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36)
- 2023(4589)
- 2022(3735)
- 2021(3625)
- 2020(2934)
- 2019(6864)
- 2018(6565)
- 2017(12249)
- 2016(6330)
- 2015(7444)
- 2014(7114)
- 2013(7234)
- 2012(6773)
- 2011(6387)
- 2010(6080)
- 2009(5861)
- 2008(5817)
- 2007(4861)
- 2006(4245)
- 2005(3982)
- 学科
- 济(32181)
- 经济(32150)
- 管理(16761)
- 业(15245)
- 方法(14720)
- 数学(13369)
- 数学方法(13333)
- 企(11972)
- 企业(11972)
- 中国(11816)
- 贸(9253)
- 贸易(9247)
- 易(9160)
- 财(6930)
- 农(6785)
- 制(5574)
- 业经(5484)
- 关系(5480)
- 出(5215)
- 学(5142)
- 银(5099)
- 银行(5099)
- 行(4955)
- 环境(4929)
- 融(4671)
- 金融(4671)
- 发(4646)
- 口(4316)
- 出口(4315)
- 出口贸易(4315)
- 机构
- 大学(98456)
- 学院(94629)
- 济(51066)
- 经济(50533)
- 研究(38244)
- 管理(34770)
- 中国(30555)
- 理学(30072)
- 理学院(29719)
- 管理学(29499)
- 管理学院(29310)
- 京(21436)
- 财(21297)
- 科学(19408)
- 所(18504)
- 经济学(18037)
- 财经(17731)
- 研究所(16962)
- 经(16548)
- 经济学院(16249)
- 中心(15781)
- 北京(14339)
- 院(13499)
- 财经大学(13442)
- 范(12457)
- 师范(12400)
- 科学院(11816)
- 农(11799)
- 研究中心(11412)
- 江(11261)
- 基金
- 项目(62184)
- 科学(50695)
- 基金(49424)
- 研究(46869)
- 家(43193)
- 国家(42916)
- 科学基金(36518)
- 社会(33924)
- 社会科(32292)
- 社会科学(32286)
- 基金项目(25019)
- 自然(21218)
- 教育(21021)
- 自然科(20741)
- 自然科学(20734)
- 资助(20546)
- 自然科学基金(20437)
- 省(18982)
- 划(17723)
- 中国(17099)
- 编号(16508)
- 部(16344)
- 国家社会(16030)
- 教育部(14503)
- 重点(14199)
- 成果(13986)
- 发(13372)
- 人文(13286)
- 创(12645)
- 社科(12590)
共检索到143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丛兰
居宅伦理不仅仅涉及民生伦理或经济伦理问题,因其研究对象的基础性和本原性意义,它与执政伦理、社会伦理和民族复兴伦理也有着内在的价值关联。如果说,"住有所居"构成执政伦理的价值基座,"居有所安"构成社会伦理的价值关怀,那么"居有所乐"则构成民族复兴伦理的价值指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和居有所乐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居宅伦理的核心价值体系。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必然内在地包含了居住问题的合理解决。居宅伦理因其与执政伦理、社会伦理和民族复兴伦理的天然联系,而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关键词:
居宅伦理 住有所居 居有所安 居有所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阮航
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和出路,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对于儒家伦理如何实现现代转型,如何能够真正融入现实生活,理论界见仁见智。我们为此专门组织了一组笔谈,以期促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昊
建筑,人之筑建,与各个时期折射时代伦理精神,其核心是开显人居住的本质。原始社会体现在遮风避雨,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呈现则是天人合一。而在当下呢,似乎大规模的雷同化的城市建筑又重回了原始时期生理功能的满足,其间个性化的后现代建筑的泛滥、又在很大程度上会将人引向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中国在经历了百年变革中西文化碰撞之后,传统价值体系遭到质疑,新的伦理精神尚未真正建立。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寻求异质同构,普爱也许是实现伦理精神重塑的一个重要方式。建筑,作为多数人终生之处所,人类视觉系统的庞大景观,也许应介入社会引领其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普爱作为建筑批评的内核之一,亦可充分体现本民族特色且具有当下性和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志丹
该文首先批判了当前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无伦理论"、"悖论论"、"对立论"、"困境论"、"和合论"等无理责难,认为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现实"镜像"的偏向,应当回归到以一元指导与多元整合、普世性与中国特色以及理论与实践等内在紧张的视域来阅读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道路上来,重构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原动力,开拓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理论空间,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经济伦理 内在紧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适琳 王烨姝
2012年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决定在全部联邦主体小学推广新课程"宗教文化与世俗伦理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将"民族德育典范"和"基本民族价值"作为青少年德育主题的目标。为此,俄联邦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和实施办法。至2015年,三轮实验的成果表明,俄政府的这一重大举措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在重建俄罗斯民族精神道德、恢复俄罗斯文化传统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尹雅丽
选取2019年以来国际组织具有代表性的4个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构建目标阐释、伦理方案和实施框架3个层面、9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进行梳理。以上政策深刻剖析技术影响,确定学生权益保护的紧迫性,通过参与机构责任分工、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法律规范等举措,突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在目标层面指导政策实施和评估,在方案层面构筑数据隐私屏障,在实施层面鼓励各方协同参与。“公平与安全”“开放与自治”是4个政策的核心要义和行动指南。国际组织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的新动向体现出以人为本、关爱儿童的价值追求,强调因地制宜地推进政策落实。然而,监管规则的统一性和资源保障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基础教育 人工智能 伦理政策,国际组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宝国
