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6)
- 2023(6310)
- 2022(5273)
- 2021(5078)
- 2020(4309)
- 2019(9640)
- 2018(9504)
- 2017(18297)
- 2016(10210)
- 2015(11485)
- 2014(11382)
- 2013(11460)
- 2012(10689)
- 2011(9759)
- 2010(9924)
- 2009(9368)
- 2008(9433)
- 2007(8506)
- 2006(7657)
- 2005(6866)
- 学科
- 济(36776)
- 经济(36607)
- 管理(27500)
- 业(26913)
- 企(21638)
- 企业(21638)
- 方法(17386)
- 中国(13618)
- 数学(13492)
- 数学方法(13322)
- 财(12749)
- 险(11257)
- 保险(11166)
- 制(10345)
- 农(10147)
- 学(9612)
- 银(9353)
- 银行(9319)
- 业经(9212)
- 和(8950)
- 行(8870)
- 理论(8521)
- 融(8409)
- 金融(8408)
- 务(6952)
- 财务(6930)
- 财务管理(6904)
- 企业财务(6645)
- 农业(6576)
- 策(6095)
- 机构
- 大学(147021)
- 学院(142969)
- 济(56693)
- 经济(55376)
- 研究(54126)
- 管理(52134)
- 中国(46195)
- 理学(43465)
- 理学院(42946)
- 管理学(42087)
- 管理学院(41830)
- 科学(34623)
- 京(32655)
- 财(31335)
- 所(29178)
- 农(28699)
- 研究所(26439)
- 中心(24928)
- 财经(23772)
- 农业(22884)
- 江(22609)
- 业大(22093)
- 经(21774)
- 北京(21297)
- 院(19428)
- 范(18569)
- 师范(18291)
- 财经大学(18111)
- 经济学(17834)
- 州(17613)
- 基金
- 项目(94742)
- 科学(73562)
- 基金(69962)
- 研究(65706)
- 家(63111)
- 国家(62583)
- 科学基金(51989)
- 社会(42787)
- 社会科(39220)
- 社会科学(39201)
- 基金项目(35967)
- 自然(35010)
- 省(34891)
- 自然科(34046)
- 自然科学(34027)
- 自然科学基金(33464)
- 划(31048)
- 资助(30099)
- 教育(29652)
- 编号(25478)
- 成果(22163)
- 重点(21816)
- 部(21769)
- 发(19454)
- 创(18784)
- 科研(18758)
- 计划(18250)
- 教育部(18240)
- 课题(17727)
- 创新(17660)
共检索到23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卓祺
强迫储蓄、社会保险和资源再分配──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三十八年经验的启示[香港]王卓祺(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社会目标:据中央公积金管理局的资料,在养老保障方面,政府希望透过该计划而鼓吹以下几种社会价值:(1)自助;(2)良好的工作信念;(3)储蓄和节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龙玉其 刘巧红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自建立以来,不断完善各项功能,对全体国民一视同仁,建立了灵活的缴费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存款额度,增加公积金储蓄的投资。中央公积金的会员人数、总缴费额、提取额和公积金余额不断增加。中央公积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较高的公积金缴费率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保值增值难。影响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托管式民主"和"威权政治"、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多元的民族与社会。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及其改革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重要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央公积金 改革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暨慧峰
中央公积金制度作为新加坡的一个独特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稳健性以及调控功能等多个优点,特别是其很多政策措施与行为经济学倡导的行为生命周期、心理账户以及预期理论等不谋而合,较好地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规避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危机,并使新加坡成为"居者有其屋"的典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广生
新加坡公积金制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山大学徐广生一、新加坡公积全制度的发展和社会效益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CENTRALPROVIDENTFUND,简称CPF),创建于1955年,比新加坡建国还早10年。最初的目的只是建立一种强制性的养老储蓄金。随着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韬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共江苏省委政研室城市处王韬新加坡推行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项储蓄和保险兼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当今世界众多传统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是较为成功的。40多年来,这一制度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已由一项简单的老年储蓄计划逐步演变成向社会所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洪萱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潘洪萱在新加坡不管是教师、工人、营业员或出租汽车司机都从各种角度一致称赞公积金制度。其原因何在?笔者经实地考察现对此作一扼要的介绍。一、中央公积金制度概况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于1955年7月1日以法律形式设立的,它也可谓是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秋明 袁中美
1993年,在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实行现收现付制的财务机制,个人账户实行基金完全积累制的财务机制,以此实现代际公平与个人缴费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并期望通过建立个人账户基金积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背景下老年经济保障的支付压力。但由于制度建立初期对"转制成本"主要实行制度内部消化策略,导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处于"统账结合、混账管理、空账运行"的状态,"统账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几近落空。从2001年7月开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子兰 周熠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养老社会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基本度量方法和相关研究论。我们首先介绍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养老社会保险计划的代内和代际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结论,然后介绍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评述了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续铎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城镇社会保险政策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险政策不仅没有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再分配效应 反再分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蒿思宇 毛宗福
保健储蓄账户是新加坡医保制度的特色和核心,我国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就是借鉴新加坡保健储蓄账户而来的。近年来,关于我国医保个人账户制度的争论不绝于耳,甚至部分学者建议废除医保个人账户。基于此,文章在全面分析新加坡医保制度的基础上,从医保运行机制角度将我国医保个人账户与新加坡保健储蓄账户进行对比,旨在找出我国医保个人账户运行效果不佳的原因,探索其改良措施并针对我国医保个人账户待遇机制设计上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建议将我国医保个人账户取消购药功能、设置最高结余额度并建立激励措施以提高个人账户制度的约束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帆 陈平
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助于保持汇率的稳定,保证正常的进口和偿债支出,并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导致的金融风险。但是,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最优规模。本文试图借鉴新加坡和挪威等国的经验,介绍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新加坡和挪威的经验表明,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可以提高本国储备资产的长期购买力、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并消除外汇储备增加对宏观政策自主性的影响。在消极外汇储备管理的模式下,中国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和资产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建立中国的外汇储备积极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并指出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外汇储备 积极管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延中 龙玉其 江翠萍 徐强
社会保障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需要在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察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12年在四川、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苏、海南等省采用经验分层和非严格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城乡入户问卷调查,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宏观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包括了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客观测量与主观评价。本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些扩大收入差距的制度安排。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效果还存在若...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收入再分配 调节效应 社会公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卫民
始建于 1 95 5年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成为该国政府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对于新加坡公积金的有益经验 ,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 ,而应该借鉴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可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结合起来 ,由企业和个人共同交费。财政部应明确企业交纳补充养老保险的列支渠道。此办法可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扩展企业和职工的消费渠道 ,以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胡颖 齐旭光
社会保险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对一国社会保险政策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下的OLG模型,分析"统账结合"制度下社会保险的储蓄效应,结论是中国的社会保险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但缺乏弹性,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此观点。当前应建立成熟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使社会保险能够发挥降低储蓄率以促进消费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居民储蓄 挤出效应 统账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