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5)
2023(10559)
2022(8985)
2021(8418)
2020(7246)
2019(17007)
2018(16781)
2017(31975)
2016(17510)
2015(20252)
2014(20410)
2013(20501)
2012(19274)
2011(17661)
2010(17631)
2009(16801)
2008(17035)
2007(15301)
2006(13290)
2005(12316)
作者
(51072)
(43091)
(43040)
(41231)
(27337)
(20517)
(19652)
(16769)
(16249)
(15226)
(14785)
(14330)
(13826)
(13746)
(13720)
(13465)
(12956)
(12792)
(12557)
(12433)
(10851)
(10598)
(10384)
(9761)
(9731)
(9691)
(9591)
(9510)
(8635)
(8591)
学科
(77154)
经济(77048)
管理(53046)
(48900)
(39587)
企业(39587)
方法(35463)
数学(31675)
数学方法(31445)
中国(22791)
(22114)
(20546)
(19446)
(16906)
贸易(16899)
(16539)
业经(15523)
(14544)
(13627)
银行(13602)
(13033)
(13018)
农业(12967)
(12899)
财务(12865)
财务管理(12827)
(12738)
金融(12734)
企业财务(12133)
地方(12064)
机构
大学(265174)
学院(260632)
(118370)
经济(116177)
管理(97759)
研究(93523)
理学(83680)
理学院(82715)
管理学(81561)
管理学院(81044)
中国(72870)
(56193)
(55953)
科学(53656)
(47656)
财经(44059)
(43208)
研究所(42984)
中心(42182)
(40052)
(38717)
经济学(38436)
业大(36356)
北京(36092)
经济学院(34693)
农业(34023)
(32974)
(32960)
师范(32666)
财经大学(32644)
基金
项目(167857)
科学(132832)
基金(124716)
研究(123393)
(108452)
国家(107621)
科学基金(91345)
社会(81040)
社会科(76908)
社会科学(76887)
基金项目(65213)
(62141)
自然(56862)
教育(56675)
自然科(55523)
自然科学(55504)
自然科学基金(54575)
(53419)
资助(51568)
编号(48645)
成果(41128)
(39761)
重点(38287)
(35949)
(35356)
国家社会(34798)
(34561)
教育部(34383)
课题(33757)
中国(32989)
期刊
(129445)
经济(129445)
研究(81461)
中国(52868)
(44863)
学报(40012)
(39628)
科学(37419)
管理(35612)
大学(30616)
学学(28768)
农业(26395)
(25757)
金融(25757)
教育(24652)
财经(23050)
经济研究(21628)
技术(21296)
(19859)
业经(18420)
问题(17737)
(16607)
(14864)
世界(14449)
国际(14364)
技术经济(13414)
(12494)
理论(12444)
统计(12137)
现代(10951)
共检索到396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田娟  
存差近些年来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而其形成机制问题则更是争论的焦点。以存差的形成机制为基础,并且从现代金融运行特点入手来进行分析,很容易得出存差在性质和数量上就是基础货币投放的结论。因此,通过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事实上就可以分析出造成大额存差的因素。此外,从实证角度进行的分析证明了外汇占款与上期存差额是解释当期存差的重要原因,从而揭示出当前巨额存差的形成原因。因此,应改变出口导向的产业结构,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因素从投资转向消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权  
"就事论事"的政治信任指的是公众在某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对于政府(系统)的信任态度,其形成与变化遵循一套与"泛泛而论"的政治信任不尽相同的因果逻辑。作为一种以中央高层领导的人格信任为基准的制度信任,它的形成与变化随事件发展同步发生,分别与公众根据过往记忆的判断与对政府立场的理性计算,以及公众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政府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为纲  黄娜群  
本研究结合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领域近10年来的转型过程,以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从一个较为长周期的过程进行过程—事件分析,进而揭示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层动力机制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推进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在市场逻辑诱导下,粮食供给压力加大,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扶持,项目扶持的制度逻辑中蕴含着重构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即在国家的干预过程中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不同农业领域的变迁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大致遵循类似的逻辑,即市场逻辑与国家干预逻辑相互交织,相互耦合,市场逻辑是初始动因,而国家干预则在粮食安全的考量下,因应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坤民  温宗国  彭立颖  
当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形成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开始起步,1979年到2006年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环境政策十分注意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其主要特点有:①充分运用命令-控制手段;②努力推动筹集环保资金;③着力明确谁应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④不断鼓励“防治结合”和“综合利用”;⑤较早体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30多年来,中国环境政策逐步演变并深化:地位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从偏重污染控制到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重,方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范围从点源治理到流域与区域的综合治理,手段从以行政命令为主导到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导。文章最后介绍了国际社会对于这些政策的基本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务勇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发生过程,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就是政治制度的供给过程,而政治制度的供给主体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政府,政治制度供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提供政治制度安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政治制度的引进与吸收;二是政治制度的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春景  
