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5)
2023(295)
2022(223)
2021(230)
2020(134)
2019(380)
2018(388)
2017(564)
2016(401)
2015(454)
2014(370)
2013(342)
2012(283)
2011(227)
2010(274)
2009(182)
2008(184)
2007(114)
2006(96)
2005(113)
作者
(790)
(655)
(625)
(617)
(443)
(308)
(296)
(278)
(266)
(251)
(241)
(239)
(224)
(224)
(216)
(208)
(203)
(199)
(198)
(190)
(185)
(184)
(176)
(171)
(159)
(157)
(156)
(154)
(141)
(140)
学科
教学(1045)
学法(851)
教学法(851)
理论(834)
学理(748)
学理论(748)
教育(570)
管理(499)
(359)
经济(358)
研究(353)
(347)
中国(324)
(260)
企业(260)
(241)
研究生(226)
(215)
学校(206)
技术(203)
政治(172)
工作(168)
思想(166)
德育(161)
思想政治(161)
政治教育(161)
治教(161)
地方(149)
农业(141)
组织(140)
机构
学院(3296)
大学(2872)
职业(1232)
技术(1116)
研究(986)
职业技术(914)
技术学院(873)
(793)
中国(687)
管理(680)
教育(674)
(671)
(618)
(590)
师范(577)
(567)
科学(554)
经济(525)
理学(524)
中心(516)
理学院(515)
(497)
管理学(492)
管理学院(484)
(461)
北京(456)
业大(442)
师范大学(428)
工程(402)
(399)
基金
研究(2198)
项目(2106)
教育(1604)
科学(1356)
(1225)
编号(1199)
课题(1094)
(1018)
成果(989)
(840)
(817)
(805)
基金(794)
(787)
实践(784)
社会(783)
教学(770)
(723)
(713)
社会科(704)
社会科学(704)
改革(698)
创新(697)
培养(677)
(671)
国家(660)
项目编号(641)
重点(618)
规划(617)
(597)
期刊
教育(2400)
中国(1759)
研究(1174)
技术(1132)
职业(1093)
技术教育(839)
职业技术(839)
职业技术教育(839)
(752)
经济(752)
管理(578)
高等(439)
(432)
农业(356)
(352)
(349)
论坛(349)
图书(330)
(302)
大学(288)
学报(276)
高等教育(263)
职教(251)
(246)
书馆(232)
图书馆(232)
科学(228)
研究生(225)
学位(224)
成人(222)
共检索到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和忠  高新  姜生元  
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的人才大量涌现,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创新人才培养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有着不同的体现和要求。作为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银国  张东  袁春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亟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出名师、育英才,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是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当今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为推动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种举措不断推出,大量的投入、各类"工程"都在实施中。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创新人才培养除了不断增加投入外,还需要做什么?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本文就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矛盾,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实践反思。一、大学文化:传统精神与现代躯壳的纠结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研究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是通过大学形成的创新文化实现的:大学提供的年轻人没有约束地思考、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海荣  刘淑春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21世纪是科技、社会、经济大发展的世纪。《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人才培养发生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对林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合21世纪林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高等林业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趋势的加强,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趋势也在加速。培养综合素质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鹏飞  宗士增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势在必行,这对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阐述了如何加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放平  
目前,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高度的关注。教育部、财政部年初启动的"质量工程",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并对今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从湖南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斌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是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和全国较早开办的高职专业,已成功入选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本文结合重点专业的建设经验,从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办学体制与机制改革、"一线四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工学结合教材建设、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方面阐述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鞠红霞  
针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缺乏顶层设计,与产业发展、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聚焦先进制造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小问题—大志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探索出基于企业一线问题库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柳职方案”。通过政校行企共建企业一线问题库、深化企业真实项目引领的“课赛训研”一体化改革、创建基于企业一线问题库的高职教育校企相长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等核心路径,打造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并实现产创耦合和专创融合。成果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赵莉  邢鹏  朱郴韦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健全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如何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模式,在教学环节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目标,势必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强化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探索性地提出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创新教学环节",为进一步完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玉清  邹静  
推动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行业特色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给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农业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农业高校顶层设计、政府投入力度以及评价体系构建对农业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昂海松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培养体制的建立,需要教育模式的研究,但学校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最终落实在教师身上。作为一名高校的专业教师,面临着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感到培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