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4)
2023(4836)
2022(3979)
2021(3596)
2020(2993)
2019(6597)
2018(6527)
2017(12342)
2016(6810)
2015(7538)
2014(7614)
2013(7343)
2012(6597)
2011(5986)
2010(6112)
2009(5948)
2008(5982)
2007(5441)
2006(4861)
2005(4643)
作者
(18985)
(15904)
(15785)
(15102)
(10016)
(7476)
(7106)
(5956)
(5941)
(5665)
(5405)
(5281)
(5167)
(5096)
(5082)
(4874)
(4691)
(4652)
(4611)
(4532)
(4038)
(3866)
(3739)
(3605)
(3555)
(3555)
(3538)
(3521)
(3156)
(3062)
学科
管理(27842)
(24062)
经济(23998)
(22589)
(20239)
企业(20239)
(11478)
(10974)
方法(8379)
(7935)
数学(7040)
体制(6951)
业经(6902)
数学方法(6889)
中国(6874)
(6734)
(6578)
财务(6545)
财务管理(6523)
企业财务(6175)
(5795)
银行(5787)
(5492)
(5463)
环境(5416)
(5274)
金融(5270)
(4962)
(4801)
制度(4798)
机构
大学(98081)
学院(97726)
(41187)
经济(40272)
管理(37167)
研究(31601)
理学(31514)
理学院(31201)
管理学(30766)
管理学院(30577)
中国(24796)
(23722)
(19835)
财经(17639)
科学(17008)
(15837)
(15756)
(15112)
中心(14554)
(13338)
研究所(13143)
经济学(13130)
财经大学(12973)
业大(12415)
北京(12323)
(11997)
经济学院(11685)
(11538)
(11281)
师范(11169)
基金
项目(62896)
科学(50354)
研究(47638)
基金(46559)
(39652)
国家(39327)
科学基金(34498)
社会(31937)
社会科(30293)
社会科学(30285)
(24512)
基金项目(24126)
教育(22196)
自然(21047)
自然科(20545)
自然科学(20541)
(20194)
自然科学基金(20185)
编号(18878)
(18709)
资助(18679)
成果(16348)
(14526)
重点(14111)
国家社会(13564)
课题(13556)
(13492)
(12926)
教育部(12925)
(12859)
期刊
(49534)
经济(49534)
研究(31599)
中国(22515)
(20516)
管理(16026)
学报(13381)
(13216)
科学(12484)
大学(11199)
(10889)
金融(10889)
学学(10604)
教育(10493)
财经(9462)
技术(8638)
农业(8316)
(8065)
业经(7592)
经济研究(7524)
问题(6286)
财会(5266)
会计(4956)
(4909)
(4871)
(4698)
理论(4603)
改革(4553)
(4553)
现代(4514)
共检索到154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向阳  黄涛珍  
文章系统分析了生态旅游促进居民环保意识提高的机制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生态旅游的经济收益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收益达到一定门槛之后,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才有可能实现,但是由于惩罚缺失机制、囚徒困境机制和分配不均机制的存在,经济收益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旅游收益的提高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和景区保护两种机制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这两种机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旅游收益的分配不均并不会恶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甄世前  
众所周知,中国资源木桶上最短的一块板是水,水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不小,但收效甚微;人们的节水意识仍很淡薄。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现实操作中缺乏必要的具有硬约束力度的经济手段,自来水供给系统缺乏一套有效的价格机制。如果要真正提高人们的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孔建益  杨军  
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是学校发展永恒主题,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加强质量管理,建立用"心"育人新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方春树  马亶钧  傅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尚军利  李栖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苑希港  张晓青  朱南  杜文意  
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实现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首先,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非对称信息下考虑顾客环保意识的闭环供应链政府机制的选择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四种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决策模型包括无政府机制干预的决策模型、奖励-补贴机制的决策模型、税收-补贴机制的决策模型和奖励-惩罚机制的决策模型。其次,通过数值分析和因素分析再制造成本和顾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不同情形下最优决策变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有政府机制作用下的新产品批发价、废旧电子产品的回购价等决策变量都要比无政府机制作用下的高。