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6)
2023(13830)
2022(10934)
2021(10193)
2020(7883)
2019(17840)
2018(17552)
2017(32182)
2016(17635)
2015(20057)
2014(19950)
2013(19407)
2012(18344)
2011(16968)
2010(17122)
2009(15455)
2008(15462)
2007(13724)
2006(12613)
2005(11959)
作者
(51519)
(42911)
(42895)
(40759)
(27686)
(20406)
(19303)
(16737)
(16654)
(15384)
(15031)
(14470)
(13963)
(13951)
(13699)
(13375)
(12741)
(12501)
(12496)
(12152)
(11121)
(10539)
(10472)
(9975)
(9801)
(9670)
(9612)
(9554)
(8741)
(8707)
学科
(81006)
经济(80917)
管理(41451)
(40620)
中国(30354)
(28762)
企业(28762)
方法(25425)
(25382)
地方(22603)
数学(21849)
数学方法(21621)
业经(19512)
农业(17124)
(16290)
贸易(16270)
(15791)
(15480)
(15361)
(15277)
(14744)
(14655)
银行(14633)
(14398)
金融(14395)
(14314)
环境(12889)
发展(11860)
地方经济(11851)
(11822)
机构
学院(253366)
大学(252562)
(109961)
经济(107790)
研究(100244)
管理(86653)
中国(77363)
理学(72524)
理学院(71495)
管理学(70189)
管理学院(69718)
科学(59101)
(56735)
(51422)
(49479)
研究所(46555)
(44101)
中心(43877)
(40410)
财经(38274)
(38086)
师范(37708)
北京(37181)
(36188)
经济学(35423)
(34963)
业大(34351)
农业(33960)
(32123)
经济学院(31817)
基金
项目(162941)
科学(128239)
研究(123906)
基金(116405)
(102155)
国家(101261)
科学基金(84805)
社会(79619)
社会科(75325)
社会科学(75309)
(62539)
基金项目(59645)
教育(57181)
(53543)
自然(50437)
编号(49986)
自然科(49249)
自然科学(49233)
自然科学基金(48360)
资助(47232)
成果(42484)
(41710)
重点(38259)
课题(37076)
(36605)
发展(34157)
国家社会(34075)
(33934)
(33578)
中国(32242)
期刊
(133250)
经济(133250)
研究(85169)
中国(62786)
(43798)
学报(39385)
科学(38102)
教育(37501)
(35212)
管理(34954)
大学(30470)
农业(30155)
(28602)
金融(28602)
学学(28178)
技术(23100)
经济研究(22247)
业经(21516)
财经(19507)
问题(17781)
(17110)
(16527)
(15815)
世界(15376)
国际(14726)
图书(13083)
(12250)
论坛(12250)
(12024)
技术经济(11830)
共检索到41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鑫  朱要龙  
城镇作为一种人类生产生活的聚落形态,自古以来即已存在。城市化的概念则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相伴而生;在中国,本土学者似乎更倾向于"城镇化"的内涵表达。在当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浪潮中,认真梳理分析城镇化内涵,找到一条本土化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较优路径显得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后认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内涵应在机制与体制层面上来理解,无论是"机制"还是"体制"内涵的表达,均是城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应形成协同合力,不应分割对立;两种城镇化路径的有机融合、功能互补和资源整合才是当下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较优选择,这也符合当下中国巨大存量城镇化发展的国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简新华  罗钜钧  黄锟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中国现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推进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人口非农化、土地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建设和管理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两个非农化和城镇化"不协调,存在"被城镇化"、"大跃进"城镇化现象、"贵族化"倾向,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地区差异较大,城镇建设滞后,城市生存条件不佳,环境质量不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协调"两个非农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产业以支撑城镇化,实现"三化同步";加快中西部城镇化步伐,形成新的城市群"增长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锟  
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亟须转变城镇化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发展规律的城镇化路子。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健康城镇化具有速度适中、水平适当、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等五个特征和基本要求。健康城镇化不再是过去的要素简单集聚和经济增长,片面强调城镇的生产功能,而是要更加重视城镇的生活和消费功能,是要素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双核驱动,协调并举。实现健康城镇化,需要借助四大机制,即速度、水平与质量协调机制(质量关系),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机制(产城关系),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乡城关系),生态文明与城镇化融入机制(代际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1.充分认识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需要建立城镇化的公共风险评估机制。这种评估机制,不仅仅是对某一个项目做评估,而是要立足于全局,对整个城镇化过程做系统性评估。通过这种评估机制,全面了解自然资源环境对城镇化的承载状况,掌握利益冲突的风险点,及时制定各种预案和防范措施,并对财政体制做相应的调整,保障城镇化建设顺畅进行。2.因地制宜,把握城镇化快慢节奏,促进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在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辜胜阻  李睿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高速发展、全国平均城镇化率已超过50%的今天,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的城镇化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注重人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花  
1.做好城镇发展规划,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是保证城镇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先导性和连续性。城镇发展规划要把城镇区域、镇域与城镇的发展统筹考虑,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引导性。同时,城镇发展规划还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衔接性。二是因地制宜做精做细发展规划。由于我国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宇  官爱兰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必经之路。本文在对江西城镇化水平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5个薄弱环节,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伯齐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伯齐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80年代初,全国仅有城市223个,建制镇2200个。到1993年底,全国已有城市570个,建制镇达到1198...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南大伟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客观识别和分析影响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外影响因素,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一、新型城镇化内生性影响因素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庆斌  
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46.6%,2010年预计会达到47.6%左右。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未来10~20年,我国的城镇化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将会产生更加旺盛的住房需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阎坤  鄢晓发  张立承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财政也逐步转变职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本文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了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相关财税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光焘  
中国的城镇化既有顺应世界潮流、肩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又有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任。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天成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不合理、城镇功能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案例,在分析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泸州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思路,并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镇体系与格局、产业支撑、城镇功能、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构建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具体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仪青  
本文从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入手,结合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加强政府调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调控模式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品位规划,严格维护规划的刚性;转变观念,坚持用经营的理念完善城镇功能;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层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