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7)
2023(7982)
2022(6596)
2021(6143)
2020(5046)
2019(11141)
2018(10698)
2017(19283)
2016(11069)
2015(12324)
2014(11948)
2013(11144)
2012(10221)
2011(9335)
2010(9142)
2009(8230)
2008(8013)
2007(7074)
2006(6259)
2005(5510)
作者
(33911)
(28262)
(28167)
(26441)
(18032)
(13736)
(12661)
(11229)
(10934)
(9866)
(9697)
(9468)
(9231)
(9014)
(8837)
(8787)
(8593)
(8531)
(8187)
(8128)
(7391)
(6861)
(6775)
(6551)
(6422)
(6392)
(6194)
(6126)
(5848)
(5829)
学科
(36900)
经济(36843)
管理(29994)
(27442)
(21920)
企业(21920)
方法(17526)
数学(15367)
数学方法(15161)
中国(11985)
(10644)
(10590)
(10340)
(8606)
贸易(8604)
业经(8599)
教育(8570)
(8379)
农业(7394)
理论(7360)
技术(6962)
(6746)
(6260)
财务(6257)
财务管理(6241)
环境(6166)
企业财务(5975)
地方(5771)
(5652)
银行(5609)
机构
大学(158704)
学院(150913)
(56667)
研究(55717)
经济(55508)
管理(53811)
理学(47720)
理学院(47043)
管理学(45787)
管理学院(45550)
中国(38464)
科学(37973)
(35736)
(34041)
业大(29647)
(29414)
农业(28879)
研究所(27369)
(24422)
中心(24165)
(22687)
(22058)
师范(21651)
北京(21337)
(20361)
财经(19970)
农业大学(19623)
(18427)
师范大学(17688)
(17350)
基金
项目(109355)
科学(85769)
基金(79733)
(73320)
研究(72998)
国家(72662)
科学基金(60871)
社会(46564)
社会科(43988)
社会科学(43975)
(43020)
基金项目(42450)
自然(42402)
自然科(41480)
自然科学(41462)
自然科学基金(40768)
(38002)
教育(35949)
资助(31771)
编号(27451)
重点(25363)
(23998)
(23613)
计划(22674)
(22614)
大学(22194)
成果(22011)
科研(21991)
创新(21796)
课题(20611)
期刊
(56601)
经济(56601)
研究(45416)
学报(35429)
中国(34542)
(30910)
科学(28815)
教育(27170)
大学(26923)
学学(24191)
农业(21148)
管理(18992)
(17971)
(11688)
(10764)
金融(10764)
技术(10543)
经济研究(10425)
业大(10335)
财经(10005)
业经(9458)
(9195)
农业大学(8806)
科技(8648)
(8607)
问题(7485)
图书(7395)
商业(6855)
林业(6610)
(6467)
共检索到22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程诗婷  方杰  王兴华  
本研究以自杀人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生命意义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五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当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同时处于高水平时,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程度最严重;(2)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负向预测生命意义,生命意义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生命意义中介了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调查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乐观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61.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2)乐观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乐观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更应该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入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亚楠  张舒  刘璐怡  刘慧瀛  
目的:考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归属感与感恩及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感恩、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归属感及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感恩、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归属感以及生命意义感两两显著正相关;感恩不但能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还通过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和归属感间接预测个体的生命意义感;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和归属感在感恩与生命意义感间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结论:加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培养,不仅要从社会支持入手,培养其归属感,也要重视感恩教育。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必华  
基于35所本科院校5855名大三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生师互动影响大学生学习结果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师互动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习结果,学业挑战性和学校归属感在生师互动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积极的生师互动以高水平的学业挑战性与学校归属感为主要特征。为此,高校可通过建构全方位生师互动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性,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因应"弱势群体"学生的互动需求等措施提升生师互动的水平,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维  史秋衡  
探索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专业准备的程度。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习投入量表以及专业承诺量表对31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否考虑专业承诺,学校归属感对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均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正向的;在学校归属感影响师范专业大学生学习投入的过程中,专业承诺能够充当部分中介作用。针对此,学校应重视帮助师范专业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的价值,在课程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和发挥空间,构建短期与长期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些管理措施来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以及专业承诺水平,进而提升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海云  强冬梅  咸大伟  
文章通过对641名高校学生进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在不同学历、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失恋过、有无性经历、不同压力情况、有无安全感、是否目睹或亲身经历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目前为止是否有过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与自杀态度、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达到差异水平。由此提出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和关注特定阶段和特殊群体的学生四个方面着手,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率,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有波  杨鹏  
文章共发放问卷450份,探讨了社会排斥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感知和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并研究社会距离在社会排斥与社区归属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排斥消极影响社会距离和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积极影响社区归属感;社会距离在社会排斥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范志光  
为探讨正念特质、反刍思维、社会支持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反刍思维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28名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2)反刍思维在正念特质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在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正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表明,正念特质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过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保瑞  方建东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探索可协商命运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可协商命运观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7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发现:(1)元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国家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的得分上无显著差异;(2)可协商命运观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可协商命运观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3)分层回归分析、Bootstrap分析和Soble检验均显示,自我效能感在可协商命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可协商命运观既可以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考察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感恩问卷和生命意义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体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留守经历对感恩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在有留守经历群体中,感恩可以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对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而在无留守经历群体中则不能。结论: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调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俊俏  赵必华  
目的:探讨4~9年级学生学校归属感在教师支持和遭受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校园欺凌问卷、教师支持问卷和学校归属感问卷对2364名4~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生遭受校园欺凌与教师支持、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教师支持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正相关;(2)学校归属感在教师支持对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教师支持通过增加学校归属感使学生较少遭受校园欺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磊  徐法艳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继续和补充。夜大学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形式之一,针对夜大学教学管理难以及学生对母校的疏远感、陌生感,笔者结合多年的成教管理经验和夜大学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夜大学生的归属感及其培养,旨在提高夜大学的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晓州  彭婷  罗杰  洪鈆  
为了考察农村初中生感恩、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和学校归属感的关系,采用感恩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学校归属感量表对923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感恩、学校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各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感恩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农村初中生的学校归属感,还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间接地预测农村初中生的学校归属感;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在农村初中生感恩与学校归属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感恩对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能够为提升农村初中生学校归属感水平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林艳  
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资料,对资料进行登录、编码,采用类属分析方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归类,发现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有一定的相似性,被学生们提到较多的生命意义来源有:社会关注、亲情、目标追求、成就、友情、自主性、满意充实和兴趣休闲。最后通过卡方检验对三个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进行对比,探索三个群体在各生命意义来源上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