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2)
- 2023(9884)
- 2022(8512)
- 2021(8069)
- 2020(7090)
- 2019(16858)
- 2018(16292)
- 2017(31565)
- 2016(17068)
- 2015(19508)
- 2014(19319)
- 2013(19558)
- 2012(18566)
- 2011(17066)
- 2010(17202)
- 2009(16017)
- 2008(16080)
- 2007(14387)
- 2006(12507)
- 2005(11578)
- 学科
- 济(78263)
- 经济(78197)
- 管理(42802)
- 业(41688)
- 方法(35950)
- 企(32824)
- 企业(32824)
- 数学(32082)
- 数学方法(31810)
- 中国(22855)
- 农(20003)
- 财(18652)
- 学(17264)
- 贸(16769)
- 贸易(16758)
- 易(16355)
- 制(15035)
- 业经(13963)
- 地方(13497)
- 农业(12707)
- 银(11994)
- 银行(11951)
- 融(11712)
- 金融(11710)
- 行(11503)
- 和(11071)
- 务(10726)
- 财务(10702)
- 财务管理(10675)
- 体(10561)
- 机构
- 大学(255788)
- 学院(249914)
- 济(112595)
- 经济(110599)
- 研究(95496)
- 管理(90896)
- 理学(77997)
- 理学院(76992)
- 管理学(75666)
- 管理学院(75174)
- 中国(73033)
- 科学(57109)
- 京(55861)
- 财(50487)
- 所(49915)
- 研究所(45504)
- 农(44955)
- 中心(41984)
- 财经(40337)
- 江(36916)
- 经济学(36885)
- 经(36826)
- 业大(36690)
- 北京(36133)
- 农业(35504)
- 范(33913)
- 院(33891)
- 师范(33588)
- 经济学院(33305)
- 财经大学(30012)
- 基金
- 项目(163760)
- 科学(128788)
- 基金(121281)
- 研究(117664)
- 家(107307)
- 国家(106518)
- 科学基金(89148)
- 社会(76120)
- 社会科(72167)
- 社会科学(72143)
- 基金项目(63201)
- 省(59836)
- 自然(56768)
- 自然科(55459)
- 自然科学(55440)
- 自然科学基金(54507)
- 教育(54352)
- 划(52477)
- 资助(50931)
- 编号(45836)
- 部(38650)
- 成果(38617)
- 重点(38181)
- 发(35672)
- 创(33005)
- 教育部(32873)
- 国家社会(32754)
- 中国(32601)
- 课题(32069)
- 科研(31790)
- 期刊
- 济(121309)
- 经济(121309)
- 研究(78103)
- 中国(50186)
- 学报(43078)
- 农(39991)
- 财(39129)
- 科学(39070)
- 管理(32611)
- 大学(31978)
- 学学(29888)
- 农业(26758)
- 教育(25810)
- 融(22900)
- 金融(22900)
- 经济研究(21284)
- 财经(21053)
- 技术(20089)
- 经(18332)
- 业经(16850)
- 问题(16850)
- 贸(16335)
- 业(15926)
- 世界(14349)
- 国际(14315)
- 技术经济(13052)
- 统计(12497)
- 版(12300)
- 资源(11557)
- 理论(11081)
共检索到380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权
"就事论事"的政治信任指的是公众在某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对于政府(系统)的信任态度,其形成与变化遵循一套与"泛泛而论"的政治信任不尽相同的因果逻辑。作为一种以中央高层领导的人格信任为基准的制度信任,它的形成与变化随事件发展同步发生,分别与公众根据过往记忆的判断与对政府立场的理性计算,以及公众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政府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洪彬
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为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奠定根基。公共图书馆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其特殊的运作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推进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依旧还存在许多困境,在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完善治理机制,积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公共图书馆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本文着重对20世纪40~90年代所有制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背景下农民的婚姻家庭变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按照本研究,土改以后婚姻年龄由民间确立变为政府硬性约束,在集体组织网络之中,早婚行为被有效地抑制;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使传统家长权力失去发挥的基础,核心家庭由私有制时代的简单多数变为绝对多数;集体经济尽管没有消除贫困,但却将饥荒降低到历史上的最低程度,农民家庭人口的生存能力得以提高,人口的迅速增长与这种制度环境有密切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力
空间生产理论通过将空间对象化以及揭示空间的多重属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发展出一个解释当代中国空间的"结构化"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的空间生产解释为"中央政府(权力结构)—地方政府—工具性空间(革命性空间)"三元辩证的结构化的过程。一般资本通过这一"空间结构化"的过程作用于既有的空间上,它叠加、修改着既有的空间,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空间演进的一般过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春花 马明峰
与以往信任研究的个别的学科视角不同,本文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了施信方、受信方、双方的关系,以及信任所针对的事件几个方面对信任形成的影响,并认为众多的可信度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可预测性、可接受性与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提出一个整体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组织环境对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刻画了组织内人际信任的特点.为进一步的组织内信任研究提供了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立场
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意见指出,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一石激起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华
