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8)
2023(5779)
2022(5040)
2021(4529)
2020(3930)
2019(8567)
2018(8615)
2017(16522)
2016(9138)
2015(10179)
2014(10355)
2013(10040)
2012(9316)
2011(8482)
2010(8881)
2009(8773)
2008(8703)
2007(8274)
2006(7679)
2005(7232)
作者
(25113)
(20844)
(20799)
(20092)
(13409)
(10013)
(9565)
(8055)
(7851)
(7703)
(7206)
(7107)
(6940)
(6771)
(6643)
(6446)
(6202)
(6124)
(6115)
(5982)
(5517)
(5001)
(4960)
(4928)
(4868)
(4818)
(4711)
(4705)
(4208)
(4065)
学科
管理(33764)
(33654)
经济(33493)
(28928)
(26747)
企业(26747)
(14802)
(13941)
方法(12533)
中国(10946)
业经(10682)
(10242)
(9356)
(8651)
银行(8646)
数学(8578)
数学方法(8452)
(8237)
(8154)
财务(8130)
财务管理(8102)
理论(8060)
体制(7905)
企业财务(7721)
(7471)
(7168)
金融(7165)
(6945)
制度(6944)
(6537)
机构
大学(131056)
学院(128911)
(53969)
经济(52632)
管理(49302)
研究(42489)
理学(41031)
理学院(40607)
管理学(40053)
管理学院(39782)
中国(35627)
(31883)
(27513)
财经(23476)
(22928)
科学(22237)
中心(21044)
(20970)
(20395)
(17652)
研究所(17539)
北京(17410)
(17359)
财经大学(17215)
经济学(16873)
(16712)
师范(16589)
(15357)
业大(15226)
(15064)
基金
项目(78206)
科学(62915)
研究(61302)
基金(57886)
(48319)
国家(47862)
社会(42416)
科学基金(42170)
社会科(39018)
社会科学(39006)
(29932)
基金项目(29863)
教育(29086)
编号(24991)
(24851)
自然(24828)
自然科(24253)
自然科学(24248)
自然科学基金(23854)
资助(23148)
成果(22830)
(21720)
(18621)
课题(17852)
重点(17399)
国家社会(17142)
(16925)
教育部(16788)
(16314)
人文(16211)
期刊
(67929)
经济(67929)
研究(45347)
中国(32738)
(27625)
管理(20758)
(18353)
金融(18353)
教育(18032)
(17522)
学报(16991)
科学(16346)
大学(14315)
学学(13045)
财经(12959)
(11066)
技术(10569)
农业(10437)
业经(10097)
经济研究(9701)
问题(8714)
(6856)
理论(6790)
财会(6742)
图书(6713)
会计(6560)
(6433)
改革(6198)
(6198)
(6164)
共检索到217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杰平  
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信用缺失。本文旨在通过透视社会信用现状,分析了信用缺失的成因,提出强化社会信用必须加快个人征信及社会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适应个人信用制度的商业保险机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构建微观信用主体,全方位整治信用环境,加快信用法制建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清贞  付立新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信用缺失。目前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的信用缺失主要源于转型过程中社会道德理念的缺失,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对失信行为惩戒制度的缺位加剧了社会信用缺失,因此强化社会信用机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务之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红敏  
最近几年 ,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发生发根本的变化 ,各种新的、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 ,信用方式普遍应用使得销售与回款两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企业风险越来越大。许多企业过早地品尝到了信用方式下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恶果。中国加入WTO后 ,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市场竞争向我国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建立一套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增强企业信用实力与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将是决定企业在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竞争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魏卿  
对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魏卿在国有商业银行所遇到和形成的经营风险中,有客观的经济、金融环境影响,也有银行内部长期内控机制不健全的因素,其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是国有商业银行发生经营风险最主要的原因。为此,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内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甘宁  蔡文萍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由于医院在经营服务中,同时存在着以销售药品形成的商品价格和以提供医疗服务形成的服务价格两类价格形式,而在医疗机构中又同时存在着事业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洪祥  王国喜  
对强化稽核机制的几点思考谢洪祥,王国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换,农业银行在原来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稽核机制,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机制的需要,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稽核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稽核的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如何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如何合理地进行风险定价、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才是债券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制度保证2014年注定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标志性年份。超日债违约极大地冲击了金融市场上的"常识理性","零违约"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或许并不意味着"刚性兑付"的彻底打破,但"有破有立"确实意味着信用风险释放对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用违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用风险得不到释放。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如何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如何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丁国琪  
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对加强基层人行金融监管工作的思考丁国琪《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了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的职权,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有效运行。作为基层人民银行,如何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是值得研...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彦炜  张迹  
我国的基础产业滞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总格局中的“瓶颈”,重要原因是国家重点建设资金不足。基础产业建设资金不足的浅层次原因是建设资金的积累机制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深层次原因是筹资的形成方式和使用方式未能很好地协调起来。为摆脱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必须完善现行积累与筹资机制,拓宽基础产业建设资金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集中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玉  
长期以来,我国的垄断行业价格一般都是由政府直接制定或批准。政府在制定垄断行业价格时,既要考虑其成本的变动,使生产企业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以保证产品的供给和服务;又要考虑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行业及居民生活的影响,增进社会福利,致使价格的调整不能及时反映成本的变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贺新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制度之一就是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由于其历史的沉积性,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和渐进的过程。鉴于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制度严重缺失。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在建立信用制度体系时必须考虑到与国际接轨。为此,本文在借鉴国外信用制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振强  
对编制和实施全社会信用规划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区分行孙振强认真编制全社会信用规划和监督规划的执行,历来是人民银行计划资金部门的重要工作,在金融体制改革、人民银行进一步转换职能的新形势下,这项工作不仅不能削弱,而且需进一步加强。一、加强全社会信用规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小丽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在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加强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建立多层面、全方位的风险预警机制,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伊志峰  蓝杭辉  张莉佳  
信用经济时代,金融信用信息能否进行“修复”,陷入信用困境怎么办等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通过厘清社会经济领域信用修复和金融领域信用脱困内涵与区别,剖析我国金融信用脱困机制现状,并借鉴外国在金融信用脱困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金融信用脱困面临的争议焦点,对我国提出健全法制基础、建立公益调解机制、健全替代信息收集使用机制、开发征信增值产品及服务、拓宽申请渠道等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献武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是金融行业关注的永恒话题,而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又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大难题,从决策层到管理层、经营层都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隐患。因此,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研究既是一个普通的理论问题,又是急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