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6)
- 2023(12816)
- 2022(10863)
- 2021(10340)
- 2020(8599)
- 2019(20012)
- 2018(19490)
- 2017(37980)
- 2016(20643)
- 2015(23435)
- 2014(23130)
- 2013(23337)
- 2012(22175)
- 2011(20139)
- 2010(20392)
- 2009(19206)
- 2008(19279)
- 2007(17594)
- 2006(15642)
- 2005(14042)
- 学科
- 济(92871)
- 经济(92786)
- 业(61528)
- 管理(53167)
- 农(48388)
- 企(38823)
- 企业(38823)
- 方法(38814)
- 数学(35275)
- 数学方法(34936)
- 农业(31683)
- 中国(27457)
- 财(22204)
- 业经(21539)
- 贸(20243)
- 贸易(20232)
- 易(19807)
- 制(19551)
- 地方(17664)
- 学(16664)
- 银(15422)
- 银行(15397)
- 策(15389)
- 行(14835)
- 融(13981)
- 金融(13978)
- 发(13608)
- 体(13216)
- 环境(13112)
- 及其(12490)
- 机构
- 学院(302422)
- 大学(300003)
- 济(138805)
- 经济(136269)
- 管理(115049)
- 研究(108843)
- 理学(98909)
- 理学院(97849)
- 管理学(96370)
- 管理学院(95805)
- 中国(86060)
- 农(66187)
- 科学(63286)
- 京(62680)
- 财(61514)
- 所(55625)
- 农业(50971)
- 中心(50771)
- 研究所(50310)
- 财经(48439)
- 业大(47306)
- 江(45848)
- 经(44256)
- 经济学(43485)
- 北京(39790)
- 经济学院(39401)
- 范(38973)
- 师范(38668)
- 院(37698)
- 财经大学(35481)
- 基金
- 项目(196180)
- 科学(155548)
- 研究(146233)
- 基金(144623)
- 家(125513)
- 国家(124428)
- 科学基金(105987)
- 社会(95588)
- 社会科(90424)
- 社会科学(90396)
- 基金项目(75413)
- 省(74656)
- 教育(65735)
- 自然(65623)
- 自然科(64094)
- 自然科学(64073)
- 自然科学基金(62997)
- 划(62951)
- 资助(59463)
- 编号(59289)
- 成果(48638)
- 部(45870)
- 重点(44035)
- 发(44002)
- 国家社会(40465)
- 课题(40463)
- 创(40329)
- 教育部(39155)
- 人文(37872)
- 创新(37848)
- 期刊
- 济(156859)
- 经济(156859)
- 研究(93069)
- 农(67846)
- 中国(60299)
- 学报(45922)
- 农业(45882)
- 财(45300)
- 科学(43821)
- 管理(37857)
- 大学(35575)
- 融(34713)
- 金融(34713)
- 学学(33743)
- 业经(29153)
- 教育(27837)
- 经济研究(24964)
- 技术(24250)
- 财经(24167)
- 业(22882)
- 问题(22043)
- 经(20909)
- 世界(18292)
- 贸(18121)
- 技术经济(15844)
- 版(15629)
- 国际(15542)
- 农村(15329)
- 村(15329)
- 经济问题(14726)
共检索到460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聚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历了一个持续的大分化过程。一方面,农业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很大。分化后依然极为庞大的农民数量,决定了财政直补模式不可能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又是很不彻底的,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从农民中分化出的阶层与母体并未彻底地割断和分离。这在产生一系列弊端的同时,亦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平稳推进留下一个意义重大的"缓冲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元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的职业分化如何进行是解决农民问题关键之一。不可否认,目前的农民的职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户籍制度是制约农民职业分化的最大瓶颈,农民的职业分化陷入了两难抉择。
关键词:
农民 职业分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万能 原新
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分化的机制和阶层分化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评析。中国农民尽管在职业、收入和消费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差异,但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还处于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从长期来看,中国农民的阶层分化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改变中国既有社会结构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制度变革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农民 阶层分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娟芝
农村社会结构调整、重构的变迁过程,是农民接受现代文明,实现自我改造和城市文明逐渐渗透到农村社会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生活内容丰富,农户经营活动兼业化趋向强烈,农民的经营分化在更加广泛的范围进行。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这种分化是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文明演进的过程,是中国农村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任其发展,过度分化则会孕育着未来的危机。因此, 应对过度分化采取调控的政策。
关键词:
农民分化 原因分析 调控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欣章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崔欣章《农业经济问题》开辟“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专栏,专门探讨中国农民问题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头号现实问题,确实抓住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益于中国农村改革。但对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却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文龙