文章提出了一个文化影响财务管理的初步分析框架。文化通过影响财务管理使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三个方面来影响财务管理。中国文化造成了财务管理的尴尬地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强制供给;等级意识、面子、人情、关系对财务管理人员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为接受上级任务、忽视同级需要、失去自身立场、违反制度规定和执行标准灵活。文化对当前的财务管理问题有重要影响:核算质量不高、监督不力;与业务组织孤立;不能满足领导的期望;面临被替代的危险。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财务管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伟光
本文从中国国有银行的效率问题入手,将效率问题置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二维空间中讨论,发现中国国有银行的低效率问题不是由银行市场结构集中所造成的,而是单一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不健全的治理结构下国家所有制垄断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效率、金融系统的结构和金融稳定性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和考虑,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合理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黛
信任程度与信任半径呈反向变化,而与交易频率呈正向变化。基于业主私人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和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其信任程度都较高,但前者是在既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信任半径较短,后者是由于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交易频率较高而产生的,信任半径较长;同行企业之间由于产业链的关系交易频率较高且有行规约束因而信任程度较高,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则因交易频率较低且无行规约束从而信任程度较低;集群企业既属于同行企业,又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更具有地缘和人缘优势,所以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间信任程度更高,其信任的成因也更多样化,但集群企业基于本地产业链和地缘人缘关系而形成的信任半径较短,要拓展集群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延长信任半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吴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发展理念"。城镇化的"新发展"也应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创新,但要素、体制、各类利益主体的生产关系构成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模型化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后备军和土地后备军分别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农村土地产权性质变更带来的生产关系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土地后备军对产业后备军替代的可持续性。文章指出,需要把这些发展的力量和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成本代价更低、发展模式更多元、利益关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吴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发展理念”。城镇化的“新发展”也应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创新,但要素、体制、各类利益主体的生产关系构成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模型化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后备军和土地后备军分别主导的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并着重探讨了农村土地产权性质变更带来的生产关系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以及土地后备军对产业后备军替代的可持续性。文章指出,需要把这些发展的力量和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城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找到一条成本代价更低、发展模式更多元、利益关切更倾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城镇化道路,让城镇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汪立鑫
意识形态是对人类有关事务的应然和必然的论证;意识形态能给接受者带来效用的增加,包括信息成本的节约、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但意识形态要求接受者偏离狭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基准,个体则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来决定对意识形态的接受及接受程度;意识形态一旦为人们所接受,将通过多种机制来实现其克服个体“搭便车”问题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搭便车 节约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到预算过程的公民参与,但关于参与有效性这一重大主题似乎淡出了研究的视野。本文从形式完备性、实践深度和最终效果三个维度构建参与有效性初步分析框架,并在三个维度下鉴别出影响参与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预算过程 公民参与 有效性 三维框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浩
对于地区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传统经济理论主要从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层次去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中寻找国富国穷和地区兴衰的根源。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它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绩效。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条件趋同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在理论上连接文化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19世纪和20世纪末儒家文化地区与新教文化地区的经济绩效比较,为文化及其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广振 张宇燕
利益集团与“贾谊定理”: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孙广振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引言长治久安可以说是所有治国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在一个封闭系统或国度内,与在一个开放系统中,长治久安的内容和实现它的条件有所不同。在开放系统中,亦即在一个国家林立的世界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