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
- 2023(239)
- 2022(101)
- 2021(92)
- 2020(74)
- 2019(186)
- 2018(226)
- 2017(377)
- 2016(167)
- 2015(195)
- 2014(197)
- 2013(206)
- 2012(184)
- 2011(151)
- 2010(166)
- 2009(127)
- 2008(162)
- 2007(100)
- 2006(129)
- 2005(126)
- 学科
- 济(873)
- 经济(872)
- 中国(482)
- 教育(366)
- 理论(336)
- 发(332)
- 业(319)
- 管理(305)
- 发展(298)
- 展(297)
- 学(292)
- 业经(290)
- 世界(286)
- 农(261)
- 企(230)
- 企业(230)
- 农业(223)
- 播(209)
- 传播(184)
- 图书(182)
- 书馆(177)
- 图书馆(177)
- 关系(169)
- 融(162)
- 金融(162)
- 世界经济(156)
- 史(153)
- 研究(147)
- 农业经济(146)
- 贸(142)
- 机构
- 大学(2976)
- 学院(2605)
- 研究(1568)
- 济(1104)
- 经济(1079)
- 中国(1014)
- 管理(847)
- 科学(812)
- 所(804)
- 京(790)
- 范(730)
- 师范(729)
- 研究所(725)
- 理学(662)
- 教育(648)
- 理学院(643)
- 管理学(641)
- 师范大学(636)
- 管理学院(631)
- 中心(608)
- 院(579)
- 北京(569)
- 科学院(461)
- 财(439)
- 研究院(430)
- 社会(413)
- 农(404)
- 江(390)
- 部(390)
- 系(354)
共检索到5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乔兆红
博览会是强国和文明的象征,每一届世博会都使举办地成为世界文明的瞬时中心,因此能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本文以强国与文明为理念,阐释强国何以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何以强国。通过梳理人类自工业文明以来的世界历史,考察举办世博会与国家富强的历史逻辑,聚焦有代表性的世博会会场,剖析强国筹办、举办世博盛会的理念演化和思想发展,以探究成功举办世博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促进因素。
关键词:
世博会 强国世博 世博强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琦
世界博览会是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当今人类文明的三大盛会。举办世博会是各国争相获取的机遇,可以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以此带动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的首次世博会,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争取到的世博主办权。如何办好这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对上海甚至中国一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笔者认为应以艺术世博理念来谋划上海世博会的战略,寻找中国世博的创新之路。其艺术世博的创新内涵应包括:一...
关键词:
上海 世博会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勤求博采知行合一修德泽人琴瑟和音这是一所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艺术体育气息的学校。这是一所被专家誉为"将艺体教育做到极致"的学校。世博家园实验小学以"艺体教育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为教育目标,坚持用"艺体"课程滋养师生心灵,营造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的艺术体育教育氛围。课堂内外人人学乐器、舞台上下个个会演奏;全校师生一起做"艺体操"、一同在网球场上挥洒汗水,分享快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杰
根据世博交通的来源与特征,分析世博交通对道路系统影响较大的区域与敏感点,提出构建世博集约绿色通道的交通组织策略。按照市外、郊区、中心城、周边地区4个层次进行世博集约交通行驶线路规划,分离世博交通与城市日常交通,提高世博交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
世博交通 集约通道 交通组织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明
旅游业是与世博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世博会与旅游业已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保持稳定持续的客流量是判断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旅游业在世博会所蕴涵的各类资源价值的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世博会引入内外巨大的人流成为举办城市旅游功能重塑的"动力"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世博会有显著的后续效应,而且,后续效应往往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拉动效应和展出期的需求拉动效应。在后世博时代,旅游效应主要表现为品牌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或低谷效应。因此,应在旅游促销、资源后续利用、旅游区域合作、旅游产业升级等方面采取必要的发展策略,以应对或发挥后世博时代的旅游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2011年1月29日,科技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教育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在上海共同组织召开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科技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服务上海世博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每一家企业的梦想。见证百年风云、创造多个中国领先的中国普天同样不会错过这次百年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霞
文章对世博会及后世博的经济影响作了实证分析,运用模型计算预测了有无世博会情况下上海GDP的增长值,另外与基准情景、乐观情景和风险情景下GDP经济预测值以及后世博GDP实际值共三者做一对比分析,结论是两种预测方法基本一致,实际值超出两种预测值,后世博经济的正效应对上海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挥影响。
关键词:
世博经济 后世博效应 乘数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泓 甄峰 于涛方
会展旅游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归因于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以及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无形利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对长江三角洲乃至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世博经济特征和效应。其次,探讨了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基础,认为世博经济圈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多层面(区域、城市和公司)相互联系的城市网络,世博经济圈的形成必须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最后对世博经济圈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世博经济圈形成的重要动力,经由制度创新、文化协调、区域管治,推动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利益主体的融合实现区域共生;通过核心城市的进一步中心化和节点城市的专业化实现更加分散和互补的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志强 陈秋林
2010年上海世博会汇集了24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未来城市的构想,这是一次全球城市智慧的摩擦与交融。尤其是在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世博场馆建设、场馆展示中都充分体现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通过对其中1 92个世博场馆的深度挖掘,提取出其运用及展示的未来城市科技,从统计分析中窥视未来城市的建设趋势。
关键词:
世博场馆 未来城市 新能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薛波
“世博金融”是世博经济的核心与制高点,可以带动整个世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着重提出“世博金融”品牌,对“世博金融一体化”这一金融服务工程进行阐述,并且形成“世博金融一体化规划”的现实思考,为上海世博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向东 黄丽鹏 汪志
世博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全面调整优化空间载体战略布局等因素将对上海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利用灰色理论模型对人口分布变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期间,上海市人口继续向郊区集聚,近郊区是人口集聚和流动的最显著区域,同时远郊区常住人口集聚的增长速度开始超过近郊区,成为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区域。今后一段时期内近郊区和远郊区为上海产业发展和人口布局调整提供空间,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新城镇将成为重点建设区域,上海将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加强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解决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和人口规划的问题,统筹考虑土地、产业、人口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城市...
关键词:
世博会 上海 人口分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雪雷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的盛会——第41届世界博览会,历时84天,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诸多中外企业踊跃参展,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精彩、成功、难忘"这六个字是全体参观者的感受,成为难忘的记忆。世博会的举办是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时代证明,是上海发展以会展业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