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奖励-惩罚机制作用下的新产品批发价等决策变量要比其他政府机制作用下的高;(2)四种不同情形下新产品的批发价等决策变量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奖励-惩罚机制作用下的新产品批发价等决策变量要比其他政府机制作用下的高;(3)四种不同情形下新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都随着顾客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而降低,当顾客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同时,奖励-惩罚机制下的新产品批发价和零售价最高,而无政府机制干预下新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最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维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农业银行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成为必然。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那么,农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适应形势要求,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呢?笔者认为,农业银行应强化六大意识,建立五种机制。一、核算意识。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农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也应以取得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加强核算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合理地组织资金,降低筹资成本,有利于合理地调整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农业银行增加积累,抵御风险,扩大经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海  
以职业兴趣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台湾大同技术学院为例,探寻大陆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意识培养的路径和方法:确立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以职场为导向,构建专业学习辅导机制、职涯对接辅导机制,建立专业教学助理制度,构建专业导向的服务学习机制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邱明锋  陈杰文  
针对BT项目风险的内外部动因,从项目运作的逻辑归因、时间进度与成本控制、质量技术保障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构建风险化解机制三维理论模型。该模型有规律地揭示出各类风险滋生的根源,既从理顺政府角色定位、引导理性投资、政府监管由控制型转向市场决定型来营造外部风险化解机制,又按照招投标、投融资、项目分包施工、移交回购等阶段构建内部风险分担机制,从而为BT项目顺利运作清除风险障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房巧红  
以再制造为例,引入公众对企业产品回收再制造率的环保期望和需求对产品环保性的敏感度来表述公众环保意识,建立了具有环保意识的再制造逆向物流决策模型,并分析了环保意识对再制造决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当公众环保期望上升时,市场均衡产量会下降,且由于缺乏规模效应,企业产品回收再制造率也会下降;而消费者对企业实际回收再制造率敏感度的上升,则可促使企业提高产品的回收再制造率,更利于推动逆向物流活动的开展。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永谦 ,郭敏  
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及其现实作用、深远影响的认识,以及尊重、学习、应用科技的心理趋势。科技意识具有如下特点:它是有关科学技术的认识,因而有正确与错误、全面与片面之分;它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价值判断等心理取向的反映,因而有强烈与淡漠、积极与消极之别。科技意识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只有正确的科技意识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实践。在波澜壮阔的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在我国迈向现代化未来的征途上,广大人民具有怎样的科技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尧磊  张国磊  
“环保军令状”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实践特色的有效环境治理工具,是在环境治理领域压力型体制下目标责任制的文本载体及其治理效力的体现,具有党政协同、责任—利益连带和高位推动的实践特质。在“环保军令状”具体运作过程中,通过政治动员与目标责任的确定、目标量化与指标体系的形成、指标下移与任务逐级明确以及任务考评与奖惩手段的应用,地方党政组织与工作人员的环保责任得到夯实,从而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高。然而,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以减代治与数据造假等的策略性应对,可能导致环境治理陷入困境。对此,需要在柔性化治理、弹性化治理与技术式治理理念指导下,通过充分发挥新兴政策工具效力,提升环保任务制定、分解与考核的弹性,树立技术治理的思维以及促进技术治理的应用,予以纠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毓彦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因上级机关与政府部门管的太死,捆住手脚而不能发挥作用导致不景气,或因政策性亏损致使企业一蹶不振的情况,无须例举。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由于内部管理不当,对政策、法规吃不透、用不活者也不乏存在。如今国家有关部门在全面总结企业行为的基础上,应运而出台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无疑这对指导企业今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是,转变经营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是新旧体制交替的一个契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多数国营企业的机制真正转变了,那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框架也就基本建立起来了。当前,企业除应积极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还应下大功夫建立健全并强化内部管理,运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