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9)
2023(4611)
2022(3959)
2021(3515)
2020(2999)
2019(7059)
2018(6633)
2017(13082)
2016(7052)
2015(7861)
2014(7800)
2013(7899)
2012(7482)
2011(6486)
2010(7001)
2009(6870)
2008(6582)
2007(6122)
2006(5584)
2005(5373)
作者
(22963)
(18933)
(18763)
(17971)
(12413)
(9198)
(8544)
(7301)
(7131)
(6940)
(6521)
(6425)
(6183)
(6141)
(6111)
(5945)
(5664)
(5566)
(5557)
(5465)
(4870)
(4716)
(4627)
(4495)
(4341)
(4289)
(4206)
(4077)
(4018)
(3771)
学科
(31572)
经济(31537)
管理(21643)
(21330)
(18995)
企业(18995)
方法(16246)
数学(13802)
数学方法(13707)
审计(12123)
(10478)
中国(7903)
(7550)
财务(7545)
财务管理(7479)
企业财务(7312)
(6775)
(6651)
(6469)
金融(6469)
各类(5872)
(5802)
(5585)
贸易(5571)
(5385)
业经(5358)
(5080)
银行(5056)
(4867)
市场(4742)
机构
大学(108536)
学院(105165)
(46242)
经济(45318)
管理(39857)
研究(38199)
理学(33882)
理学院(33566)
管理学(33026)
管理学院(32859)
中国(31960)
(24628)
(24477)
科学(21829)
(20931)
(19715)
财经(19450)
研究所(18094)
(17733)
中心(17269)
(16705)
农业(15893)
业大(15524)
北京(15244)
财经大学(14732)
经济学(14151)
(13733)
(12917)
(12738)
经济学院(12644)
基金
项目(65574)
科学(51525)
基金(50101)
(45432)
国家(45082)
研究(43170)
科学基金(38142)
社会(27780)
自然(27389)
自然科(26766)
自然科学(26755)
社会科(26485)
社会科学(26471)
自然科学基金(26308)
基金项目(25851)
(23528)
资助(22334)
(20935)
教育(20066)
编号(15716)
(15533)
重点(15001)
科研(13479)
教育部(13302)
(13298)
成果(12988)
计划(12631)
(12618)
大学(12565)
创新(12538)
期刊
(52441)
经济(52441)
研究(35490)
中国(26652)
(21890)
学报(19191)
管理(16747)
科学(16688)
(16047)
大学(14346)
(14030)
金融(14030)
学学(13804)
财经(10746)
农业(10574)
经济研究(9705)
审计(9472)
(9172)
技术(7152)
国际(7108)
(6971)
业经(6615)
问题(6602)
教育(6577)
会计(6490)
财会(6282)
(6126)
世界(5543)
技术经济(5429)
理论(5296)
共检索到173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阚京华  
本文认为,我国投资者对非限制性强调事项和限制性强调事项的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对非限制性强调事项的无保留审计意见有显著的负反应。这说明我国投资者对比较清晰和易于理解的非限制性强调事项能作出判别,而对比较复杂的限制性强调事项缺乏辨别力,在不存在市场和投资者监督的压力下,必然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利用限制性强调事项改变审计意见的动机,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监管手段来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行为。在投资者信息识别能力较低的情况下,2003年和2006年审计报告准则对强调事项的内容加以限制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通过对强调事项的严格限制可以约束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行为,抑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潘宏  
本文从投资者意见分歧角度出发,研究盈余发布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股票价格行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首次考虑公告所引发的二次意见分歧对市场反应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意见分歧越高的公司,股价在公告前高估情况越严重、在公告时的下降幅度越大,二次意见分歧高的股票其超额收益较大。此外,本文还发现中国股市普遍存在盈余公告提前泄露,股价的收益特征较国外有所前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知道坏消息的时间要早于好消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翠琳  朱焕焕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打开了财务报表审计黑箱,旨在通过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向市场提供客观公允的财务信息。基于2016—2019年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A+H股企业面板数据,从审计和证券两个市场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反应,进一步检验产权性质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增多,审计和证券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反应,证券市场更为敏感;国有性质企业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越多,审计和证券市场反应越强,证券市场尤其明显。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曾宏  王后华  
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在计量其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通径模型找出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形成路径,然后计算年报披露后不同时间窗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投资者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市场反应,揭示投资者市场反应机制对内部资本市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权益报酬率是决定其内部资本市场价值的最主要因素;权益报酬率与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之间呈反向关系,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主要存在于低权益报酬率企业,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资本市场价值主要源于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而引起的溢价,而不是由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由于投资者对内部资本市场价值反应不充分,内部资本市场缺乏投资者反应机制的治理,内部资本市场功...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茁  
研究利息调整对市场投资者影响的绝大多数文献都从波动性和流动性角度展开。文章以上海A股市场数据为样本,采用事件分析方法并以计量模型检验2015年5次利率调整过程中,股票市场买卖集中度的变动趋势。以此实证检验投资者是否对降息可以有较好的预判,并倾向于选择哪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操作。文章为市场监管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志勇  余思明  黄琼宇  
