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0)
- 2023(13656)
- 2022(11904)
- 2021(11267)
- 2020(9318)
- 2019(21829)
- 2018(21411)
- 2017(41719)
- 2016(22407)
- 2015(25539)
- 2014(25200)
- 2013(25252)
- 2012(23290)
- 2011(21180)
- 2010(20891)
- 2009(19204)
- 2008(18708)
- 2007(16111)
- 2006(14188)
- 2005(12288)
- 学科
- 济(98811)
- 经济(98612)
- 管理(61767)
- 业(59971)
- 方法(47153)
- 企(46884)
- 企业(46884)
- 数学(40886)
- 数学方法(40557)
- 中国(29469)
- 农(27796)
- 财(22279)
- 业经(20297)
- 地方(20008)
- 学(18936)
- 贸(18807)
- 贸易(18798)
- 农业(18761)
- 易(18249)
- 制(15866)
- 和(15652)
- 理论(15169)
- 环境(14880)
- 融(13411)
- 金融(13407)
- 技术(13281)
- 务(13103)
- 银(13100)
- 银行(13062)
- 财务(13040)
- 机构
- 大学(325791)
- 学院(320105)
- 济(136920)
- 经济(134201)
- 管理(129703)
- 理学(113377)
- 理学院(112116)
- 管理学(110468)
- 研究(110435)
- 管理学院(109878)
- 中国(81274)
- 京(69300)
- 科学(65606)
- 财(59796)
- 所(53850)
- 财经(49322)
- 研究所(49217)
- 中心(48709)
- 农(47789)
- 业大(45559)
- 经(45226)
- 北京(44181)
- 江(43118)
- 范(43046)
- 师范(42747)
- 经济学(42559)
- 院(39813)
- 经济学院(38501)
- 农业(37111)
- 财经大学(37042)
- 基金
- 项目(223327)
- 科学(177510)
- 基金(165765)
- 研究(164517)
- 家(143274)
- 国家(142134)
- 科学基金(123100)
- 社会(108122)
- 社会科(101886)
- 社会科学(101859)
- 基金项目(88253)
- 省(82608)
- 自然(78351)
- 自然科(76565)
- 自然科学(76550)
- 自然科学基金(75205)
- 教育(74582)
- 划(70802)
- 资助(68252)
- 编号(65643)
- 成果(53441)
- 部(50959)
- 重点(49273)
- 发(46969)
- 创(45582)
- 国家社会(45201)
- 课题(44497)
- 教育部(44400)
- 人文(43110)
- 创新(42550)
- 期刊
- 济(143856)
- 经济(143856)
- 研究(98600)
- 中国(56855)
- 学报(47994)
- 科学(46143)
- 管理(45340)
- 农(43813)
- 财(42457)
- 大学(37186)
- 学学(34855)
- 教育(33201)
- 农业(30711)
- 融(25673)
- 金融(25673)
- 技术(25333)
- 财经(24301)
- 经济研究(24029)
- 业经(21764)
- 经(20797)
- 问题(20680)
- 图书(16683)
- 贸(15668)
- 业(15448)
- 技术经济(15434)
- 理论(15391)
- 世界(14812)
- 科技(14659)
- 现代(14389)
- 资源(14049)
共检索到460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洁
居住区位在移民的社会融合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代中国,大量移民迁居城市寻求机会,但大多数居住在相对落后的城市边缘地带。采用在上海展开的随机问卷调查,考察定居郊区对移民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区位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影响的情况下,郊区移民不仅在收入上低于中心城区移民,而且建立群际间的社会关系的机会也显著降低。郊区居民几乎无望迁居资源更为丰富的中心城区,很可能长期困于郊区。应对新常态下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亟需为郊区移民聚居社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给予移民在城市中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移民在城市中的融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升
对全球化进程中移民与城市社会结构变动的讨论已成为研究当前中国城市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通过对中国城市的个案研究,探讨了移民对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结果与关联机制。研究表明:全球化下移民劳动分工的经济产业链引发了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变动,跨境或跨域流动的移民生态链引发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动;经济产业链的依附机制与移民生态链的联结机制并存,在城市中促生了阶层分化和居住分异,表征了城市社会结构在"纵—横"两个维度的变动。"纵—横"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共同促生移民流入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变动的多维马赛克图景,这为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城市治理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德滨
本文依据中国移民特别是黑龙江移民实地调查研究的成果,对建国后40余年中国移民所取得经验教训作了宏观性总结。提出了坚持系统性、工作求实性、生态平衡性、重视文化性等四个把握移民工作的基本原则,还阐述了正确处理移民内部与外部与之有关的十个关系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日辉
住房状况是城市居民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从2003至2008年呈下降趋势,租房户呈缓慢上升趋势;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住房拥有率与阶层认同、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住房产权越充分,阶层认同等级越高,生活越快乐。总之,住房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不动产,是城市居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未来居住模式的选择,到底是"购房"优于"租房",还是"租房"优于"购房";以及自有房屋虽然能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和生活质量,但保障性住房需进一步提升人文关怀这两点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居住状况 阶层认同 生活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旺 张文忠
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变革,居民由被动的接受住房转变为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主动的选择,消费者在住房市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文章以“万科青青家园”为例,采用比奇的分异度指数和GIS分析方法,对购房者的社会属性特征、工作地、原居住地等微观因素与居住地选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上,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属性的群体趋向于选择相同的居住区位,社会经济属性的作用和居住分异现象在居住区位选择中开始凸显;受房价和经济实力的约束,年轻型家庭居住区位的选择方向已向郊区外移;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否则是居住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工作地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时间对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原居住地、消费观念和信息搜寻等对微观居住区位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居住区位 选择行为 微观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王志芳 王海港 谭松涛
