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2)
2023(12052)
2022(10409)
2021(10171)
2020(8250)
2019(19437)
2018(19064)
2017(36587)
2016(19633)
2015(22361)
2014(22094)
2013(21962)
2012(20074)
2011(18233)
2010(17807)
2009(16223)
2008(15584)
2007(13196)
2006(11446)
2005(10064)
作者
(55530)
(45892)
(45697)
(43463)
(29246)
(21882)
(20819)
(18198)
(17559)
(16151)
(15694)
(15522)
(14509)
(14347)
(14198)
(13982)
(13763)
(13507)
(13091)
(12959)
(11280)
(11278)
(10865)
(10316)
(10216)
(10160)
(10028)
(9954)
(9136)
(9075)
学科
(80634)
经济(80527)
管理(54080)
(50454)
(41645)
企业(41645)
方法(38515)
数学(33721)
数学方法(33396)
中国(23350)
(20466)
(17642)
业经(17271)
(17199)
贸易(17191)
(16881)
(16817)
地方(14195)
(13485)
农业(13468)
(13160)
理论(12763)
环境(12490)
技术(12083)
(11554)
银行(11522)
教育(11179)
(11044)
(10982)
金融(10980)
机构
大学(283118)
学院(277379)
(115703)
经济(113454)
管理(112863)
理学(98739)
理学院(97618)
管理学(96062)
研究(95875)
管理学院(95566)
中国(70879)
(60958)
科学(58331)
(49354)
(46977)
研究所(43359)
中心(42234)
财经(40859)
(40622)
业大(39789)
北京(39149)
(37957)
师范(37679)
(37543)
(36617)
经济学(35345)
(34838)
经济学院(31931)
农业(31836)
师范大学(31067)
基金
项目(195923)
科学(155232)
研究(144942)
基金(144745)
(125959)
国家(124949)
科学基金(107440)
社会(92746)
社会科(87833)
社会科学(87812)
基金项目(76666)
(72369)
自然(68971)
自然科(67395)
自然科学(67381)
自然科学基金(66186)
教育(66008)
(62417)
资助(59657)
编号(58176)
成果(47604)
(44595)
重点(43307)
(41237)
(40553)
课题(39494)
国家社会(38830)
教育部(38681)
创新(37812)
大学(37291)
期刊
(119932)
经济(119932)
研究(83348)
中国(49360)
学报(43103)
科学(40880)
管理(40220)
(36651)
(34382)
大学(32789)
教育(31719)
学学(30543)
农业(26523)
技术(22724)
(20621)
金融(20621)
经济研究(20218)
财经(19520)
业经(18012)
图书(16940)
(16675)
问题(15742)
理论(13982)
(13937)
科技(13510)
(13480)
技术经济(13342)
世界(12926)
实践(12669)
(12669)
共检索到39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晓燕  
中国的儿童福利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与实践紧密关联、由多学科参与的研究领域。作为历史性社会行动领域的儿童福利包含制度实践、政策行动、观念文化三个维度,主要关注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历史变迁、当代建构和制度环境中的儿童福利实践,由发达国家的社会背景、政策经验和国际社会政策学术脉络、中国国内社会现实和政策语境共同塑造的儿童照顾、儿童保护、儿童贫困三个主要方向的学术议题,以及儿童福利的制度构建和服务落地相关的价值理念、文化观念。研究者需要对该领域的学术活动同国际和本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及相关政策语境之间的联系具备自反性的认识,在此种学术自反性的基础上积极与更广泛的社会现实和学术脉络进行对话,推动跨学科合作研究并推进基础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彬  
干部个体化是在吸收和借鉴西方个体化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命题,既是一种用以描述改革开放前后干部思想政治与行为的理论构建,也是一种已经现实地反映和影响着广大干部思想政治与行为的变迁过程。干部个体化无时无刻不在重塑政治与社会关系,有可能会在干部的内心主观世界形成一场重构运动并反过来撼动和迫使我们党的的组织、制度、意识形态等传统规范和客观世界朝着某种新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种考虑,文章把干部视为"社会生活规范的人"、"干部制度规定的人"和"自我个体约束的人"的综合性个体,充分研究干部个体化的社会性、制度性和个体性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重政治逻辑,并对干部个体化的未来价值进行研判与定位,以期能够改变就干部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书彦  谭晶荣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形态,也是最早开展跨境投资的领域。从历史渊源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农业境外园区就遍布全球,成为当时农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农业境外园区趋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在全球粮价危机、"海外囤田"不断冲击全球农业治理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农业境外园区建设,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梳理农业境外园区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国际治理、国际投资和政治地理学等理论视角,系统阐述中国推进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剖析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与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了良性互动、"有为政府"不断提供制度供给、形成了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尺度协调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宇露  江华  
本文梳理了西方学者在企业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成果,把相关研究分为三大部分,即企业环境行为的构成维度研究、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并对各部分研究的理论脉络及其演进逻辑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指出现有企业环境行为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二子  
