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5)
2023(2491)
2022(2169)
2021(2047)
2020(1771)
2019(4097)
2018(4016)
2017(7959)
2016(4309)
2015(4877)
2014(5154)
2013(5196)
2012(4914)
2011(4525)
2010(4465)
2009(4236)
2008(4280)
2007(3780)
2006(3525)
2005(3517)
作者
(12120)
(10005)
(9784)
(9644)
(6545)
(4854)
(4742)
(4024)
(3752)
(3618)
(3497)
(3486)
(3321)
(3302)
(3302)
(3214)
(3095)
(3052)
(2870)
(2661)
(2564)
(2553)
(2410)
(2365)
(2242)
(2234)
(2223)
(2160)
(2043)
(2032)
学科
(14520)
(14451)
经济(14430)
银行(14375)
(13184)
(11204)
业务(8846)
管理(8648)
(8312)
制度(8308)
(7747)
金融(7747)
银行制(7741)
(7246)
方法(5938)
(5932)
企业(5932)
数学(5409)
数学方法(5353)
中国(4549)
地方(3912)
(3748)
(3137)
(3092)
业经(3014)
体制(2851)
(2820)
贸易(2811)
(2733)
(2625)
机构
大学(58413)
学院(55255)
中国(24368)
(23121)
经济(22551)
研究(21768)
管理(18618)
(17123)
银行(16400)
(15147)
理学(14520)
理学院(14269)
管理学(14118)
管理学院(13988)
(13442)
(12594)
科学(11645)
(11466)
中心(10801)
研究所(10119)
(10018)
(9785)
财经(9461)
(9166)
金融(9030)
北京(8928)
(8629)
(8394)
(8232)
师范(8158)
基金
项目(32240)
科学(24661)
研究(24293)
基金(23130)
(19817)
国家(19663)
科学基金(16202)
社会(15098)
社会科(14387)
社会科学(14384)
基金项目(11650)
教育(11432)
(11278)
(10424)
资助(9994)
自然(9785)
编号(9626)
自然科(9541)
自然科学(9538)
自然科学基金(9372)
成果(8969)
(7739)
重点(7443)
课题(7124)
(6819)
教育部(6800)
(6749)
(6490)
大学(6279)
国家社会(6262)
期刊
(26170)
经济(26170)
研究(23367)
(23316)
金融(23316)
中国(14450)
(9692)
(9007)
教育(8063)
学报(7942)
管理(7608)
科学(7207)
大学(6191)
学学(5543)
财经(5241)
国际(5079)
农业(4519)
(4406)
经济研究(3963)
技术(3953)
理论(3938)
(3766)
农村(3686)
(3686)
实践(3638)
(3638)
(3526)
论坛(3526)
世界(3491)
问题(3330)
共检索到10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铭超  
资金总量约在2万亿至3万亿美元的主权基金对美国银行业具有巨大吸引力。尽管出现一些松动的迹象,美国对主权基金投资银行业的法律监管依旧严格。中国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中国的主权基金在投资美国银行业时享受合情、合法、合理的待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谢哲军  周冬飞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十大法律问题谢哲军,周冬飞一、关于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对此,《民法通则》作了三项规定:其一、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从知道到应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健明  
美国银行业安全的法律规制经历了近百年的演进,形成了以紧跟金融创新发展步伐的渐进性,维护国家金融主权的保护性,寻求体制内各种法律制度互补的平衡性为特征的开放式保护主义法律规制体系。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在金融开放,实现金融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应以公益性、安全性、程序性等诉求为依据,以法律法规的定向约束为手段,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宗旨,以对国外竞争者设置制度化的市场障碍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稳健经营为目的,对我国银行业安全法律规制进行完善,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菁   刘波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活动,与金融制度密切相关。美国银行业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活动正影响着美国金融体系的性质和复杂性。目前,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有必要研究证券化对金融体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便我国在金融改革中借鉴这种做法。本文的分析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提高资金的流通速度和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特别表现在住宅和消费部门;证券化还提供新型的证券,吸引更多的新投资者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菁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活动,与金融制度密切相关。美国银行业大规模的资产证券化活动正影响着美国金融体系的性质和复杂性。目前,资产证券化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分析证券化对金融体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便我国在金融改革中借鉴这种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英航  
英国银行业的变革动向英航在英国,银行业正进行着变革。尤其是传统的银行业务,由于人们与银行的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银行提供服务的方法也相应有所改变。目前,各家银行都在为进人二十一世纪而做准备。自1990年以来,英国的银行业已减员达100000人,在向下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纽行文  
当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大刮银行合并风时,台湾却有大量新银行诞生。最近当局批准了15家私人银行开业。台湾银行业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此之前,台湾的银行全部为官方所有,限制极为严格。整个银行体系效益很差,经济也主要以现金为基础。信用卡只较多地在年轻人中流行。其他信用工具很少,而且过时。私人部门债务是全世界最低的地区之一,储蓄率高达国内生产总值(CDP)的29%。台湾虽有很广泛的自动存取款机网络,但使用率很低。80年代末台湾兴起股票热,股价暴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贺小勇  
尽管世界各国对银行业开放的原则不尽相同,但是WTO要求各国银行业要逐步开放。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开放要向国民待遇原则过渡。21世纪中国银行业开放具有被动性、制度性、外力推动型等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越是开放竞争的产业发展越好,因此,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应有足够的信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在5年过渡期内全面提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郑鲁英  
自 2 0 0 0年开始 ,我国加快了银行业上市的进程 ,这不仅给我国传统的银行业带来生机 ,而且对我国银行业现有法律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金融法律为适应银行业上市和世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 ,必然要进行全方面的变革 ,包括对银行监管的重构、对现代银行运作的进一步规范、对银行业市场化的引导和鼓励 ,以及保障作用的加强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皖娜  
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业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法律风险。当电子银行业务已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一部分,自助签约似乎也被赋予了理所当然的法律意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我国现行法律的框架下,自助签约并非当然有效。本文试从界定自助签约法律性质之基础上,探讨其法律效力及提出解决由此带来之法律风险的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广飞  
并购重组是银行业扩大资产规模、拓展经营领域、提升竞争能力、谋求迅速发展的主要路径。通过并购重组建立具有超强竞争力的金融超市或银企集团是世界潮流。我国目前还没有规制银行并购行为的商业银行并购法,现存的《民法通则》《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银行业并购有一定涉及和调整。总体说来,我国法律对银行并购问题的规范过于简单、有关规则残缺不齐、并购规则在监管有效性和合理性方面的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丽娟  
香港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是较全面、较系统,香港银行业条例经历了几次大的修订和多次小的修改。“香港银行业的监管机构及其法律依据”一文有所介绍,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香港银行业是很有益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宝明  
本文主要是研究银行业法律体系为维护金融安全进一步完善的对策。我国目前已经逐步建立起银行法律框架,面对与国际法律体系的接轨和当前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需要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并及时修订出台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本文对此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耿丹丹  
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带来了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和个人财富的集中,这为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中外资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为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同时,中外资商业银行也必须关注新兴业务带来的法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本文在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特点、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法律法规应明确界定私人银行机构的业务范围以及私人银行机构与客户的关系,完善外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私人银行机构也要关注反洗钱方面的监管规定,确保依法合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