中国城市居民在储蓄、基金、保险、贷款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受排斥状况,即他们不能以恰当合理的方式获得这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受排斥状况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基于2007年中国15城市居民投资行为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家庭资产的增加和社会互动程度的提高都可以降低居民受到金融排斥的可能性,而居民在储蓄方面没有被排斥也可以降低他们在基金、保险、贷款等方面受到排斥的可能性。不同金融服务的排斥状况也有着其他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维护和增进中国居民的福利需要解决他们的金融排斥问题,这需要有关机构采取措施来增加居民的家庭资产积累、改善居民在获得金融服务时的社会结构以及保证居民有一定的储蓄存款。
关键词:
金融排斥 储蓄 基金 保险 贷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海云
在我国,城市中的清真寺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清真寺作为国家法定的宗教活动场所,一方面,通过参与形塑群体性规则意识、参与规范和约束穆斯林的客观行为,实现了参与国家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清真寺内的宗教仪式和身份认同机制,清真寺展现出了强大的聚合力,成为了凝聚社会团结的粘合剂;而作为社会组织,清真寺在"爱国爱教"传统的指引下,通过组织和开展各项社会活动,引导宗教与信教群众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了勾联个人与群体、地方与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关键词:
清真寺 社会 功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征宇 贺璇 陈川
城市交通规划的关注点正在从交通效率到生活质量转变,而居住地区位是影响出行行为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一般建成环境、交通可达性和公交设施分布3个方面描述居住地区位。以上海为例,基于路径分析模型,研究城市居住区位和出行行为在通勤满意度和生活时间分配的中介效应下,对通勤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揭示了通勤者生活质量的多层次影响机制,并量化了通勤时长对生活时间分配的影响,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
本文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居住区位调查数据,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家庭层面和城市层面两部分,前者包括收入、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等,后者则包括住房价格、城市扩张程度、郊区市政设施便利程度等,实证结果表明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符合理论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仍喜好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偏近的居住区位,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向郊区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实证结论能够对城市发展布局和居住用地的规划开发起到决策支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怀建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伴随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城市移民率的变动之间建立一个模型,发现在农村—城市移民率和城市化水平、农村人口与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城市化数据分析我国的农村—城市移民率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城市化的logistic方程对城市化水平以及农村—城市移民率进行进一步的估计,最后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农村—城市移民 自然增长率 城市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唐钧
文章回顾了近20年来中国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的政策演变,着重探讨中国社会对城市人口的公共管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的结构性变化,以及城市人口和城市社区目前的现状,并就社区的本义,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区民主与社区的职业化,讨论当前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人 社区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眉舞
城市居住区更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亦与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相关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对我国城市旧居住区更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探求解决的途径与策略 ,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更新 策略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若建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在数量及分布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城市人口总量、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和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分析,从时间和空间分析这些变迁,研究其原因,并探讨发展趋势。 一、城市人口总量的增长过程及增长构成 我国城市数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88年的432座,人口总量从1949年的2889万增加到1988年的11160万,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41.3‰,远高于同一时期全国人口年均增长18.2‰的水平,城市化速度较快(见表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陈星霖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借鉴国际前沿社会排斥测度指标体系,首次构建社会排斥综合测度指数,对我国青年的社会排斥进行多维综合测度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分别有95%和75%的青年面临1种和2种社会排斥,有7%的青年面临5种社会排斥,有2%的青年面临6种社会排斥。青年社会排斥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女性青年遭受更高的社会排斥。单一维度中教育对青年的排斥最大,平均排斥率和排斥指数分别高达74%和37%,其次是生活便利性和住房方面;动态比较结果显示,一维和多维视角下,中国青年社会排斥率和社会排斥指数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上升。中国青年面临的社会排斥现象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关键词:
社会排斥 多维综合测度 青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