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5)
- 2023(5684)
- 2022(4697)
- 2021(4642)
- 2020(3690)
- 2019(8352)
- 2018(7800)
- 2017(14565)
- 2016(7542)
- 2015(8794)
- 2014(8126)
- 2013(7936)
- 2012(7559)
- 2011(7039)
- 2010(6900)
- 2009(6343)
- 2008(6329)
- 2007(5307)
- 2006(4746)
- 2005(4469)
- 学科
- 济(34782)
- 经济(34733)
- 管理(18827)
- 业(18568)
- 方法(14918)
- 企(14283)
- 企业(14283)
- 数学(13599)
- 数学方法(13557)
- 中国(13494)
- 农(9484)
- 贸(9395)
- 贸易(9387)
- 易(9297)
- 财(7581)
- 制(7424)
- 业经(6286)
- 关系(6154)
- 体(5853)
- 银(5840)
- 银行(5838)
- 融(5772)
- 金融(5772)
- 行(5734)
- 环境(5637)
- 出(5600)
- 农业(5574)
- 学(5486)
- 发(5201)
- 划(4860)
- 机构
- 大学(112548)
- 学院(107838)
- 济(56973)
- 经济(56351)
- 研究(45005)
- 管理(39767)
- 中国(35154)
- 理学(34283)
- 理学院(33900)
- 管理学(33604)
- 管理学院(33391)
- 财(24581)
- 京(24362)
- 科学(22524)
- 所(21374)
- 财经(20192)
- 经济学(20094)
- 研究所(19569)
- 中心(19069)
- 经(18910)
- 经济学院(18112)
- 北京(16231)
- 院(15935)
- 财经大学(15468)
- 范(14295)
- 师范(14226)
- 农(14147)
- 研究中心(13681)
- 科学院(13512)
- 社会(13167)
- 基金
- 项目(72524)
- 科学(59102)
- 基金(57216)
- 研究(55362)
- 家(51074)
- 国家(50280)
- 科学基金(42160)
- 社会(40089)
- 社会科(38064)
- 社会科学(38052)
- 基金项目(28787)
- 教育(24795)
- 自然(23896)
- 自然科(23360)
- 自然科学(23352)
- 资助(23315)
- 自然科学基金(23002)
- 省(22522)
- 划(20870)
- 编号(19577)
- 中国(19240)
- 部(18940)
- 国家社会(18861)
- 成果(17195)
- 教育部(16877)
- 重点(16762)
- 发(15598)
- 人文(15352)
- 创(14934)
- 社科(14859)
共检索到166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临达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有其相对完善的政治美学逻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科学合理性之中包含着政治美学逻辑的有力支撑。国家治理在政治美学维度的合理配置,使得当代中国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实现宏观政治整合合理性、微观政治组织合理性,以及未来政治规划合理性。政治美学维度的成功安排,是当代中国开创"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之"智"。深入分析和挖掘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美学逻辑,是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的美学升华,为人类的发展和制度的创制贡献力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石明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绿色治理的提出经历了"绿色政治"思潮的产生、"绿色行政"的实施和"绿色治理"新范式的出现三个阶段。实施绿色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和现实选择,因为绿色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途径。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绿色协同治理体系,提升绿色治理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恒通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全面吸收中国历史有效的治国经验。墨家"修身""量才"思想,对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对于沿海国和群岛国而言,国家的海洋能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面积巨大的海洋国土、众多的岛屿和广泛的海外利益,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中,不能不包括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门、全面和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内涵、维度与范围,把传统的政治学意义上的海权论与战略管理视角中的组织能力理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指导,从资源、战略及能力维度的战略过程,来探索并实现当代中国有效的系统的国家海洋能力。
关键词:
中国 国家海洋能力 资源 战略建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麻国庆
家庭变迁是探讨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结合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策略3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庭变迁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家庭代际结构转向以一代户为主,家庭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且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化和民主化,家庭生产功能日益扩大化,家庭赡养功能在城乡之间呈现不同特点,一些家庭问题开始凸显;在城乡中国和全球化背景下,家庭策略选择表现为当代中国家庭在应对复杂多元社会变迁时的主动调整与适应。未来中国家庭类型在日渐多元化的同时,将依旧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之元
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的新动向崔之元近年来,海内外关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有不少新成果。本文不拟对有关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而是从四个方面有选择地将若干重要进展介绍给读者。这四个方面依次是:高层政治,基层政治,现代史反思和政治哲学。(1)高层政治近来研究中国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査火云 郑航
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基于文本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表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两种认同模式,即: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和以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国家认同模式。两种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重心各异,在价值观上分别表现为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并存、公重于私与公私互补的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两种认同教育共存之必要。化解两种认同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需要以公民国家认同教育为重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来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游宇 王正绪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中观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建构当代中国本土政治哲学,是哲学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一项尤为紧迫的、亟待推进的重大课题。这一课题的推进和完成程度,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展开,是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坐标系。这一坐标系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线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应是以“打通古今”为视野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这三重规定性,能够从根本上超越西方政治哲学的既定理论范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岩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在扬弃了中外政治哲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科学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批判性超越、革命性本质与政治性导向深刻鲜明的本质特征,蕴含了从政治人性预设到科学人学观研究基点、政治理性与政治道德分立互补、政治价值诸范畴主体架构和政治正义崇高遵循的基本研究图式,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哲学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政治智慧等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彬
干部个体化是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个体化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命题,既是一种用以描述改革开放前后干部思想政治与行为的理论构建,也是一种已经现实地反映和影响着广大干部思想政治与行为的变迁过程。干部个体化无时无刻不在重塑政治与社会关系,有可能会在干部的内心主观世界形成一场重构运动并反过来撼动和迫使我们党的的组织、制度、意识形态等传统规范和客观世界朝着某种新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种考虑,文章把干部视为"社会生活规范的人"、"干部制度规定的人"和"自我个体约束的人"的综合性个体,充分研究干部个体化的社会性、制度性和个体性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政治逻辑,并对干部个体化的未来价值进行研判与定位,以期能够改变就干部制...
关键词:
干部个体化 政治逻辑 系统整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明明
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科际整合的体现之一,既吸纳了政治学与历史学两大学科的学理资源,又经历了新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动员,对于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历史与政治、规范与经验、文化与权力、时间与结构、逻辑与证据五个方面讨论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的学科脉络、研究视角和问题意识。
关键词:
政治史 文化 权力 时间 结构 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白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开创人类文明新类型的巨大胜利。因此,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自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具备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资本论》占据着当今时代真理、道义和文明的"制高点",又为作为时代文明表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提供了最经典的文本支撑。可以说,正是在理论传统、实践基础和文本支撑的"三维一体"中,作为"哲学中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才真正成为可能。唯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才真正成为反映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庭天
通过生态政治的渊源介绍和阶段划分,归纳了生态政治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联系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解决的迫切性,并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化。从"科学性、全面性、人文性、和谐性、公正性、民主性、有序性"等方面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特征。
关键词:
生态政治 和谐 社会公正 中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志平 周志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