当代中国特色教学流派具有独特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其生成机制可概括为"二三五",即妥善处理两对关系、大致经过三个阶段、重点把握五个关键,其生成启示可归结成反复实验并与时俱进、理论指导且及时有效、正视局限偕着眼发展、留意失衡又避免误区。其未来走向应奠基于自信自觉、交叉整合原则,着力强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引领教学模式的深层改革和促进教学流派的多元生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邵夏珍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是否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以及它在影响人口增长的诸因素中所占有的份量。文章首先概述了集体化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制度以及按人口平均分配口粮的模式对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接着分析了1978年农村改革以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由于只是将农民在集体生产队时期对集体土地的收益和福利均分权,显化为对土地的均分权,这样,土地公有刺激人口增长的机制继续保留。为了检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制度安排对人口的影响,利用笔者对贵州省湄潭试验区的调查资料,揭示出这一制度对人口增加户、不变户和减少户的不同影响,以及它对降低农民生育愿意所起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戚海峰  费鸿萍  
基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传统价值观体系日趋解体以及普遍存在的物质主义泛滥现象,整理与总结了物质主义的相关研究,并结合价值观冲突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在社会转型与西方消费文化的双重作用下,物质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价值观冲突对中国人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和由此带来的社会隐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跃生  
利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短表汇总数据、长表汇总数据和长表1%抽样数据,从3个视角分析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其变动。短表汇总数据显示,有2个老年人的家庭户中,老年夫妇独居比例超过55%,并且城乡有很强的趋同性;有1个老年人的家庭户中,老年单人独居比例超过36%。长表汇总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入住机构养老的比例不足1%;老年人居住方式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高龄阶段尤其显著,男性多在有配偶的家庭户中生活,女性与子女同住超过半数。长表1%抽样数据显示,老年人中夫妇家庭户和单人户的比例合计超过50%,城乡趋同性突出。就整体而言,中国老年人已进入独居为主导的时代。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努力为居家老年人创造舒适且风险较小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志峰  廖志琼  
高校学术职业分层是按照某种学术标准或者资格将教师区分为高低不同的职位等级序列,并形成一个职位与地位对应的社会结构的过程,其内在分层机制是高校职位等级系统对教师进行的制度化分类,职称和岗位成为分层的重要依据。我国当代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呈现出政策分层、特色分层和声望分层等多种形态,竞争性和多样化成为分层的核心特征。学术精英层与底层教师层的疏离,学术职业分层差异明显,以及效率取向是当代中国学术职业分层的新变化。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在体现组织效率和促进教师群体发展的同时,形成扁平化的学术职业分层阶梯、缩小分层地位差距、形成多样化的分层结构是重要的制度创新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海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民主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民主技术体系,保障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良性运转。但就目前来说,依然存在供给不足、合理性不够以及严重的形式化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工具理性思维的缺乏,创新主体推动民主技术发展创新的动力不足,现有政治体制所提供的激励导向、制度空间与持续保障不够,以及民主技术运行的经济、技术与文化素质基础薄弱等四方面的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权政  王永利  
从哲学的层面来分析当代中国利益冲突的表现、利益协调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其解决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途径。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起代际之间、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及既得利益者与争取利益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充分建立;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艳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政策是中国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国出国留学政策发生了重要的转折,本文对政策变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政策发生重大变迁是由于早期政策的目标受到挑战,通过对政策问题的重新界定和解释,形成了新的政策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庭天  
通过生态政治的渊源介绍和阶段划分,归纳了生态政治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联系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解决的迫切性,并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化。从"科学性、全面性、人文性、和谐性、公正性、民主性、有序性"等方面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正洪  雷瑾亮  
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的环境比较特殊,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学联合。由于学术平均资源有限使得中国学者在学术上的原始积累比较困难;政府主导学术,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历史性加剧导致出现官学联合。官学联合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时空下的合理性。中国当代学术研究环境中的这个最大问题必须从理念层面、方法论层面、操作层面三个角度入手寻找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