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4)
2023(10399)
2022(9357)
2021(8922)
2020(7415)
2019(17375)
2018(17305)
2017(33976)
2016(18356)
2015(20343)
2014(20294)
2013(20105)
2012(18344)
2011(16467)
2010(16440)
2009(14485)
2008(13834)
2007(11788)
2006(10181)
2005(8680)
作者
(52909)
(43859)
(43537)
(41585)
(27925)
(21224)
(19762)
(17336)
(16731)
(15440)
(15225)
(14764)
(13864)
(13813)
(13624)
(13360)
(13161)
(13148)
(12508)
(12454)
(10919)
(10666)
(10572)
(9855)
(9851)
(9717)
(9597)
(9567)
(8744)
(8603)
学科
(71453)
经济(71386)
管理(50286)
(47599)
(39995)
企业(39995)
方法(34190)
数学(29740)
数学方法(29411)
(18120)
中国(17845)
(17352)
(17185)
地方(16023)
业经(15752)
(12708)
贸易(12701)
(12279)
(12239)
农业(12096)
理论(11731)
(11723)
环境(11402)
(11242)
财务(11178)
财务管理(11160)
技术(10791)
企业财务(10603)
(9711)
(9705)
机构
大学(256417)
学院(253649)
管理(102742)
(96507)
经济(94312)
理学(90165)
理学院(89045)
管理学(87445)
管理学院(86981)
研究(85614)
中国(61130)
科学(56297)
(55315)
(43202)
(42301)
(40583)
业大(40019)
研究所(39949)
中心(38059)
(35217)
财经(34893)
北京(34769)
(34664)
师范(34311)
农业(31894)
(31868)
(31823)
(29155)
经济学(28138)
师范大学(28102)
基金
项目(183414)
科学(144053)
基金(133390)
研究(131545)
(117201)
国家(116295)
科学基金(99841)
社会(80960)
社会科(76746)
社会科学(76724)
基金项目(72571)
(71243)
自然(67506)
自然科(65918)
自然科学(65904)
自然科学基金(64717)
(60657)
教育(59616)
资助(54506)
编号(53272)
成果(42176)
重点(41237)
(39794)
(38653)
(37725)
课题(36417)
科研(35395)
创新(35209)
大学(33852)
教育部(33793)
期刊
(102036)
经济(102036)
研究(72429)
中国(42863)
学报(42617)
科学(39474)
管理(36648)
(35593)
大学(31397)
(30167)
学学(29529)
教育(26785)
农业(25247)
技术(21232)
(17946)
金融(17946)
业经(16693)
经济研究(16116)
财经(16003)
图书(14620)
(13530)
问题(13415)
科技(13225)
理论(12946)
资源(12929)
(12855)
实践(12094)
(12094)
技术经济(11799)
现代(11662)
共检索到353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维栋  黄剑坚  刘素青  
为建立抗风性强的林分空间优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湛江麻章区湖光岩玛珥湖风景区4个典型样方的台湾相思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强台风干扰前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各种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强台风可影响树种混交度Mi、健康指数Hi、大小比指数Ui、竞争指数Ci、角度尺Wi和空间密度指数Di;6个指标中,影响最大的是混交度Mi;长期的强台风干扰可促进台湾相思林的演替;台风影响下林分空间结构的不断改变促进了抗风性优良的本土树种的成长,其林分的抗风性能不断提高。表明改变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导致其功能转变,通过改善台湾相思林分空间结构,可增强其林分的抗风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王启和  孙鹏  蒲春林  
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开敞度参数对柳杉林间伐前后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后柳杉周围的同种树种相对减少,柳杉的混交度增加;而杉木的混交度变化则相反。柳杉和杉木的大小比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杉木最为明显。在角尺度方面,间伐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均匀分布。开敞度则由于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在人工择伐作业后,单木的优势地位、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以及所占生存空间的大小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有利于培育大径级材和乡土树种的侵入。而林木分布格局的调整则明显滞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向钦  郭秋菊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薛卫星  周云  赵奂敦  吴举扬  
[目的]探究林分空间结构、物种多样性随尺度变化的规律及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为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鄂西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和金子山国有林场3个研究区的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研究区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从20 m×20 m到200 m×200 m不同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随尺度变化的规律,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法解析尺度变化影响下的空间结构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鄂西南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物种丰富,常见优势乔木树种为川陕鹅耳枥、多脉青冈和锥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尺度≥120 m×120 m后变化趋于稳定,整体表现出微聚集分布、大小分化中庸且混交良好的状态。不同尺度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与林分物种多样性存在中度相关性(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一龙  谭骏珊  张怀清  
通过研究了模拟林分的方法,发现存模拟林分方法中缺少一种共性的机制。没有通过利用林分结构作为模拟林分的规则,只是通过定性的模拟而不是将模拟指标量化,主要通过人为设定并且不能对于混交林进行模拟,缺乏合理性、真实性、广泛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结构的林分模拟方法,通过量化的林分结构指标模拟林分来模拟林分,为林业科研工作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模拟数据来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恩斌  施拥军  李永夫  周国模  杨东  
利用2004与2009年浙江省两期森林连续清查毛竹样地数据,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及核密度估计方法,采用7个指标(样地生物量,样地株数,林分平均胸径,1,2,3和≥4度竹所占比例)描述毛竹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的主导因素依次为年龄结构因子、样地生物量因子、林分平均胸径因子;浙江现有毛竹林老龄化问题较突出,林分中各龄级所占比极不合理,现有经营措施存在较大缺陷,从而使林分生产力衰退;样地株数较少时,林分平均胸径与样地株数几乎没有相关性,但随着样地毛竹株数的增加,表现出一定的负指数关系;影响毛竹林分生物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样地株数与林分平均胸径;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胡艳波  张弓乔  程世平  徐雪飞  
[目的 ]构建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用以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指导林分结构优化。[方法 ]在诠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密集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均值意义的基础上,对林分角尺度、密集度和大小比数的均值重新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成为正向指标;林分平均混交度为正向指标,采用实测值,然后将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单位圆法相结合,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FSS),并采用不同林分类型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运用构建的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4个地区47块样地的评价结果表明:1)天然林中极端立地条件下的天然纯林空间结构最差;2)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3)人工林中人工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明显优于人工纯林;4)天然纯林空间结构优于人工纯林。[结论 ]构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能够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科学表达出“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人工混交林优于人工纯林以及天然纯林优于人工纯林”的普遍认知,是一个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测度指数,对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效果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龙生1  李永宁1  冯楷斌1  赵中凯1  霍艳玲1  金辉2  
