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8)
2023(5575)
2022(4658)
2021(4118)
2020(3423)
2019(7576)
2018(7202)
2017(13203)
2016(7327)
2015(7586)
2014(7102)
2013(6737)
2012(6122)
2011(5393)
2010(5218)
2009(4700)
2008(4479)
2007(3716)
2006(3113)
2005(2501)
作者
(23218)
(19697)
(19350)
(18115)
(12040)
(9545)
(8566)
(7840)
(7346)
(6666)
(6569)
(6288)
(6280)
(6216)
(5974)
(5887)
(5858)
(5857)
(5630)
(5395)
(5245)
(4703)
(4465)
(4448)
(4318)
(4302)
(4211)
(4122)
(4069)
(3844)
学科
(25841)
经济(25807)
管理(19517)
(19340)
(14544)
企业(14544)
方法(12087)
数学(11078)
数学方法(11012)
(7909)
(7181)
(7110)
(6813)
贸易(6813)
中国(6735)
(6600)
业经(5926)
农业(5567)
地方(5321)
环境(5093)
技术(4794)
(4505)
财务(4503)
财务管理(4499)
企业财务(4270)
(4158)
产业(3981)
(3851)
(3823)
土壤(3809)
机构
大学(100048)
学院(99309)
(39649)
经济(39084)
管理(37220)
研究(36277)
理学(33475)
理学院(33001)
管理学(32334)
管理学院(32182)
(27491)
科学(26320)
中国(26081)
(24358)
业大(22951)
农业(22236)
(19661)
研究所(18660)
中心(15921)
(15506)
北京(15468)
农业大学(15334)
财经(13119)
(13117)
(12876)
科学院(12466)
(12400)
(12205)
经济学(12161)
(11749)
基金
项目(78598)
科学(61040)
基金(58719)
(55418)
国家(54984)
研究(47880)
科学基金(45940)
自然(32950)
基金项目(32309)
自然科(32239)
自然科学(32226)
社会(31877)
自然科学基金(31687)
社会科(30314)
社会科学(30304)
(29584)
(26844)
资助(22583)
教育(20587)
重点(18287)
计划(17985)
(16870)
(16753)
编号(16356)
科技(16332)
(16160)
科研(16088)
创新(15855)
(15218)
国家社会(13844)
期刊
(35981)
经济(35981)
学报(26694)
(23388)
研究(23317)
科学(21202)
大学(19029)
学学(18497)
中国(16412)
农业(15846)
管理(11484)
(11043)
(8945)
业大(8468)
经济研究(6997)
农业大学(6904)
(6694)
业经(6643)
(6443)
金融(6443)
科技(6349)
财经(6085)
林业(5893)
资源(5727)
技术(5588)
问题(5281)
商业(5172)
(5152)
自然(4991)
中国农业(4832)
共检索到131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万儒  杨光滢  
对2002年3月袭击北京的强沙尘暴降尘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沙尘暴降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大量粉砂粒,也带来了可作为天然有效化学肥料的大量有效养分和交换性离子,丰富了北京土壤的有机质、全N、大量元素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提高了北京土壤的潜在肥力;强沙尘暴还给北京土壤带来了大量可溶性盐分和重金属微量元素污染物,影响了北京土壤环境的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少昆  路明  王克如  王旭  
【目的】弄清南疆主要地表类型土壤风蚀对形成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为明确该区域沙尘暴主要尘源和科学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SNE集沙仪,在沙尘暴天气条件下对塔里木盆地主要地表类型土壤风蚀状况、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进行观测与采样分析。【结果】不同地表类型的输沙量变化趋势为:裸露、弃耕农田最多,其次为活化灌丛沙堆、沙漠边缘的活动沙丘、乡村道路;而封育砂质农田、覆膜棉田、苜蓿地、冬小麦、棉秆与地膜相间覆盖棉田、林地、棉秆留茬地输沙量较少。种植行向与风向一致时棉田输沙量大,垂直时明显减少。输沙量在0~160cm高度的分布特征明显与地表类型有关,其中裸露、弃耕农田、活化灌丛沙堆、活动沙丘等植被、残茬覆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江南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6年度《浮尘报告》,该报告系统地阐释了2016年全年全球大气浮沉水平及地域分布情况,并指出沙尘暴给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该报告要求各国加强在治理沙尘暴方面的协调,改变沙尘暴的监测及预警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了全球备受瞩目的三大环境难题。沙尘暴并非一个单一的污染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江南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发布了2016年度《浮尘报告》,该报告系统地阐释了2016年全年全球大气浮沉水平及地域分布情况,并指出沙尘暴给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该报告要求各国加强在治理沙尘暴方面的协调,改变沙尘暴的监测及预警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成了全球备受瞩目的三大环境难题。沙尘暴并非一个单一的污染系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巫忠泽  
沙尘暴问题及作为其主要生态驱动力的荒漠化问题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面临的严重的生态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和民众在防治沙尘暴和治理荒漠化方面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其中,完善的立法和执法体系、农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管理政策、荒漠化地区资源利用政策、民众参与机制以及沙尘源控制措施等都是值得我国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文康  高庆先  陈跃浩  马占云  谷雨  李文杰  李文涛  
为进一步认知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定量影响,本文通过对2001-2009年发生在我国北方显著沙尘天气过程的分析,结合同期北京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变化,研究了沙尘天气对北京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影响。结果如下:①构建了一个空气质量等级划分的复合指标体系。将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覆盖型重污染、边缘型中度污染、远距离轻微污染和远距离无影响;②2001-2009年,我国北方共计发生136次沙尘天气过程,对北京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贡献的最高值出现在秋末(11月)和冬初(12月),以覆盖型重污染等级为主,共计发生17次,期间北京地区平均API为306;③从传输路径上划分,则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峰  鞠洪波  陈永富  
选用气象因子和地表植被因子作为预报因子,其中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植被因子,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浑善达克地区1988—2000年3—5月份301个大风天气和沙尘天气样本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建立了沙尘暴天气的多级预报模型,并用2001年3—5月的52个试报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试报准确率平均为79 4%。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司马宪光   司马庆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广芬  冯建民  赵光平  周勇  姚宗国  陈楠  丁永红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8个气象站的沙尘暴日数、持续时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分解(EOF、REOF)、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变换,对其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区域沙尘暴日数大致呈北多南少型分布;受大尺度气候异常的影响,全区一致的沙尘暴异常是该区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空间异常可分为4个沙尘暴气候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鄂尔多斯—乌兰布和区、柴达木—茶卡寒旱区、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河西走廊—阿拉善区沙尘暴频次最高,陕甘宁黄土高原区频次最少;近40多年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呈减少的态势;沙尘暴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末期发生气候突变,突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庆阳  张云荣  胡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娜琳  
影响中国的境外沙尘暴源主要来自蒙古国东南部戈壁荒漠区 ,中国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是加强区。自 2 0世纪末以来 ,随着蒙古国草原荒漠化的加速和中国西北、华北地区土地大量开垦及草原退化 ,在蒙古国和中国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来越严重。这已引起中蒙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在联手防治沙尘暴方面达成了共识 ,现正积极探索防治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文华  
美国人自1930年代遭受尘暴打击后,对资源保护有了深入思考和广泛行动,开始视环保为应尽的社会义务。该文反思了美国沙尘暴的发生、治理及其后全国性环保热潮,其借鉴意义在于,在环保可持续性诸环节中,"人"这一要素至关重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政府、专家、企业、媒体以及普通民众在思维与行动上的大幅度改善;全民环保意识提升与自觉自为更需刚性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