近期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并不是孤立事件,这是长期的城市中心论、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社会阶层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阶层固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校车事件表明农村阶层分化与教育分化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已经形成,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发展环境持续恶化,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只有尽快废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纠正不公平的教育投资机制,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教育补助,我们才能确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进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缓解社会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良芝 谢海先
本文以已有研究揭示的农村居民信息劣势以及现有理论对这一劣势的解释局限为背景,试图通过对我国农民信息获取机会的跨历史时期(历时性)和跨领域考察,发展现有信息不平等理论。按照结构分析的思路,本文以相关历史研究成果、统计资料和政策文本为依据,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信息获取机会的变化及其与已知的结构性因素的关联,显示了已知结构性因素无法解释的变化和差异。研究发现,现有理论可以解释城乡在可比指标上的差距,但很难解释农村不同信息设施/服务/资源间的内部差异及时间序列上的变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需要把国家及其构建的权力关系和市场架构作为影响农民信息获取机会的核心因素。本研究根据这一发现并借鉴O'Conna...
关键词:
信息不平等 信息贫困 结构理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会英 周衍平 赵瑞莹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民职业分化的十大类型及其特点;剖析了农民职业分化的动力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民职业分化的战略构想与对策。
关键词:
农民职业分化,动因,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家骥
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陈家骥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又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二是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民工潮”,那它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中国特色。一、农民流动是农民分化的过程“民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申洪刚
农民具有最基本的复杂的人性——政治人性、经济人性和社会性。基于政治人性,农民群体会追逐最大的权力与安全保障。基于经济人性,农民群体会追逐最大的经济利益。基于社会性,农民群体会在衡量成本—收益—影响的前提下,追逐整体的生态发展。农民的政治人性、经济人性与社会性是并列发展的,生态性则是三者的进化与发展;而农民的政治人、经济人、生态人角色,即由此而诞生。考察当代中国农民三重角色的培养现状及其转换,可为农民群体顺利完成现代化转换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农民 角色 转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梦雅 钟建华
我国养老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选择适当的养老方式是解决我国农民养老难题的关键所在。实行"政府、家庭、个人、社会"新型农民养老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推进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以推行新型农民养老模式,开创农民养老新局面。
关键词:
农民养老 养老模式 养老城乡统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乡—城"迁移假定农民由乡村向城市迁移,这一假定遮蔽了实践中农民迁移方向的多元性,阶层分化是基本影响因素。以武陵山区龙马乡为例,田野调查发现公共品供给贫困,农民普遍要求迁移。然而实践中农民迁移路径受制于农户拥有的初始资本和可持续生计来源,不同阶层农民的迁移路径呈现层级性。农民迁移在目的地上表现为从城镇、中间集镇到中心村的地域层级,各迁移路径性质分别是非农化迁移、过渡性迁移和农村内部迁移,这种农民迁移实践可以归纳为"层级迁移"。层级迁移是农民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农民迁移基本规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何慧丽
农民的社会阶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态度也有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当前的农民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社会阶层:脱农阶层、亦工亦农阶层、在村兼业阶层、规模化经营大户阶层以及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其中在村兼业阶层和大户阶层农民既有可能是合作社发展中核心社员的主要来源,也有可能成为合作社里的边缘社员,而亦工亦农阶层和一般农业经营者阶层的农民则是合作社中普通社员的基本来源。只有深入理解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其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机制,才能更好地认识合作社发展的复杂现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戎杰 蒋建林 邢泷
文章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1的数据,运用probit模型,探究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基础下,农村土地租赁以及农民阶层的分化对于农民借贷渠道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租赁对非正规渠道借贷有正向显著作用,对正规渠道借贷无显著影响;收入分化对正规渠道借贷有正向显著作用,对非正规渠道借贷有负向显著作用;职业分化对正规渠道借贷有负向显著作用,对非正规渠道借贷无显著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