摘 要:在木兰林管局桃山林场选取面积为 100 m×100 m 的杨桦次生林样地,以每株林木树高、胸径和坐标为基础数据,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杨桦次生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中山杨 Populus davidiana 和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在株数和断面积比例上占优势,为林分内优势树种;(2)林分各混交类型的比例相差不大,林分整体呈中度混交状态;(3)林分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相对较多,基于胸径、树高得到的平均大小比数结果基本一致,均能客观反映林分的分化规律;(4)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4,属于随机分布,林下伴生树种以集聚分布为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宏翔  胡艳波  赵中华  李远发  
角尺度作为测度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之一,具有检验能力强,调查简单易行等优点,现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有很多研究对这一参数应用不当并因此得出不合理的结论,究其原因是对角尺度理论基础缺乏了解。本文从角尺度概念的提出、相邻木个数的选择、标准角和随机分布阈值的确定、角尺度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作详细阐述与总结,并指出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空间结构单元大小对角尺度分析的影响及如何利用点抽样调查数据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检验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贺姗姗  张怀清  彭道黎  
林分的空间结构是描述林分状态及其改变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林分的结构特征,即以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分布类型为基础,通过现有数据包括森林资源二类小班因子调查表和植物形态特征数据库,论述林分空间结构的可视化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刚盈  
森林经营是林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原理就是道法自然,即遵从自然规律进行既定目标的森林结构调整。森林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生态系统将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分析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森林结构主要通过空间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大小多样性来表征,在很大程度上由相邻木的空间关系所决定。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在国内外关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林木竞争与优势度计算、物种多样性测度以及结构恢复重建与优化调整等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挖掘空间结构参数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对结构参数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是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研究亟待解决的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玉  李际平  封尧  周永奇  
以福寿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角尺度、大小比和混交度3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混交度是0.138,为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过渡类型。说明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较小,林分的稳定状态差。平均角尺度为0.533,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大小比数为0.478,林木大小比数分布均匀,表明林分内林木个体胸径差异不大,林木分化不严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汤孟平  唐守正  雷相东  李希菲  
提出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的建模方法 ,突破以功能优化为目标的或称功能优化模型的建模思想局限性 ,并建立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集成现代森林经理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技术 ,并成功地与检查法相结合。模型属非线性多目标整数规划 ,目标函数是基于混交、竞争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空间结构 ,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MonteCarlo法是模型求解的可行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一个固定样地为例 ,用本模型进行择伐规划 ,得到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最优采伐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波  刘兆刚  马妍  倪宝龙  李元  
以常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切入点,以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投入"与林分整体空间结构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同时,根据林分空间结构3参数的"三维散点图"中现实的林分空间结构向理想结构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结合黑龙江省3个不同区域、不同林分类型的75块固定样地全面调查数据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以及林分空间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均能有效反映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可以认为,林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婷  施拥军  周国模  郑泽睿  李翀  
在新造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碳汇林内,设置80 m×100 m固定标准地,采用固定样地长期连续观测的调查方法,研究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前(第1~5年)林分非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新造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竹高是林分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且随着造林后年限的增加,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竹高均在不断增加。2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过程中,立竹度(N)随造林后年限(y)的增加而增加,并满足异速生长方程:N=17.214y2+309.21y-217.4,R2=0.981 1。3随着造林后年限的增加,新出毛竹的平均胸径逐年增大,新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胡艳波  张岗岗  张弓乔  程世平  卢彦磊  
【目的】深入剖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的生态意义,构筑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数,为制订有的放矢的森林结构调整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生物多样性概念,以参照树与其最近的4株相邻木组成的结构单元为对象,有机整合结构参数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的四元分布及结构单元树种数和林层数,运用遗传绝对距离公式、自然对数分别表达结构单元类型均匀性和丰富度,构造表达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测度指数,并运用长期定位监测样地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_(FS))对处于不同气候带或不同起源的森林类型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测度表明,锐齿栎天然林的D_(FS)值(0.854)与阔叶红松林的D_(FS)值(0.852)几乎相等,二者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多样性。侧柏人工林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类型较多,高于锐齿栎天然林和红松阔叶林,但其空间结构多样性为3个林分类型中最低的(D_(FS)=0.382),主要原因是其垂直结构(D_(FSv)=0.369)和水平结构(D_(FSh)=0.562)多样性方面都比两类天然林低。结构单元中的平均树种数表现为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锐齿栎天然林为4.23,阔叶红松天然林为4.09,而侧柏人工林则为1.98,结构单元树种数能充分体现结构单元树种丰富程度。【结论】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结构单元树种数和林层数3者的有机整合是构造有效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的基石。基于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的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D_(FS),既是对结构参数四元分布合适的量化表达,也是对结构参数四元分布生态意义恰当的诠释,更是对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科学综合评价,能够测度出不同林分类型林分空间结构多样性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