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
- 2023(802)
- 2022(617)
- 2021(541)
- 2020(456)
- 2019(936)
- 2018(964)
- 2017(1390)
- 2016(927)
- 2015(1056)
- 2014(1131)
- 2013(928)
- 2012(888)
- 2011(755)
- 2010(776)
- 2009(683)
- 2008(629)
- 2007(699)
- 2006(574)
- 2005(487)
- 学科
- 管理(2229)
- 济(1765)
- 经济(1760)
- 中国(1279)
- 教育(1194)
- 业(1068)
- 学校(800)
- 农(796)
- 学(792)
- 教学(756)
- 企(719)
- 企业(719)
- 制(717)
- 理论(704)
- 地方(660)
- 工作(654)
- 体(614)
- 研究(539)
- 政治(531)
- 财(524)
- 思想(513)
- 思想政治(507)
- 政治教育(507)
- 治教(507)
- 德育(506)
- 学法(499)
- 教学法(499)
- 业经(482)
- 农业(480)
- 组织(480)
- 机构
- 大学(11073)
- 学院(10375)
- 研究(4337)
- 中国(3219)
- 管理(2914)
- 济(2877)
- 科学(2806)
- 经济(2740)
- 京(2698)
- 农(2567)
- 理学(2229)
- 江(2219)
- 理学院(2202)
- 所(2187)
- 中心(2147)
- 管理学(2121)
- 管理学院(2109)
- 农业(2042)
- 研究所(1980)
- 业大(1946)
- 技术(1917)
- 范(1912)
- 院(1863)
- 师范(1862)
- 教育(1792)
- 北京(1708)
- 州(1699)
- 财(1631)
- 省(1550)
- 部(1549)
共检索到19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办学主体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升至37.5%,高考录取率超过75%,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稀缺教育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兆达
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环节。基于多元主体理论视角,对Q校校方、教师、学生、企业四方核心利益主体访谈语料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利益主体的办学质量诉求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将“质量”视为主体参与、教学互动、制度规范和环境形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各利益相关者在核心主体、比较评价和微观场域建设层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主体带宽、教学导向和宏观环境感知层面还存在一定分歧。应以“协商质量”为行动目标,在夯实“教/学”互动的共识基础上,对外注重教育“供/需”动态均衡,对内调和“制度(规范)”与“主体(发展)”之间的价值冲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兰玉杰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战略。正确认识和明晰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科学凝练和强化建设办学特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办学特色 内涵 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庞海燕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牢固树立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紧紧抓住内涵建设的主旋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围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如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学科专业设置紧扣产业要求,发展路径选择突出合作教育,服务面向定位强调地方特色等,在强化内涵建设中要紧扣"改革""合作""提升"三个关键词,即突出"改革",强调创新;突出"合作",强调协同;突出"提升",强调质量。同时,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应用学科专业特色建设,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办学特点 内涵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中平
高校办学特色是一种办学特征,是一种发展战略选择,由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学校文化等主要要素构成,具有独特性和优胜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局部性和整体性、外溢性和公认性等主要特征。办学特色要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学校文化、校长选拔任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培育。
关键词:
高校 办学特色 内涵 培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浦玉忠
地方行业高校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随着隶属关系的划转,面临着生源下降、教学质量水平不高、科研实力不强等诸多困境,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已成当务之急。常州大学在内涵式发展实践中也遭遇了地方行业高校发展的共性难题。立足现实,学校认真分析形势,找准发展定位,通过苦练内功,迅速实现"五个转变",以服务求支持,大大拓展了行业高校的办学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春晖
优势学科的精心培育和集成建设,不仅有利于带动高校的配套学科水平上层次,更有利于重大创新科研成果的产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国内的高校纷纷下大力气抓学科建设,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但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优势学科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优势学科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高校应抓好学科建设,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针对区域结构,对中西部高校精准发力。针对办学类型结构,加强分类评价、分类指导,改革资源配置方式,鼓励特色发展。针对学科专业结构,促进高校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结合。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截至2015年5月,高校总数2845所,居世界第一;其中普通高校2553所,分为1219所本科和1334所专科院校。在校生总规模3559万,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喆
提高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最为紧迫的任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牢固确定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一、认清形势,明确内涵建设的五个转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大学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学生,最大的内涵就是让"学生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潘海生 马晓恒
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更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管理主体,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制定、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需要通过构建确保企业在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立体化组织体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关键词:
企业 职业教育 主体 政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占元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开端下,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的召开,非常及时和重要。深入分析高校科技面临的世情、国情,准确把握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中心任务,有助于更好地根据重点工作部署,努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江林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是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要"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由此可见,办学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亮
高等学校必须对办学特色建设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办学特色涉及物化层、行为特征层、理念层三个层次。其中 ,理念层是办学特色系统的核心、灵魂与原动力。办学特色建设要求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 ,坚持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并重的原则 ,力戒急功近利思想。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为群 李黎 李勇江 张越 王奡娟
把质量评估监测的重心放在专业层面,目的是引导高校切实关注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为提高评价的信度、效度及权威性,探索了政府主导、专家组织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独立负责实施的"管办评分离"的组织机制。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内涵建设,深化综合改革,专业的优势特色明显增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江
近年来,在产业区域政策引导下,各地或顺势而为或因势利导,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成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的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部分集群大而不强、发展遇到困难导致转型停滞不前甚至集群有名无实的情况也比较突出,有关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要按照分类施策、因业施策、顺势而生的思路,牢牢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的转型方向和产业区域政策的调整重点,确保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三维度立体提升”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安全等总体目标衔接,科学判断产业集群所处生命发展周期阶段性特点,客观诊断集群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所急需的要素支撑和“卡点”疏通需求,正确评估前期产业集群扶持政策经验和不足,创新综合并用各类政策工具,集中多方资源聚力集群主导产业率先实现质量引领力提升,确保政策发力顺应产业集群发展客观规律、顺应产业演进科学周期、顺应市场主体自主选择意愿。以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提升为支点,培育以质量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新优势,夯实质量强国建设根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