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
2023(301)
2022(235)
2021(256)
2020(248)
2019(614)
2018(662)
2017(1568)
2016(820)
2015(833)
2014(869)
2013(881)
2012(808)
2011(684)
2010(736)
2009(891)
2008(776)
2007(666)
2006(613)
2005(673)
作者
(2000)
(1692)
(1604)
(1558)
(1040)
(764)
(746)
(677)
(660)
(598)
(588)
(583)
(569)
(558)
(543)
(521)
(518)
(477)
(466)
(449)
(445)
(407)
(403)
(398)
(396)
(383)
(378)
(371)
(364)
(359)
学科
(2213)
经济(2213)
(1607)
(1376)
银行(1376)
方法(1301)
管理(1289)
数学(1275)
数学方法(1270)
(1251)
金融(1251)
(1244)
企业(1244)
(1174)
(861)
(858)
贸易(858)
(857)
电子(793)
网上(791)
网上贸易(791)
业务(766)
(673)
信贷(661)
(617)
制度(557)
(557)
银行制(519)
(515)
(474)
机构
大学(9339)
学院(9040)
(5785)
中国(5605)
银行(5597)
(5343)
(4667)
经济(4560)
管理(3817)
人民(3029)
理学(2982)
理学院(2965)
管理学(2953)
管理学院(2936)
(2833)
(2797)
金融(2786)
(2709)
国人(2702)
中国人(2697)
中国人民(2681)
人民银行(2555)
研究(2506)
中心(2504)
支行(2301)
中国人民银行(2257)
财经(2147)
农业(2091)
(1982)
(1977)
基金
项目(5214)
基金(4257)
科学(4206)
研究(3968)
(3498)
国家(3465)
科学基金(3104)
社会(2755)
社会科(2652)
社会科学(2651)
基金项目(2215)
资助(1993)
自然(1930)
自然科(1902)
自然科学(1902)
自然科学基金(1870)
(1842)
教育(1778)
(1551)
编号(1550)
(1541)
(1376)
金融(1342)
教育部(1292)
人文(1284)
成果(1273)
社科(1265)
(1215)
(1211)
国家社会(1194)
期刊
(8641)
金融(8641)
研究(4590)
(4485)
经济(4485)
(2391)
(2043)
农村(1704)
(1704)
中国(1526)
农村金融(1420)
理论(1289)
实践(1228)
(1228)
财经(1172)
管理(1050)
(892)
武汉(875)
(875)
学报(856)
科学(804)
大学(786)
(772)
学学(761)
(744)
浙江(744)
中国金融(689)
上海(665)
农业(618)
经济研究(592)
共检索到18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建玲  王惠  王继荣  
商业银行体制确立以前,我国银行对借款人具有强监督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结构、企业经营机制以及银行自身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银行主导的强监督方式的银企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银行对借款企业的监督作用大大弱化。监督弱化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构成威胁。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银行对借款人监督,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提高银行信贷风险掌控能力,维护信贷资产安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峻  刘健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弢  任广乾  
本文针对我国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中资产管理公司被动收购不良资产的问题,设计银行—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三方契约,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并监督企业信贷,能够降低企业信贷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对企业自有资金与银行可提供资金对于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收益的分析,发现企业的自有资金以及企业主是否尽职决定了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在投资项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只有自有资金充足的企业可以直接得到银行的融资,自有资金不够充足的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企业的三方契约来获得融资,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需要接受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同时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收益受到累计企业自有资金数量与累计银行信贷资金数量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金麟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各专业银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锋  
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将流动性低,但具有可预测的现金流动的资产或资产组合,转变为在资本市场流通的资产支撑收入证券的一种融资过程。资产证券化起始于60年代末的美国抵押贷款债券,随后,逐步发展到汽车贷款抵押债券、信用卡贷款抵押债券,长期资产抵押债券等。资产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维  张欣  李文斌  张捷  禹元璋  刘伟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溯源张维,张欣,李文斌,张捷,禹元璋,刘伟良性的银行信贷资金质量是银行资金营运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乃至再生产的基础,它关系到全社会资金周转的快慢。但据保守估计,1992年末全国银行业风险贷款约为5200亿元,如加上近年来,财政向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鄢兆雄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了一条出路,但也因此使银行信贷资产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就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引起的银行信贷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当前银行信贷资产流失问题甚为严重,亟待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遏制。 一、当前银行信贷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当前银行信贷资产流失的现状及表现形式,根据我们调查的一些情况来看,可以概括为:形式多,来势猛,问题大。如某行有6家开户企业在实行国有民营的改革中,所欠银行贷款600多万元,其中有400多万元贷款逾期,这些逾期贷款中被悬空的占56%。银行信贷资产流失形式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彭俊伟  唐黎  
由于银行信贷资产在银行业务中占着重要地位 ,因此其价值的会计披露应尽可能真实。本文对历史成本计价和市场价值计价两种方法下银行信贷资产会计信息的质量做了比较 ,探讨了实施新计价方法的一些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艳荣  
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面临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使市场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凸显。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势必导致经济会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阵痛期。而作为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银行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新常态的趋势压力,集中体现在有效信贷需求的疲软。《中国银行业2016年发展报告》预计2016年实际新增信贷在12万亿元左右,商业银行有效信贷投放压力增大是不争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进  朱新蓉  
本文在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银行信贷是货币流动性能否影响资金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键,银行顺周期的信贷扩张或者收缩造成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和下跌,并且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作者在实证中用VEC模型证实了在中国银行业信贷与资产价格成正相关关系,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如果偏离其长期均衡关系会得到修正,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后期的银行信贷和资产价格造成正面影响。银行信贷的滞后期对资产的价格有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敏  
在间接融资模式下,我国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不安全性。本文从银行盈利能力、不良贷款、贷款结构、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珍华  
银行缺乏信贷约束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资金约束软化。1985年,专业银行改革了资金管理体制,实行了信贷资金“实拨制”。以存定贷,从表象来看,似乎可以形成“存款”与“贷款”的平衡与约束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继高  朱佳信  李天时  宫迪  
新时代赋予财会监督新的定位,对会计监督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利用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的准自然实验,以2004~2020年中国138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政府会计监督的效果。研究发现:(1)银行接受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后,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和房地产行业贷款比例显著降低,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财务业绩显著提升;(2)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通过识别银行信贷管理和信贷核算问题,对银行信贷行为发挥监督效应;(3)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行政执法力度较强、延伸检查至银行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媒体关注较强时,政府会计监督效应更强,并且可以对同地区未接受检查的银行起到警示效果;(4)对处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未实现跨省经营、非上市和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的银行,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发挥的监督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财会监督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家瑚   罗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国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