在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环境有哪些新的特点?立足于我国教育现状和普世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学教师又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文章围绕着中国大学的教育环境、教师责任和教师素质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实然"到"应然"的路径出发,探讨大学教师的使命和要求。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育责任 教师素养 教育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从柱 吴秋芬 周采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多元化格局构成中总体上表现出广义现象学的认识论旨趣。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概略地说,就是以怀疑的知识态度和严格的科学精神,放弃前见观念和预设理论,实现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一种认识论路线,是对传统本质主义认识论的否定和超越,直接导向了现代哲学在人学维度上的本体论重构,为教育学认识论转向提供了新路径。以广义现象学的多向度理论视域为认识论出发点,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理论建构的生动景象。在不断拓展的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意义上,教育学研究需要在个体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生命教育学、生态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方面有新建树。
关键词:
广义现象学 教育学 认识论 本质主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政治伦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与伦理的分离或断裂以及应用伦理学的兴起带来了政治伦理学研究的问题转向;中国社会正在由单一经济驱动转型进入全面转型发展阶段,其政治生态的重构迫使我国学术界对于政治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正视中国政治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学首先要确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并以"三清"政治为轴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为基本元素,以西方政治伦理思想为基本参照,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伦理学话语体系。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中国问题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时殷弘
从简要地辨识实际上源于马基雅维里的"国家理由"观念出发,可以谈论或揭示现实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内涵、精髓和精神风貌,它们从马基雅维里发动往后,尤其经过韦伯、尼布尔和摩根索等人的"现当代化"提炼和阐发,一直贯穿至今。它们可以概括为五条,其中包括在本质上涉及特殊主义的一类重要内涵。与普遍主义相对立,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特殊主义世界观起自黎塞留,其真谛在于压倒性地注重"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相对情况",强调人类事务以及政治方略的由此决定的复杂不定、情势特征和实践能动性。现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最大创新,可以说是一种出自毛泽东、继而由邓小平创造性地予以继承的特殊主义。它概括了现当代中国的特殊经验,但是可以有普遍含...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中英 魏强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需要对资本的文化逻辑和文化的资本逻辑进行深度考察。产业化的文化生产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会造成"资本异化"、"文化风险"。从哲学角度讲,"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整体运行系统具有辩证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又具有深层危害。为使文化生产更好地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终极关怀,可以通过注入发展伦理精神,对"文化产业化"进行伦理规范、综合制约、实践超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焕玲 崔子修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工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既非纯正的农民又非真正意义上的工人,这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受到的不平待遇主要有三:农民工的薪金不能及时和足额发放;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农民工的人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农民工及其下一代人所遭遇到的不公平现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农民工"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之一,按照社会公正的原则,需要政府及整个社会的关怀和理解,制度公正对于改变农民工地位将是根本性的;农民工契约意识的增强及其所供职单位的职业伦理的完善将是基础性的;全社会尊重他人人格意识的增强将是持久性的。
关键词:
农民工 不公平待遇 社会伦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行音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车运景
源自2000年前的儒家"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在很多方面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儒家经济伦理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特征、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型经济形态和以"家国同构"为内容的社会结构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过历代统治者和儒士的提倡与理论创新活动逐渐形成了"社群至上"的经济伦理,主张由国家塑造社会,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华
伦理的共相问题就是伦理普遍性的中国式表达,而伦理普遍性就是指伦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一般性规定,是对伦理实体、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一般本质的规定性。伦理普遍性的获得路径有许多,但从内容上应该是伦理共同体对“共同善”的价值追求,而从形式上无非是来源于人类所具有的“公共理性”。伦理一旦获得普遍性的品格,就具有了无法替代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可规范效应、可协调效应、可持续效应。强化伦理共相意味着要凸现伦理的“具相”,即伦理普遍性的具体表现主要为伦理精神、伦理法则与伦理秩序,伦理精神是统领一切的灵魂,伦理法则是协调平衡的标准,伦理秩序是复杂伦理关系的条理化(清晰化),三者虽然不构成伦理共相的全貌,但也可称得上是“主架构”。但随着社会结构的松弛、价值的多元化和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伦理普遍主义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特殊主义的挑战。与此同时,强调伦理普遍主义并不意味着对境遇伦理学的否定,相反,我们可以在实践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的意义上接受境遇伦理学,并充分吸收其处理具体伦理问题特别是伦理二难问题时的伦理智慧,把规则遵循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把境遇的估计与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