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3)
2023(5982)
2022(4365)
2021(4056)
2020(3025)
2019(6897)
2018(7087)
2017(11819)
2016(7751)
2015(8984)
2014(9363)
2013(8077)
2012(7186)
2011(6605)
2010(6822)
2009(5920)
2008(5789)
2007(5439)
2006(5070)
2005(4922)
作者
(19451)
(15885)
(15821)
(15398)
(10066)
(7474)
(7444)
(6361)
(6102)
(5802)
(5342)
(5309)
(5195)
(5123)
(5063)
(4885)
(4872)
(4727)
(4709)
(4595)
(4250)
(3973)
(3920)
(3736)
(3675)
(3611)
(3596)
(3494)
(3210)
(3178)
学科
(23235)
经济(23214)
教育(19011)
中国(15878)
管理(13238)
(12680)
(8937)
企业(8937)
(8630)
理论(7970)
(7660)
发展(7095)
(6973)
业经(6878)
(6662)
教学(6635)
方法(5725)
农业(5721)
地方(5717)
(4509)
研究(4481)
技术(4425)
(4408)
数学(4342)
数学方法(4245)
产业(4164)
(3944)
贸易(3940)
(3813)
(3774)
机构
大学(100408)
学院(96170)
研究(41066)
(33184)
经济(32222)
教育(28122)
管理(27659)
(24565)
师范(24457)
中国(24239)
(24071)
科学(23078)
理学(23017)
理学院(22614)
管理学(22000)
管理学院(21787)
(20710)
师范大学(20230)
研究所(18749)
中心(16834)
(16798)
北京(16335)
(14884)
(14822)
技术(14780)
(14364)
职业(14011)
(12962)
业大(11844)
研究院(11605)
基金
项目(58640)
研究(51581)
科学(47625)
基金(38391)
(32565)
国家(32139)
教育(31820)
社会(30318)
社会科(28331)
社会科学(28325)
科学基金(26559)
(24310)
编号(24034)
成果(22860)
(22338)
课题(20378)
基金项目(19030)
(17364)
重点(15143)
规划(14909)
(14740)
资助(14522)
(14402)
自然(14257)
(14077)
项目编号(14072)
自然科(13925)
自然科学(13922)
自然科学基金(13670)
教育部(12955)
期刊
教育(48214)
研究(41951)
(40340)
经济(40340)
中国(31522)
(14367)
学报(12980)
技术(12324)
科学(12002)
职业(11914)
大学(11405)
管理(11097)
(10659)
农业(10040)
学学(8689)
技术教育(7793)
职业技术(7793)
职业技术教育(7793)
(7669)
金融(7669)
(6918)
论坛(6918)
经济研究(6610)
业经(6322)
(5934)
(5868)
高等(5850)
财经(5636)
图书(5541)
问题(5352)
共检索到165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宋秋蓉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是美国高等教育独占世界鳌头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对高等教育发展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迫使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内部改革 ,主动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促使学校决策层树立“名牌意识”、“特色意识” ,创办高水平大学和有特色的大学 ,提升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从更从长远的意义上说 ,这一趋势将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整个教育文化的变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英杰  
在世纪之交,总结高等教育在20世纪所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高等教育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20世纪的高等教育伴随着迅速的工业化,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以及深刻的社会变革,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首先,发达国家完成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变,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晓东  王绽蕊  
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IEP)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世界范围内致力于推行教育规划,为全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大量教育规划人员。通过培训,IEP制定的教育规划目标、原则、方法、手段、程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几乎成为标准的作法。从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三十多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俞其锐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冷战后的调整时期,经济结构、经济关系、经济政策无不要适应冷战后时期的特点而不得不作出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对21世纪世界经济将起积极作用。从较长远观点看,冷战结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内向化”明显,经济以科技“当家”呈主要发展趋势 (一)在国际竞争加剧的现在,来自各国内部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各国无一例外地都在从事内部的调整,普遍把关心焦点移向国内,重视整治、振兴国内经济,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趋势刘文超同志在1996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撰文提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十大趋势。概括起来,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除了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巧根  
当今世界会计报表发展的十大趋势冯巧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会计只有与这一复杂的环境相适应才能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集中体现了会计的各项内容及会计工作的各方面要求,会计报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善庆  
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公立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一半以上还是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性投入,然而我国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中政府财政性拨款的主渠道地位却已经丧失。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经验的基础上,从依法实现财政主渠道、制定学费收费机制、产学研相结合、鼓励社会捐赠和开征高等教育消费税等五个方面提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筹措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徐雪英  
苏联高等教育经费模式被学者普遍认为是纯粹的由国家包办的官僚控制模式的典型代表。苏联解体以后的二十年来,由于经费的急剧短缺,俄罗斯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经费多元化改革。联邦政府的市场方式拨款、地方政府加大的成本分担、学生学费的缴纳、高等学校的企业性活动以及国内外社会的捐赠资助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的多种来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本文对教育私营化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分析了当今教育私营化的九大特征:普遍性、同期性、多样性、企业直接参与、营利性、政府支持、法律保障、理论开路、宗教影响减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良焜  
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和全国教育经费来源一样,正在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结构。1990年、1991年和1992年中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经费收入总量分别为102亿、114亿、139亿(人民币元),其来源构成见表1。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南南  汪涛  
柬埔寨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支出、社会团体和宗教人士捐助、政治家的捐赠、学校自筹资金以及国际援助等。目前,柬埔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以政府教育投入为主的多渠道集资格局逐步形成,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开支逐年增加。但是,柬埔寨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不足,政府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经费的充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秀晨   周永生  
由于苏联的解体,原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格局,变成了多极世界格局。从世界经济格局角度,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六”格局。具体表现如下: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美国无论在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世界军事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都显示是一流的超级大国。两种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国家只剩5个,但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它是“一球两制”中的一制。尽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一球两制”中居中心地位,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表着新生制度、人类光明的未来。三大集团: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欧共体现有12国,正向欧盟过渡,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是最大一个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印言蹊  
"中国责任论"是伴随中国快速崛起后国际社会的某种期待表述,其主要内涵为:第一,中国未能尽到自己的国际责任;第二,中国所应担负的责任应与其实力相适应;第三,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是搭了西方国家的便车,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其中既有合理的诉求也隐含着不善动机,应理性理解并区别对待。对此,我们必须做到:首先,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应该与自身的能力相适应,不能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其次,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应该与国家战略相适应,不能以损害国家战略为代价承担国际责任。第三,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应与中国享有的国际权力相适应。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大包大揽,要在国家利益与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