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价值相关性研究方法论,从投资者角度出发,构建了投资者信任指数,分析了投资者信任和会计盈余信息在股票价格信息系统的反应。研究表明:投资者信任在股票价格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反应;投资者信任水平越高,会计盈余在股票价格信息系统中的反应越充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方飞  李苏  何慧  郭娜瑛  
由于会计信息的专业性,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从会计数据中识别盈余管理;而作为投资专家的机构投资者能否识别盈余管理,并将其融入到市场价格机制中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股票累计超额报酬率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的股票的超额报酬率与正向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股东能从会计信息中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将其反映到市场价格机制中去。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蒋玉梅  王明照  
以1998年~2008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检验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反应特征以及投资者情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于盈余公告效应具有系统性影响,情绪乐观时的市场对于正的意外盈余具有更积极的反应,反之则是对负的意外盈余具有更消极的反应;情绪悲观时,市场对于正负意外盈余的反应是不对称的,负意外盈余对市场的冲击力度更大。研究结果为投资者情绪影响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提供了经验证据,表明市场对消息的错误反应可能是投资者情绪驱动股票误定价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说明在事件研究中应增加股票市场对消息反应的时变性考虑,以提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祥斐  崔永梅  李昊洋  张开元  
基于投资者视角,以2013~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交易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提高了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且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非重大资产重组、非国有企业和现金支付交易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提升作用以及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都更显著;此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检验发现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调研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光利  梁婷  高皓  薛慧丽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电话会议为样本研究了电话会议中高管语言风格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潜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有利于信息沟通的语言风格能够通过影响被试者对高管和企业的主观评价,进而提高其投资企业的意愿。采用交易数据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高管语言风格指数对投资者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高管声音的语调、清晰程度和稳定程度也能够显著影响投资者的市场反应,尖锐程度高则显著降低了投资者的市场反应;普通话程度、语言的逻辑程度和流利程度越高,投资者的市场反应越强;表达语气对投资者的市场反应影响较弱。本文为研究电话会议影响投资者行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培  余祖伟  侯天娇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其决策的影响过程,得出投资者情绪会影响公开增发的市场反应。如果投资者情绪逐步高涨,受其影响,公开增发的市场反应也是由负到正逐步变大。接着以A股市场2006年至2010年来实施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变系数模型,实证了在不同投资者情绪下,公开增发市场反应的差异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汉昌  
我国资本市场频现的IPO破发现象使投资者情绪与投资策略成为行为金融理论关注的对象。本文选择沪深两市2010-2012年65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上市前后股东户数变化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考察投资者对IPO破发的反应。研究发现,IPO破发中小投资者因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而产生过度反应,而机构投资者因信息优势和技术经验优势而过度自信以至于产生过度反应;由于投资者过度反应,退出股东的势力压倒进入股东的势力,造成破发股在市场上面临着在股东户数减少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情形下新一轮股东的大洗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汉昌  
我国资本市场频现的IPO破发现象使投资者情绪与投资策略成为行为金融理论关注的对象。本文选择沪深两市2010-2012年65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上市前后股东户数变化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考察投资者对IPO破发的反应。研究发现,IPO破发中小投资者因代表性偏差、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而产生过度反应,而机构投资者因信息优势和技术经验优势而过度自信以至于产生过度反应;由于投资者过度反应,退出股东的势力压倒进入股东的势力,造成破发股在市场上面临着在股东户数减少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情形下新一轮股东的大洗牌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勇  陈俊  
我国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及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意见的类型往往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对象。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绝大多数为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审计意见,采用事件研究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此类审计意见信息含量及其差异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醒信息使用者充分关注并谨慎使用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信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姚海鑫  鹿坪  田甜  
以中国沪深股市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情绪、盈余公告市场反应与盈余操纵择机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盈余反应系数(ERC)在情绪高涨期比在情绪低迷期更高(低),利好(利空)盈余消息的ERC与投资者情绪正(负)相关。第二,公司盈余的操纵性应计成分与盈余反应系数显著正相关。对于公布利好盈余消息的公司,投资者情绪越高涨,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对于公布利空盈余消息的公司,投资者情绪越低迷,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第三,随着盈余反应系数的上升,管理者提早报告利好盈余消息,推迟报告利空盈余消息的时间选择行为会得到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