为了让创新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的研发活动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确立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目标。文章基于已有关于企业研发的理论与经验成果,以企业研发投资的决定机制、异质性企业研发行为的优化选择、企业研发决策的动态演变、其他与企业研发相互影响的生产与经营决策以及企业研发行为的发展路径等为切入点,梳理形成进一步分析影响异质性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决策的一般性研究脉络,其中凝练的具体问题可对未来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文章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探寻中国情境下微观企业研发行为的演进逻辑方向,可以识别影响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各种因素,这有助于实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目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蔡真  崔玉  
2018年8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宣布取消中资银行和资管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约束。这是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开放的标志。外资银行在产品营销、风险管理、创新业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体现客户价值的零售业务方面,根据BCG全球银行业数据显示,美欧和日韩等成熟市场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普遍在40%以上,个别市场如德国和法国占比接近6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小平  刘春年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0—2017年间我国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的演进历程进行回溯,着重考察不同时期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状况。构建反竞争情报能力分析框架,以58份有关"反竞争情报"主题的相关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CM6和NVivo软件,通过关键词筛选和文本编码对论文样本进行规范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7年,我国企业反竞争情报能力的发展脉络主要表现在国家政策与法律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情报教育愈加重视、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和企业人才需求增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提升反竞争情报能力的有效策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戒骄  
竞争中性在学理上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与古典经济学反对保护特殊利益、新古典经济学把市场看作不受干涉和价值中立的自然力量、凯恩斯主义主张实施积极和有限政府干预政策等理论有着悠久深厚的渊源。竞争中性主张约束那些造成市场主体竞争优势差异的政府措施,非歧视性地对待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及要求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行政行为透明度等规定,体现了各类市场经济体制共同的价值理念,也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和原则之一。面对世界经济百年不遇之复杂变局,响应和接受竞争中性既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新变化,也是中国自身推进改革开放和增强中国经济体制活力的客观要求。本文立足于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建设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了中国经济体制与竞争中性的兼容性,挖掘和梳理了经济学理论中有关竞争中性的论述,提出了以政府增进市场与促进公平竞争、统一市场建设与制度型开放、规制改革与产业政策转型为关键点的竞争中性的制度范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成  陈烈  
文章梳理了全球化时代区域"产业空间"的崛起与国家政策变革及治理回应之间的关联,并指出区域与城市在快速变动的全球形势下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源泉在于,能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制度约束条件做出迅速的"在地制度调整"(local institutional fix)。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转型时期"真实的经济"在时空上的运行轨迹,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与空间生产的层级镶嵌特征,剖析了在"大规模制度变迁"情境下的区域空间生产逻辑,认为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区域发展与其衍生的系列空间问题应关注于更广泛的"制度转型脉络"与"区域角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琳  马艳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做出的重要战略判断。那么,这一重要战略判断是建立在何种思想演进基础之上的呢?这一演进又遵循怎样的转换逻辑呢?文章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时间框架,系统梳理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的探索脉络,并深入考察了这一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1)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始终得到关注,并经历了方法论内涵(1921-1949年)、生产关系内涵(1949-1978年)、生产力内涵(1978-2012年)和生产方式内涵(2012年-)四个焦点转换和思想发展阶段;(2)这一思想演进过程遵循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马克思主义逻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逻辑,以及"意识形态具有强自觉性和高适应性"的中国特殊逻辑。因此,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不仅受到物质生产层面客观规律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质量思想持续探索的继承与突破,更受到新时代人民利益目标导向以及意识形态自觉变革的关键推动作用,这些均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内涵。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荣材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历史进程的逻辑起点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各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逻辑起点,形成了一系列回应和解答时代问题的经济思想或政治经济学。这些理论成果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过渡时期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在破解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的经济思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