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4)
2023(3791)
2022(3070)
2021(3151)
2020(2559)
2019(6084)
2018(5835)
2017(10591)
2016(5624)
2015(6697)
2014(6373)
2013(6572)
2012(6323)
2011(6010)
2010(5746)
2009(5320)
2008(5172)
2007(4293)
2006(3730)
2005(3549)
作者
(15968)
(13505)
(13408)
(12900)
(8548)
(6438)
(5988)
(5353)
(5220)
(4872)
(4605)
(4441)
(4436)
(4377)
(4225)
(4174)
(4061)
(3885)
(3844)
(3514)
(3508)
(3298)
(3219)
(3057)
(3002)
(2992)
(2939)
(2790)
(2698)
(2652)
学科
(28289)
经济(28264)
方法(12978)
数学(12301)
数学方法(12268)
管理(11833)
中国(11308)
(10665)
(8624)
贸易(8619)
(8541)
(6953)
企业(6953)
(6537)
关系(5258)
(5235)
(5067)
(4959)
(4769)
(4665)
银行(4653)
环境(4639)
(4597)
(4390)
金融(4390)
(4330)
(4197)
出口(4195)
出口贸易(4195)
农业(4081)
机构
大学(87018)
学院(83447)
(46130)
经济(45682)
研究(38095)
中国(30540)
管理(28469)
理学(24435)
理学院(24075)
管理学(23849)
管理学院(23687)
科学(20965)
(20029)
(19628)
(18289)
研究所(18183)
经济学(16544)
中心(15400)
财经(15177)
经济学院(14946)
(14283)
(13572)
北京(13566)
(12922)
科学院(12776)
财经大学(11591)
(11083)
师范(11014)
研究中心(10829)
社会(10286)
基金
项目(56470)
科学(45590)
基金(44822)
研究(40475)
(40466)
国家(40240)
科学基金(33307)
社会(28572)
社会科(27224)
社会科学(27221)
基金项目(22729)
自然(20332)
自然科(19890)
自然科学(19885)
自然科学基金(19568)
资助(19151)
教育(17791)
(16623)
中国(16435)
(16345)
(14784)
国家社会(13767)
编号(13760)
重点(13509)
教育部(12699)
(12553)
重大(11550)
成果(11377)
(11216)
人文(11188)
期刊
(46394)
经济(46394)
研究(29183)
中国(17225)
科学(13810)
学报(13270)
(12400)
(11384)
管理(10805)
大学(10086)
学学(9457)
经济研究(9360)
(8506)
财经(8376)
农业(8316)
世界(8240)
(8030)
金融(8030)
国际(7925)
(7443)
教育(6671)
问题(6569)
(5827)
资源(5598)
技术(5364)
业经(4511)
技术经济(4195)
(3964)
贸易(3964)
统计(3951)
共检索到128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兴杰  黄频英  苏巧平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 ,作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本力量 ,中国工人队伍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其“主人翁”地位和“领导阶级”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知识分子队伍 (包括干部队伍 )同工人队伍之间事实上已存在很大差别 ,需要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构成 ,不应该继续把知识分子队伍、工人队伍统称为“工人阶级” ,不应该继续沿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已经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提法 ,而应该把知识分子同工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怡乐  罗远航  
在对中国劳工问题的研究中,工人阶级的形成和工人阶级的抗议得到了研究者较多的关注,而工人的力量变化仅被作为影响工人行为的内在因素,较少得到直接地考察。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为基础,综合既有文献将工人的议价力分为市场议价力、车间议价力和集体议价力三种类型。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制度特征、技术类型等因素如何影响工人的议价能力。工人的议价力也会借助于特定资本积累体制的特征发生凝聚与变化,并对相应制度的转变提出要求。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2008年以来中国工人议价力变动的表现和原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目前,中国机械工业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劳动生产率每增加或减少l%都会影响产值上百亿元。劳动生产率低下致使中国工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不良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郭奎涛,中国产业工人需升级,《工程机械周刊》2010年第6期。)很显然,这种情况与我国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不高紧密相关。产业工人中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是企业产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湘红  汪根松  
本文运用微观调查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对工人收入及分配结构的影响。首先分析最低工资对工人收入水平的整体影响,然后应用倍差法和比例法分析最低工资政策对不同类型工人收入增长率的影响,以考察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最低工资对工人收入不具有显著影响,仅仅对部分低收入群体如女性群体有一定正面影响;对于收入水平位于上一期最低工资150%~250%区间内的工人收入,最低工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显示该政策可能会对收入分配结构产生一定轻微影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里丁  
