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2)
- 2023(9556)
- 2022(7980)
- 2021(7504)
- 2020(6188)
- 2019(14537)
- 2018(14168)
- 2017(26431)
- 2016(14092)
- 2015(15881)
- 2014(15594)
- 2013(15535)
- 2012(14471)
- 2011(13459)
- 2010(13426)
- 2009(12912)
- 2008(12955)
- 2007(11322)
- 2006(10259)
- 2005(9710)
- 学科
- 济(63044)
- 经济(62942)
- 管理(43615)
- 业(37952)
- 企(31979)
- 企业(31979)
- 方法(25419)
- 数学(21514)
- 数学方法(21282)
- 中国(20536)
- 财(17285)
- 制(16753)
- 农(15275)
- 贸(13695)
- 贸易(13685)
- 业经(13531)
- 易(13423)
- 学(12503)
- 体(11869)
- 银(11514)
- 银行(11502)
- 行(11130)
- 融(11086)
- 金融(11084)
- 理论(9980)
- 体制(9885)
- 农业(9511)
- 环境(9375)
- 务(9364)
- 财务(9335)
- 机构
- 大学(212363)
- 学院(205380)
- 济(97517)
- 经济(95894)
- 研究(77440)
- 管理(76435)
- 理学(65197)
- 理学院(64432)
- 管理学(63539)
- 管理学院(63126)
- 中国(60954)
- 财(47610)
- 京(46003)
- 科学(41338)
- 所(38092)
- 财经(36992)
- 研究所(34120)
- 经(33859)
- 中心(33326)
- 经济学(32592)
- 北京(29950)
- 江(29868)
- 经济学院(29037)
- 农(28749)
- 院(27832)
- 财经大学(27711)
- 范(26851)
- 师范(26653)
- 业大(24991)
- 州(22785)
- 基金
- 项目(131885)
- 科学(106280)
- 基金(100614)
- 研究(98939)
- 家(87604)
- 国家(86955)
- 科学基金(74401)
- 社会(67889)
- 社会科(64484)
- 社会科学(64473)
- 基金项目(51546)
- 省(45868)
- 教育(45579)
- 自然(44816)
- 自然科(43810)
- 自然科学(43797)
- 自然科学基金(43068)
- 资助(41270)
- 划(40375)
- 编号(37259)
- 成果(32617)
- 部(32262)
- 制(30549)
- 重点(30409)
- 国家社会(30218)
- 教育部(28611)
- 中国(28371)
- 发(27869)
- 创(27191)
- 人文(26661)
共检索到326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戈 储小平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变迁的“两阶段论”基本理论框架,第一阶段即政府主导、以经营分配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财政成本拉动型”的强制性企业化;第二阶段是指报社主导、政府规制、以采编运作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市场利益推动型”诱致性市场化。本文暗示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报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的双重角力下渐进式前行,相比于国有企业等经济制度的变革而言更为曲折与反复,但是报业的产权市场化进程对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影响可能较之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深远。
关键词:
中国报业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迁 产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谷继建
镖局变迁与职业革命似乎没有关联性,但从契约产权、经济演化、立宪政治、交易成本等新制度经济学四个视角看,镖局兴衰和职业革命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话题,也有助于理解中国镖局沉淀的历史和没有工业革命洗礼的职业革命如何取得实质性突破之渊源。
关键词:
镖局 制度 职业革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产业变迁的制度解说南开大学经济系博士贾根良三次产业的增长阶段理论是由配第(1661)、费希尔(1939)提出,并由克拉克(1940)加以改造而成,被称之为"配第──费希尔──克拉克定理"。这一定理概括了产业变迁过程的现象特征。虽然自50年代以来,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红卫
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是总体制度结构演进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和整个渐进转轨改革逻辑相关。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本文力图从一个长期历史的视角去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和制度变迁 ,从而揭示和解释建国后中国金融史的变迁轨迹。
关键词:
金融制度 演进 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游梦华
报业1978年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报业的资本运营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作用下逐步展开,表现为内部增加采编、发行投入以增加广告收入,外部融集资金合作办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宏亮
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认知能力,对原有治理制度进行边际改进的一个供给主导型过程。该过程的路径依赖特征既是引发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也为提高规制效率提供了改革思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铖
农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本文从产权角度对建国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作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产权的界定与实施决定着产权的经济绩效。土地改革以来各种农地制度创新形式的不同经济绩效都与产权清晰程度和实施机制有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产权 经济绩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童士清
中国信贷制度在从计划信贷制度走向市场信贷制度的过程中,信贷功能逐步由单纯的、从属于财政的货币分配角色向资源配置和融资功能回归。对应于信贷制度的变迁,中国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也由行政性信贷配给逐步向市场性信贷配给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银行信贷结构、信贷规模的变化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理解中国信贷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是了解中国金融机构信贷微观运行与宏观效应的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希芳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人们理解中国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然而,已有的理论却不足以说明现实社会中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引入有限理性的行为假定,借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用于分析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作为对模型的一个经验验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杰
中国既有的经济改革过程曾经出现过许多耐人寻味的制度变迁现象,"笼中虎"便属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这种现象产生于经济体制转换伊始的特殊时期并贯穿于迄今为止的整个改革过程;它一直对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却长期被人们视作偶或发作的短期金融"症状"而等闲视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初步描述与解读,本文发现,"笼中虎"的产生机制深藏于由"放权让利"改革所触发的财政与银行体系汲取能力的相向变化过程。由于国家无力在短期内修复与重建残缺的内源融资制度,最终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只有倚重以国有银行体系为核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静 刘瑞
中国经济波动带有典型的转型期特点,经济体制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蕴含了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导致这一时期经济波动体现出鲜明的转型期特征:通货紧缩和经济过热交替出现;三次产业结构波幅不一、上游产业过热与下游产业萧条并存;价格传导时滞延长、传导程度减弱、总体价格水平上升有限。
关键词:
渐进性制度转型 经济波动 结构性波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视角理解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构建关于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博弈与经济效应模型,并运用1958—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反历史假设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管制农地产权产生租金耗散,农民因此寻租,从而获得农地的剩余索取权。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体制的农地制度变迁使得农地剩余索取权从国家手中转到农户手里。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和农业边际产量因而提高,过去的农业资源低效配置状况从而得到改善,最终表现为农业经济绩效的提高。因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源于国家对农地产权管制的放松。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管制放松 制度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阎伟
占座现象的实证观察和理论分析———一个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阎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100871)占座是近年来北京大学晚自习教室里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占座为什么会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这一规则是如何确立起来的?本文通过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