 所(50287)
- 研究所(45804)
- 中心(44561)
- 财经(43035)
- 农(42655)
- 北京(41294)
- 业大(40571)
- 江(39739)
- 范(39452)
- 经(39337)
- 师范(39175)
- 经济学(36234)
- 院(36199)
- 农业(33229)
- 州(32673)
- 经济学院(32621)
- 基金
- 项目(195867)
- 科学(154253)
- 研究(146158)
- 基金(143110)
- 家(124022)
- 国家(123021)
- 科学基金(105239)
- 社会(92251)
- 社会科(87329)
- 社会科学(87305)
- 基金项目(75916)
- 省(72934)
- 自然(67312)
- 教育(66928)
- 自然科(65749)
- 自然科学(65735)
- 自然科学基金(64546)
- 划(62561)
- 资助(59594)
- 编号(59473)
- 成果(49772)
- 部(44669)
- 重点(43434)
- 发(41299)
- 课题(40688)
- 创(40163)
- 教育部(38678)
- 国家社会(37965)
- 大学(37553)
- 创新(37469)
- 期刊
- 济(129733)
- 经济(129733)
- 研究(90639)
- 中国(53425)
- 学报(43726)
- 管理(41773)
- 科学(41346)
- 农(39249)
- 财(38592)
- 教育(34927)
- 大学(33353)
- 学学(30848)
- 农业(27906)
- 融(24202)
- 金融(24202)
- 技术(23563)
- 财经(20996)
- 经济研究(20963)
- 业经(19386)
- 经(17956)
- 问题(17334)
- 图书(17055)
- 贸(14933)
- 理论(14863)
- 业(14441)
- 技术经济(13862)
- 世界(13777)
- 科技(13477)
- 实践(13337)
- 践(13337)
共检索到424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明明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历史与政治、规范与经验、文化与权力、时间与结构、逻辑与证据五个方面讨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脉络、研究视角和问题意识。
关键词:
政治史 文化 权力 时间 结构 逻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景跃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知识界呈现出诸多新的张力。在政治学领域,这门学科应当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争议性的议题。围绕着一系列基本原则或重大问题,政治学研究者之间出现了日渐趋深的分化。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设置以来,这门学科似乎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处境。①分歧和争论——无论是公开的,还是潜在的,意味着某种反思的登场。在一个学术锦标赛的氛围中,暂且放下手中的研究课题,返回出发点或回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之元
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的新动向崔之元近年来,海内外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有不少新成果。本文不拟对有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而是从四个方面有选择地将若干重要进展介绍给读者。这四个方面依次是:高层政治,基层政治,现代史反思和政治哲学。(1)高层政治近来研究中国高...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岩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扬弃了中外政治哲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性超越、革命性本质与政治性导向深刻鲜明的本质特征,蕴含了从政治人性预设到科学人学观研究基点、政治理性与政治道德分立互补、政治价值诸范畴主体架构和政治正义崇高遵循的基本研究图式,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哲学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等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原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的广泛运用,逐步被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题解决,从而造成研究中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问题意识"仅成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而非实践诉求。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考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技术性分解,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必须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审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 问题意识 反思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人类是通过知识的生产、积累和传承,才得以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的。当知识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保存和传承知识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科是人类对已获知识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科一旦定型,其结构就具有保守的特点并与实践相对脱节。当前学术界的一种不良学风是仅从学科体系所提供的一套概念范畴、公式原理、理论观点出发,在自己设定的领地里自说自话,使问题演变成研究者头脑中的思辨之物,最终隐匿了问题。为了把学科与问题、研究者与行动者连接起来,应当构建一种中观性理论作为桥梁。中观性理论是由研究者和行动者通过一种合作共同体的形式共同建构起来的理论范式,它要求研究者在选择和解决问题时,应当强调微观化的研究对象、目光...
关键词:
知识 学科 学术研究 问题意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万典武
当代中国商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万典武1949—1996年这一段近50年的当代中国商业历史大体是走了一个“之”字形。1949—1952年政策正确,成绩斐然;1953—1977年曲折极大,损失严重;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兴旺发达。当然,这只是就总的趋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明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1年开设,经过3轮课程教学实践并结合课程进行教学研究,基本形成"调研形成核心问题、专题教学研究问题、对话讨论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课程运行模式;这一模式以树立课程问题意识为基本点,以对博士生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调查为起始点,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集中讲授为关键点,以对话讨论提高博士生对重大问题的理论认识为立足点,通过"提高课程问题意识,调研形成重大课题,教学团队专题授课,共同研究开拓视野,师生对话讨论交流,理论提升实效增强"的教学环节,实现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使命和教学目的。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问题意识 课程建设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白君礼
图书馆学研究有学科研究、问题研究两种取向,目前,以学科意识为主,而学科意识具有思维僵化、不重视活生生的现实、易造成一些重要问题和领域遗漏等局限性。这极大地制约了图书馆发展,成为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障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二者既有异同,又相互联系、统一互补,学科意识中有问题,问题意识中有学科。应以问题意识为主,以学科意识为辅。图书馆学研究应从"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
关键词:
图书馆学 问题 学科意识 问题意识 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游宇 王正绪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中观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志平 周志平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共和主义的一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与社会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既存的政治文化传统存在某种程度的耦合,这些理念、制度设计思路或者其具体形式可以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程度的有益借鉴,增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绩效。具体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共和主义法治理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作用,共和主义公益理论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内在活力的驱动。
关键词:
共和主义 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薪喜
文章从文化论角度分析了世俗价值观与自我解放价值观对中国政治信任的影响。在维泽尔"自我赋权"的理论框架下,"物质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通过自我解放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影响着政治信任。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2012年中国区的调研数据,文章发现个人生活条件对政治信任的直接效应更加明显,但通过自我解放价值观的中介效应仍近似存在;受教育程度通过两个价值观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现代信息获取方式直接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传统信息获取方式通过世俗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对政治信任产生正向作用。世俗与自我解放价值观均对政治信任产生负作用,其中,世俗价值观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丹 徐晓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问题意识导向下,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启新的角色转变,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的走近学生、吸引学生、带动学生,在新时代继续发扬理论的魅力与吸引力。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角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