建筑施工劳务分包及作业队伍当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从建筑业发展出发,从建筑劳务分包管理等视角,对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重建与管理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伍美云  
近年来,中国工人集体行动层出不穷,尤其在沿海地区。大量学者展开了对中国工人集体停工事件的研究,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对工人罢工权、工人权益保护进行分析,少有学者对中国工人的集体停工行为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论述。而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罢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则相对成熟。本文将借鉴希克斯的模型,结合中国工人集体停工行为的特点,对该行为进行一个理论分析。文章分析了政府介入对雇主的妥协线和工人抵制线影响,并得出结论:无论政府以何种态度介入以结束停工行为,停工时长都会缩短,同时,工人的工资水平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增加程度则受政府的态度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若建  
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方面是人口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表现为经商、从政、从事管理与服务职业的人大幅度上升;农民和工人则是属于有大批人改变职业的群体;大量男性中年专业人员转向从政经商,使得大学文化人口中从政的比例过高;工人这个职业则只对农民有吸引力。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职业流动最主要的两个个人特征;女性的职业流动略强于男性。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别影响职业流动,社会经济发展快的地方,职业流动也快。东部沿海地区的职业流动率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丘峰  
本文划分了我国当代文摘工作的历史阶段,论述了文摘期刊与机编文摘,分析了文摘工作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了文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态势,并提出了基本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耕  
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一个里程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当代中国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董中印  
运用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辩证逻辑法,思辨地论证了当代中国档案学的"是"与"所是",阐释了当代中国档案学"是论"的基本涵义和当代中国档案学的逻辑开端,并逐一揭示了当代中国档案学"是论"的偶性范畴、实体范畴、因果范畴和现象范畴等四种范畴的逻辑规定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承礼  
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特点是收权与放权的往复循环;改革开放之后,以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中央与地方关系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如此,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其复杂性和历史惯性而出现了诸如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之争、事权与财力的匹配之争、中央与地方的强弱之争等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方法反过来影响了宏观经济稳定和微观经济活力。为今之计是进一步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和优化政府权力结构在内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亮  
《当代中国的统计事业》一书是中宣部主持的《当代中国》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在国家统计局党组的领导下,由岳巍主编,经过统计界几十名专家近三年的共同努力,已经编写完成。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地记述中国统计工作建立、发展过程的专著。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国家统计局第一任局长薛暮桥为该书写了序言。薛老对这部书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这是一部及时总结新中国统计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指导今后统计工作改革有重要意义的权威之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喜庆  
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关系。本文从领导科学角度研究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1)在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取决于特质、实力和贡献这三大关键条件。(2)由于当代中国党际领导关系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组织上都是独立的,因而这种领导就其范围而言是政治领导;就其实施领导主体而言,是中共党委政治领导和集体政治领导。(3)在全面分析总结各种领导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当代中国党际领导中的5种基本方法,即民主协商法、率先垂范法、联谊交友法、照顾利益法和教育引导法。这项研究对于丰富发展领导理论,提高当代中国党际领导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敏  王金秋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权  
"就事论事"的政治信任指的是公众在某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对于政府(系统)的信任态度,其形成与变化遵循一套与"泛泛而论"的政治信任不尽相同的因果逻辑。作为一种以中央高层领导的人格信任为基准的制度信任,它的形成与变化随事件发展同步发生,分别与公众根据过往记忆的判断与对政府立场的理性计算,以及公众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政府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